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是传统佳节不可或缺的节日元素,象征着团圆和喜庆。而作为灯笼的制作者,做灯笼则是一门谋生的手艺,今年61岁的刘苏虾,是石龙第四代纸扎灯笼传人。
按照东莞习俗,新居入伙,喜添新丁,都会点灯相庆,这也是刘苏虾早期的主要生意来源。
和灯笼打了一辈子交道,在刘苏虾的心里,灯笼或许已不只是一门生意,也是家族世代延续的见证,饱含了一个传统手艺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梁锦泉,23岁时与木屐结缘。然而随着轻便耐用的胶底鞋进入消费市场,木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梁锦泉却凭借着对木屐的那份钟爱坚守了下来,他开了间手工作坊做木屐,一干就是30多年。
作为传统手艺人,梁锦泉深知每一双木屐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即便年过六旬,他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
茶山绸衣灯公的制作,结合了泥塑、绘画、剪纸等多种工艺技法。李翠薇拜师学习制作茶山绸衣灯公,尽管异常艰难,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还是坚持了下来。
李翠薇没有辜负师父的悉心教导,完整掌握了茶山绸衣灯公的制作技艺。2016年,在茶山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翠薇在茶山南社创立工作室,担负起了宣传推广茶山绸衣灯公的传承人责任。
新华社记者:李嘉乐
报道员:李江华 陈涌嘉 叶浚恒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