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汉韵引客来 武汉加快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发布时间:2023-10-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每日电讯

  跨省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近800%、酒店预订人次同比增长898%、整体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去年增长613%……今年的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一组亮眼数据,彰显武汉文旅市场的火爆程度。

  今年以来,武汉紧抓旅游市场复苏契机,通过发放消费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等措施“引客来汉”,文旅市场“热度”不断提升,正向着“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奋力迈进。

  文韵墨香满江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9月29日中秋节当晚,武汉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C出口人头攒动。

  从这个夜赏黄鹤楼“最佳机位”抬眼望去,灰瓦朱墙之上,写着李白《把酒问月》千古名句的灯光装置流光溢彩,与远处蛇山之上、灯火璀璨的黄鹤楼交相辉映。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碰撞而生的奇景引得游人纷纷驻足、留影。

  “诗仙李白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赐予了武汉‘江城’美名,今天慕名而来,一种仿佛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涌上心头。”点亮华灯的黄鹤楼畔,来自安徽的游客吴茜对记者说,光影秀让古今文化巧妙融合,“天下江山第一楼”名不虚传。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夜上黄鹤楼”以黄鹤楼公园为载体,选取园内八处景点,通过“光影+演艺”的方式,让游客在徐徐展开的光影画卷中走入千年历史。

  “今年双节假期,近四万游客前来体验了‘夜上黄鹤楼’项目,与去年同比接待人数增长230%,收入增长394%,创下了历史新高。”“夜上黄鹤楼”项目负责人刘茜茜介绍说。

  历史上,水陆交通发达的武汉诗意常在,李白、崔颢、白居易、陆游等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名篇佳作。今年夏天,随着国产动漫《长安三万里》的热播,一批围绕黄鹤楼和古诗词展开的影视作品、网络视频、文艺活动在线上、线下成为热门,一股更胜往日的“文化热”在这里流行开来。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在武汉江夏乌龙泉李家铺,1290年前,诗仙李白写下脍炙人口的《江夏行》。

  这个假期,整个李家铺变身为古色古香、人声鼎沸的国风市集。几名“李白”扮相的演员穿行游园,不时和游客切磋诗词;身着唐装的模特们衣袂飘飘、云鬓轻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大唐盛世……

  步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的“碧潭观鱼”景点,九曲回廊平台上,长6米、高3米的巨型“平湖秋月”彩灯造型映入眼帘;不远处,一钩弯月布景即刻将人带入嫦娥玉兔相伴的广寒宫……游客们或穿着汉服拍照打卡,或吟诗作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欢度佳节氛围浓郁。

  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已经形成潮流。如今,乘着这股“东风”,武汉正将传统文化和实景、舞剧表演等元素深度融合,推出品类多样的文旅产品,加速旅游市场的提档升级。

  在江汉关博物馆,国庆节当日开幕的新展《博物馆之恋——武汉市“博物馆之城”数字化展》内游人如织。通过数字大屏,游客可以一次性纵览武汉百余座博物馆,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相应场馆的虚拟展厅内。

  “博物馆是了解城市历史的第一站,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建筑空间中,我们能更深刻地品味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文化底蕴。”今年刚来武汉的大一新生刘宇鸿下载了主题博物馆线路,计划未来一一打卡。

  夜游晴川阁看木偶剧、登黄鹤楼背古诗词、去江汉关看全新数字化展……从湖南来武汉旅游的刘女士一家安排了一趟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之旅”,“从‘看风景’到‘品文化’,这个假期文艺了一把”。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旅游不再只是‘游山玩水’,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变得格外重要。”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武汉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让江城成为更多游客的“诗和远方”。

  汉味烟火溢新香

  清晨,位于武昌区的粮道街在店铺卷闸的开门声中率先苏醒。热气氤氲、烟火蒸腾中,来自各地的食客排成长龙,正等待一顿地道的“过早”。热干面、糊汤粉、三鲜豆皮、油饼包烧麦……琳琅满目、花式繁多的早点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项目。

  因江而生、因水而兴,大江大湖滋养着武汉,塑造了独有的码头文化。而品类丰富、味道鲜美的早点,满足了南来北往的商旅游客,久而久之,形成了“汉味”十足的“过早文化”。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如今“过早”在武汉也被玩出了新花样。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武汉市推出“武汉寻味”文化旅游活动,举办武汉“过早”生活节、生活美食节,推出武汉“过早”漫游打卡线路、“寻味大武汉”线上美食地图,并联合相关平台商家发放美食优惠券,引导市民、游客“寻味武汉”,品尝传统美食、美味。

  “国庆期间,我们每天都会免费送出100份武汉特色‘过早’美食,让更多外地游客品尝。”粮道街商户“熊太婆原汤水饺”负责人熊丽娟告诉记者,随着外地游客的到来和各项惠游政策的落地,门店人气不断提升,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一番。

  跨越长江,从武昌来到汉口,一排排砖红或青灰的老建筑静静伫立,阳光透过梧桐树洒下一地斑驳,各种文艺小店隐藏其中,百年洋房中开出一家摩登咖啡馆,早已不是奇事。

  装载鲜花的黑色自行车、悬空月亮打卡装置、气球搭建的抱抱熊、红色的小型埃菲尔铁塔……刚刚完成修缮的保元里,一经亮相就散发着“文艺范”。同家人一起前来的游客项钰婷流连其中,不住地拍照留影。“武汉的宝藏打卡点越来越多了,处处彰显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潮流。”

  里份是武汉市独特的民居形式,恰如胡同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作为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它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浓缩着百年历史的城市印记。

  近年来,武汉市持续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旧城改造城市更新项目,风貌区内一座座老建筑被修缮、改造,在保留了传统里份特色的同时,为艺术工作室、品牌中心、画廊、历史展厅等业态提供多功能空间,吸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商户进驻。

  武汉城市风貌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在修缮过程中,修复团队不擅自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最大可能地尊重原有建筑的结构和元素,让游客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形成独特的“城市IP”。

  漫步汉口街头,紧挨江汉关博物馆的原湖北盐业大楼,变身江汉路一号艺术中心,脱口秀等节目火热上演;始建于1946年的永利银行旧址,引进国际高端艺术酒店,预订火爆、一房难求;拥有百年历史的俄式建筑巴公房子,成为武汉“城市漫游路线”中的新地标……历史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正与新业态相融共生,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国庆假期,江汉路客流量达到了295万,同比上升70%左右,回暖的市场让商户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芳介绍,通过将商业改造和历史文脉挖掘有机结合,百年老街正重新成为“潮流”汇集地。

  武汉文化旅游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王广立说,希望以特色历史建筑改造为示范,“点线面”结合,有序推进片区发展,打造集高端酒店、文旅街区、消费创意于一体的城市更新示范单元,实现历史建筑功能活化,推动风貌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山水郊野醉游人

  江湖孕育了武汉独特的城市气质,也给予了其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拥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公园,165条河流,166个湖泊,镶嵌于河湖间的“国际湿地城市”亦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

  “有一种武汉叫东湖。”作为武汉的城市镜像,东湖风景区这个假期吸引了超过230万游客前来打卡。

  10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跑友齐聚东湖磨山脚下,开启了2023国庆健康跑活动。沿着东湖绿道湖中道一路向前,途经东湖湖心岛动物博物馆、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等东湖生态地标,以及东湖氦气球、沙滩浴场等网红打卡点。一路跑来,峰峦如黛,山林葱郁,众多游客纷纷加入,用脚步丈量东湖湖岸,领略湖光山色,国庆的喜庆气氛充盈在各个角落。

  围绕水,武汉文旅下足了功夫。知音号游轮、长江灯光秀、湿地公园、渡江节……或静或动,或温婉或豪爽,城与水共生共荣,将兼容并包的城市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夜幕降临,武汉两江四岸光影流动,以《江流入海 月满中秋》为主题的长江灯光秀将楼宇、桥梁一一点亮。烟雨朦胧中,一幅“花好月圆,盛世华夏”的梦幻图景呈现在游客面前,极尽楚天秀色。

  “和黄浦江的秀美相比,武汉的长江更加壮阔,尤其是在游船上吹着江风,看到灯光亮起的一瞬间,大江大河与绚丽灯火相得益彰。”来自上海的游客司女士说。

  繁华都市之外,近年来郊野游、乡村游等新业态也在武汉兴起。黄陂区的木兰草原、蔡甸区的花博汇、江夏区的矿山公园……周末闲暇,去郊区欣赏田园风光、采摘新鲜果蔬、品尝农家风味,颇受市民游客欢迎。

  “以前村里抛荒耕地达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闲置率达85%,农田、农房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贬值,没有产业,留不住人。”2018年,葛天才响应黄陂区委区政府“三乡工程”的号召,成为黄陂区杜堂村第一书记。

  在乡村“引路人”的带动作用下,通过流转荒地、改造村湾民房、开发农耕体验、滨湖亲水、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黄陂区共创农旅融合“木兰游”品牌,将“空心村”成功打造为4A级景区“木兰花乡”。

  美景醉游人,也为周边乡村带来发展机遇,带动周边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22年,武汉市10个田园综合体共实现旅游收入11.83亿元,带动农民就业500余人,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初,武汉首座不夜城——“木兰不夜城”在黄陂区木兰花乡景区内正式开街,内设15大主题舞台以及每日30场的艺术演绎,梦幻泡泡节、国风电音节等夜游活动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景区完成从“花”经济到“夜”经济的转变,更为农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武汉首个大型沉浸式夜游街区,木兰不夜城自今年初开园以来,人气持续高涨,双节期间的日均入园量更是突破2.7万人次。”木兰花乡景区办公室主任李鹏说。

  “作为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所必需的几个要素——国际知名度、交通的可进入性、公共设施的完善性、公共服务的完善性、商业环境的现代化,武汉都非常完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武汉文旅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武汉市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旅游产业加快复苏。1-8月,武汉市累计接待游客2.2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96.23亿元,同比2022年分别增长65.00%和94.73%。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肖敏说,未来武汉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推动武汉从文旅大市走向文旅强市、文旅名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熊琦、熊翔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