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红色文艺轻骑兵” 一路生花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3-11-2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1日电(李国栋 赵曦)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推动文艺创新,乌兰牧骑与群众心贴心……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号召大家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殷殷嘱托犹在耳边,激励着这支队伍,特别是鼓舞着年轻的乌兰牧骑队员,牢记使命,根植沃土,守正创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放歌,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红色文艺轻骑兵”力量。

根植沃土 为群众载歌载舞

“百姓事儿比天大,群众困难我记下,医保服务跟着办,一家一户都不差,群众满意才幸福……”

3名青年乌兰牧骑队员在悠扬的乐声下,唱出百姓心声,诉说人民情怀,队员们表演得投入,现场群众掌声不断,他们的情感深深交融。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说,乌兰牧骑意为“红色的嫩芽”,象征着让红色文化生根发芽,这需要把根深深扎进生活沃土,扎进百姓心里。

“如何与时俱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更好地传递给农牧民,让农牧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我们遵循的理念是乌兰牧骑演出为人民,队员与人民的心相依。我们一年大概行程5000公里,演出100多场次,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扎那说。

“我们一直要求青年队员从生活中取材,创作精品,追求经典。创作过程就是与各族群众情感交流交融的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为了创作一首展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歌曲,我们老中青队员齐下基层,经多次采风、消化素材、深化意义、反复修改,才完成《坚定信念的颂歌》的创作。”青年队员王蕾说。

党的十九大以来,这支乌兰牧骑队伍先后创作编排出《朱日和情》《坚定信念的颂歌》《颂歌献给党》《玛奈 乌兰牧骑》《驼乡情》《新时代的青年们》等60多部饱蘸生活露珠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饱含家国情怀,深刻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党的赤诚感情,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奋进新征程。

青年乌兰牧骑队员说,传播的方式我们也要与时代同步。有一次,观众看完演出拿着手机跟我们说:“短视频、直播里的歌舞好看,而且看着方便,咱们乌兰牧骑要不要试试?”

于是,队员们抓紧在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架起手机、摄像机,拍摄文艺作品和公益短视频,并在网络上做起演出直播,获得网友们的关注和点赞。

创作中,青年队员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心里也有了标准:乡亲们能不能接受,看了节目以后是点头还是摇头。

扎那说,这些年,我们的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这源于观众的文化需求。这些需求也启示我们,乌兰牧骑要牢牢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守正创新 乌兰牧骑绽放芳华

在锡林郭勒乌兰牧骑艺术节上,舞台上灯光亮起,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青年队员表演的优秀剧目《朱日和情》再次与当地农牧民群众见面。

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感人至深:“八一”建军节,朱日和草原迎来了盛大的沙场阅兵,退役军人胡小兵与牧民乌兰图雅在此相逢,一同追忆他们的芳华之年,如何守护朱日和草原,如何与牧民结下深情厚谊,如何将民族团结之花培育得艳丽无比……

台上精彩篇章连续,台下掌声不绝于耳。

“《朱日和情》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老中青三代队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心创作的优秀剧目,入选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青年队员黄小云说。

这部剧之所以获奖,主要得益于它的创新性。创新性体现在剧本设计、灯光舞美、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用一个个相互交融的小故事串起这部5幕舞台剧,集中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模范自治区建设大主题,展现新时代守边战士保家卫国情怀,表现战士与牧民的深厚感情。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是我们的创作定位。”扎那说,“‘演出就是采风,采风就是创作’是我们的创作理念和方法。”

青年队员们说,一边演出一边与群众交流,边看风景边感受风土人情,灵感自然就来了。我们经常是一场演出结束,和老乡聊出了灵感,看风物想到了题材,就在大巴车上写下一两节曲谱,边走边演边补充。

这种创作方式赋予作品接地气、好传播的艺术特质。经典作品《打草舞》,就源自牧民平日生产中的蓄草活动。每年秋天,为解决牛羊冬天的饲料问题,牧民们会囤积牧草,这一过程被称为“打草”。

队员们把这一系列动作编入舞蹈中,跳出了丰衣足食的喜悦。不少牧民一边看一边说:“这演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嘛!”

为倡导时代新风尚,他们创作小品《相亲》,倡导牧民少喝酒。演出结束,牧民围着队员们,高兴地竖着大拇指:“你们演得太好了,我们今后一定要少喝酒,多干事。”

“走近乡亲们,我们就有了衡量作品的尺子和提高创作水平的方法。在基层演出,作品可以获得直接反馈。新作品在乡亲们的检验中不断打磨,最终形成观众喜闻乐见的版本。”扎那说。

接续奋斗 老带新传好接力棒

“党的二十大精神光辉又明亮,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幸福大道幸福事儿,让我们来数数这一桩桩……”

好来宝《坚定信念的颂歌》是由那仁德力格、海日、乌云吉日嘎拉、阿拉腾陶格斯、乌宁、孙布尔、朝格巴雅尔等老中青三代乌兰牧骑队员共同打造的经典作品,他们将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汇到文艺作品中,通过好来宝的说唱形式,传播到百姓心中。

“我们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老带新、传帮带的好作风。青年队员从入队的第一天,就牢记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始终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坚持为人民服务,发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扎那说。

青年乌兰牧骑队员乌音嘎赞同说:“老带新、传帮带的好作风浸润在思想引领、节目创新等多个方面,让我们这支队伍一直焕发着青春的气息。”

在排练歌舞节目的间隙,他们经常开展“薪火传承”文艺学习传帮带活动,通过讲述“乌兰牧骑的光辉历史”“乌兰牧骑为农牧民群众服务的故事”“乌兰牧骑的队伍建设”等内容,激发青年队员在创作中推陈出新,把红色基因注入血液中。

青年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乌兰牧骑队员,我们会继续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农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以饱满的热情为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如何让青年乌兰牧骑队员发挥力量,在队里挑大梁、有作为?这支队伍把各类研讨会、实践的练兵场设立在演出间隙、草原上、大地间、牧民群众的房前屋后……让青年队员畅所欲言。

“乌兰牧骑队员的演出方式灵活,老前辈上马就走、下马就演,自1957年6月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我们新一代队员一定要发扬好传统。”青年乌兰牧骑队员胡斯楞说。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乌兰牧骑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走过60多年历程,乌兰牧骑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彰显的时代价值,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青年队员们不断奋斗。”扎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