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6月11日消息(记者尧遥)在长沙四方坪某小区十五楼露天阳台上的一个简易帐篷里,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5级研究生邹勇松用加温箱加热透析液,用紫外线灯消毒,在帐篷里给自己做透析。
卧室的墙上,有这样一张时间表:7:00起床、7:10透析、12:20透析、18:20透析、22:20透析……为了不影响在实习的合租室友休息,邹勇松特意将“透析室”搬到了阳台上。
来自湖南新化的邹勇松自幼患有肾炎,现诊断为慢性肾炎终末期(尿毒症期)。从2017年6月起,邹勇松在没有亲人陪护的情况下,每天做4次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至今已独自完成了1000余次。尽管如此,他仍以不屈的意志,怀着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捧出了6项发明专利。
长沙理工大学理科楼B区一楼大厅里有一台共享打印机。邹勇松科研团队的成员向记者演示了操作过程——只要在“印了么”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将需要打印的文件通过手机上传,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将二维码对准共享打印机扫码口,就可以轻松打印出所需的文件。
这是邹勇松在病床上灵感乍现想到的作品。今年3月,“共享打印机”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新型专利授权通知书。
2017年6月,邹勇松肾炎急剧恶化,病倒入院。术后的一天,他躺在病床上,突然想到以前在一些公共场合看到过的微信照片打印机。“如果发明一个共享打印机放在宿舍楼下,岂不就能解决同学们的打印麻烦了?”
说做就做。出院后,邹勇松买了一台二手打印机、一台电脑用作后台处理器终端、一个二维码扫描仪,并买来纸盒进行外壳包装,注册门户网站“印了么”并上线,购买一台虚拟主机,完成了软件编码。
“平时我们有什么问题,邹学长不管多忙,都会抽时间会耐心向我们解答,有时还会花一个多小时从实习的地方赶到现场处理。”科研团队成员、来自水利工程学院的李胜湘说,自己加入团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学长身体不好,“他平时都不跟身边的人说。”
“这个共享打印机是不收费的,学长说就是为了要更好地服务大家。”李胜湘称,他从邹勇松身上学到了很多,“学长是一个不忘初心的人,尽管身体不好,却还是努力地做好科研,奉献社会。”
(邹勇松接受记者采访)
心系他人,关注社会,邹勇松在求学路上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用专业知识来服务大众。读研究生一年级时,邹勇松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需要救助的人由于堵车导致救助不及时而死亡。当时他就想:有没有办法减少医疗紧急求援过程中的时间消耗,更及时抢救伤病呢?于是,“一种紧急救助处理方法”开始在邹勇松脑子里酝酿。
邹勇松想到了手机和云存储。他创建数据库,存储所有相关联的救助机构的电话号码和位置信息,并与控制中心联结;用户只要在手机上下载相关APP,就能拨打求助电话,控制中心收到求助电话后,进行意图判断。以提供伤病救援为例,如果是求救信号(拨打的是120),则通过定位系统获取发出求救信号的手机位置信息,按照距离由近至远进行求助中心(医院)的优先级排序,将相关联系电话传回该手机并在手机界面上显示。求助者可以在建议的这些医院中,选择自己的意向医院拨打对方电话,意向医院可以通过接收端获得求救者的位置信息。这样,既能让求救者得到最及时的救助,又能保证在医院选择时的自主权。
“这个方法除了在医疗领域有极大的实用性,还可以推广到交通治理、公安治理等其他领域。”邹勇松的创意得到了研究生导师董国华的支持。他开始着手撰写详细的说明文档,申请这个创意的发明专利。2016年3月,邹勇松将申请文书提交给了专业代理。
在导师董国华眼中,邹勇松不仅有一颗感恩的心,更重要的是他将此付诸了行动。“从科研选题开始,他想得最多的都是解决身边人实实在在的问题。”董国华称邹勇松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学生,每次和导师交流,从来没有浪费一分一秒,“他总是自己发现一些好奇的知识和社会见闻,有时一起散步的时候一路上他都是和我交流科研问题。”
从进长沙理工大学那天开始,邹勇松的脑子里始终在思考科研选题。“他会一直搜寻问题,有了好的想法就会第一时间想办法落实。”董国华举例说,“实习的时候他做的是车辆协同控制,专业跨度很大,软件出身的他刚开始不太懂控制,但他坚持一边读论文读书查资料,一边尝试看很多其他专业领域的代码。”
“他比一般人更懂得珍惜时间,懂得时间的意义。”导师董国华说。
邹勇松的本科班主任田益民回忆,邹勇松本科阶段就十分注重学习方法,所以能在同样的时间比别人做更多的事情。田益民清晰地记得,当时邹勇松要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每天几乎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学习劲头惊人。从他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努力拼搏的精神,让周围的人懂得什么叫自强不息。”
除了科研能力超群,邹勇松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同学的赞许。研究生同班同学刘熠岑告诉记者:“他的PS技术、做海报、做动画的能力也很强。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他总能专心去研究,并且做好。”在学院研究生会工作期间,邹勇松让元旦晚会和各种活动都增色不少。
“他是一个低调的人,平时非常好相处。”刘熠岑说,邹勇松去年病情恶化手术之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变得很阳光了,身边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坚强。
李平是邹勇松的高中同学,也是他的研究生同学。“从高中开始,他就是一个努力、善良的人,喜欢帮助别人。”李平说读高中时,住在校外的邹勇松每天都会给有需要的住校同学带早、中、晚餐,“有求必应,当时的人缘就非常好。”
为了不麻烦家人,邹勇松在读高中时很多次都是一个人搭车北上去看病。为了不耽误学习,他通常选择寒暑假。“他从不会说自己的苦,是一个特别怕麻烦别人的人。”作为与邹勇松相识十多年的老同学,李平直到了研究生阶段才知道他的病情。
“即便这样,学习上还是很拼。同学有代码上的问题,邹勇松会跟他们商讨到很晚,不解决完问题不睡觉。有时我们很早就到实验室,他都已经在那里了。”在李平看来,邹勇松是团队里最勤奋的,科研能力也远远高于同龄人,“他总能将生活中的点滴想法变成实用技术。研一时大家都还在看论文的初级阶段,他就已经开始申请专利了。”
研一的暑假,邹勇松需要经常和无人车团队去全国各地最偏远的森林、荒漠等无人区进行测试。“顶着四十多度的烈日,条件非常艰苦,一去就是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不回来。”李平当时也参与了实习,她说出了什么问题,邹勇松都是自己上,带头处理。
每每谈到邹勇松,李平都情绪激动、眼泛泪光。“如果没有他,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毕业论文能不能顺利写出来……”李平坦言,邹勇松已是科研团队和班级里的精神支柱,“他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及怎样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会给人一种安全感,不论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
目前,邹勇松已经获得多源融合定位、激光雷达自建实时电子地图等6项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正准备申请攻读博士。
上周,在学校的帮助下,邹勇松和父母团聚在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周转房里。在他的卧室里,依旧堆满了成箱的低钙腹膜透析液和药品。目前,学校已为邹勇松在校医院提供了无菌的透析室。湘雅医院成立了一个5人的专家医疗团队,专为邹勇松进行治疗。团队负责人、湘雅医院医务部主任钱招昕表示,医护团队将为邹勇松的综合治疗保驾护航,直至进行肾移植手术,帮助他恢复健康。
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邹勇松却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邹勇松这样解释:“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了一些挫折,这就是所谓的‘痛’吧。但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应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面对,所以‘我要报之以歌’,‘歌’代表的就是一种乐观的精神去面对。”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总是在想,能不能找办法把它解决掉。”这么多年因为生病,父母、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在帮助他,邹勇松说心里总有一种想法,就是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曾经帮助他的人获得一点回报,“这也是支撑我做科研的动力,我必须坚持下去。”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奋力奔跑的人。“即使自己的生命比别人短,但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下去了,我就没有遗憾。”邹勇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