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百余年前的人和事,但爱国之情、奋斗之志,汇聚激荡在眼前,打动人心,给人以力量……”观众赵先生在看过《刘古愚》后这样评价。不久前,作为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之一,由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资助,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主抓,秦都区文化馆、渭水兰亭文化传媒公司创排的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刘古愚》在铜川市精彩亮相,赢得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并最终摘得本届艺术节“文华优秀编剧奖”。
大幕拉开,圆明园断壁残垣,《北京条约》签订,《广州条约》签订,台湾被割让……在一系列的历史巨变中,一个普通的个体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这是《刘古愚》向“刘古愚”提出的问题,也是向所有观众的提问。
对此,刘古愚的回答是“格物报国”,即反对空谈,反对八股求官,要把自己人生的航道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以创办味经书院、崇实书院,讲授新学、启蒙大众的务实姿态,以凡人之躯,铸就报国伟业。
刘古愚出生于1843年,名光蕡,字焕唐,古愚为其号,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天阁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知名的教育家、西北地区维新运动领袖。
“该剧刻画的‘刘古愚’与观众很亲近。”观众孙女士表示,在第一场中,为购书以实学兴教救亡而钱不足的刘古愚放下身段为人挑担,其说干就干的坚毅和干练让人感动。
“《刘古愚》把众多的典型故事串点为线,除了要刻画好有着倔强性格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一代大儒外,更要让兴办教育、开办实业、终其一生不懈奋斗的刘古愚‘活’在观众心中。因为强调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格物’,与强调个人责任和家国担当的‘报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仍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创排此剧的时代意义。”咸阳秦都区文化馆馆长赵艳妮说。
今年是刘古愚诞辰180周年,也是刘古愚逝世120周年。秦都区历时两年倾力打造,于今年6月实现了该剧的首演。秦都区副区长王晨曲表示,刘古愚是秦都历史文化名人,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巨星,他越是艰难越向前行的精神值得敬佩、传承和弘扬。把这颗巨星恭恭敬敬地捧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他,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使其教育理念和影响今人,滋养下一代。
刘古愚的弟子吴宓曾说,艺术有实境、幻境和真境三重境界,幻境由实境造出,而幻境之高者为真境。艺术的路径,不外入实以求幻,写幻以成真。也就是说,故事的外壳和内容可能有多种变化,但好的作品能够在重构的世界里,把不为空间、时间所限的天理、人情、物象等真实地呈现而出,从而真切动人。
《刘古愚》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建构“真境”,用艺术的力量打动、感染和鼓舞人心的时代大剧。“在最后一幕中,当刘古愚扶杖缓缓地走向舞台深处时,一柱烛光旋即燃亮,像火炬,又似灯塔。此时,画外音告诉观众:1903年,刘古愚因忧劳过度不幸辞世……”观众陈先生表示,“看到这里,想起第一幕中刘古愚所立下的‘古愚愿作烛炬燃,新育桃李报轩辕’的奋斗目标,我的眼泪哗的一下涌了出来。这不仅是为生命的终止而悲,更是为每个人应怎样选择度过自己的一生而感动。”
“《夸父逐日》主题音乐贯穿首尾,表现出刘古愚为追求理想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音乐形象,既深化了剧目主题,也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一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历史借鉴。这大概是咸阳市秦都区推出《刘古愚》一剧的初衷。”戏剧评论家雒社阳表示,全剧舞美简约空灵,富有诗意。音乐表达尽显秦腔慷慨激越之优长。
“《刘古愚》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让历史文化名人在今天‘活’起来了,让一代大贤的精神得以弘扬传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部戏对秦都区而言,是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文艺评论家孙豹隐说。(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