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6日电 题:内蒙古河套地区:小瓜子成为大产业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河套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优葵花产业,形成了集研发推广、精深加工、购销出口、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让小瓜子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眼下,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义村村民刚刚结束秋收,陆续销售初步筛选好的瓜子。新义村党支部书记曹志刚说:“今年全村共种了1.2万亩葵花,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5%,实现亩均产量约500斤、亩均纯收入1500多元。”
记者走访发现,当地葵花种植业持续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兴旺。在位于乌兰图克镇的内蒙古吉品农业有限公司大院,厂房里整齐摆放着一袋袋包装完整的瓜子,负责人宋伟博正在指挥工人筛选从周边葵农处收来的货品,经过机器筛选后,干净饱满的瓜子顺势流入塑料袋。宋伟博说:“当地的瓜子不仅供应国内炒货企业,还出口到国外。我们预计今年收购瓜子1万吨以上,可以带动上千户葵花种植户增收。”
临河区是我国著名的粮油生产地区,得天独厚的土壤和自然气候条件为葵花种植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近年来,临河区各个乡镇兼顾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出葵花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临河区农牧局副局长苗三明说:“今年,临河区葵花种植面积60多万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带动广大种植户稳定增收。”
连日来,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复兴镇联丰村,多个商家主动上门收购瓜子,满载瓜子的货车络绎不绝。联丰村党支部书记佟福生说:“好货不愁卖,不等晒干脱粒,就有收购商上门。今年,全村葵花种植面积约1万亩,平均亩产450斤到500斤,亩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我们村葵花种植水平、产品质量都不断提高,成为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
记者在作为全国知名瓜子集散地的五原县鸿鼎农贸市场走访发现,各家商贸企业正开足马力筛选、加工瓜子,经过去石、分级、色选等多道工序后,一颗颗饱满、鲜亮的瓜子分装入库。三瑞农科公司总经理助理段东宏说:“现在正是我们收购、加工瓜子的高峰期,预计收购量2万吨以上。我们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起稳固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种业研发、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直接带动1万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每年种植葵花12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食葵种植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近年来,五原县把葵花产业作为引领现代高效农业、推动产业振兴、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围绕种子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观光旅游全产业链布局,自主研发食葵品种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五原县农业和科技局副局长蔺宏峰说:“五原县现已建成葵花交易市场,每年经销瓜子约10亿斤,总营销额50亿元以上,农民来自葵花产业的人均纯收入每年5000多元。”
拥有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水土光热组合优势明显,近年来年均种植葵花400多万亩,占全国食葵种植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当地生产的瓜子颗粒饱满、色泽好、产量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金色名片”。
据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副局长王星介绍,全市将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完善葵花发展布局,加快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提升标准化水平,逐步打造绿色有机瓜子高端原料基地,促进瓜子加工精品化、高端化,提升瓜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