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1日电(李国栋 徐红梅)春天杏花满园时发展“赏花经济”,盛夏大杏飘香时开拓“采摘经济”,这两幅春夏图景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乌素图村“杏福树下”的幸福生活,也是近年来回民区发展特色农文旅融合,铺展乡村振兴画卷的真实写照。
“杏福”味道
乌素图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因其北依大青山,自古便山环水绕,古树横生。每年春季杏花开时,乌素图村便是一派“杏坞番红”景色,亦是清末归绥(今“呼和浩特”)著名的八景之一,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红杏遗村”。
依托丰厚的杏坞文化,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杏福树下”大杏采摘节都会如约在东乌素图村古杏园举行。采摘节期间,众多呼和浩特市民和周边的游客都会前来采摘大杏,欣赏乌素图风光,品尝农家饭菜,感受民宿风情。
在东乌素图村的一鸣果园,游客一边拍照、一边采摘,摘下的大杏擦一擦就能入口,皮薄多汁的大杏甜中略带酸味,众人连连称赞。而果园主人王林换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笑容。
去年,种了几十年大杏的王林换,在回民区一年一度的大杏采摘节“杏王评选大赛”中,凭着自家172克的单个果品重量夺得“杏王”称号。今年,满园的杏树在刚结出青绿的果实时,就有客商上门商谈预定。
目前,回民区林下经济种植面积1.2万余亩,百年以上的古杏树有1万多棵,共20多个品种,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大青山前坡万亩杏林基地。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乔文杰介绍,近年来,回民区围绕乌素图大杏特色农产品进行文旅产业融合,以杏为主品类,通过产品延伸和品牌运营,为农产品拓宽市场,提升竞争力。除了对大杏进行品牌包装外,还延伸开发杏产品杏干、果酱、饮料等,并将传统历史文化内涵融入特色农产品销售,打造了“杏福树下”特色品牌。
“杏福树下”农文旅融合新名片
夏日,乌素图村的古杏林里,一棵棵杏树生长茂盛,枝杈间的大杏色泽金黄、饱满诱人……就如村民的日子一样,富足幸福。
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推进,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发挥自身优势,将农业产业链与旅游融合,一年中会举办“杏花节”“采摘节”“丰收节”等活动,引导游客“进入式消费”,为生态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回民区还深度挖掘东、西乌素图村的文化底蕴,鼓励村民在传统村落中以自家宅基地、果园发展民宿、采摘园等,引导传统餐饮住宿向农业文化体验拓展,形成“吃采游住购”产业链,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回民区副区长王亚娜介绍,回民区依托东乌素图村的生态优势,以花、果、美景为积淀,同时改造和提升村容,带动了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在今年杏花绽放的季节,东乌素图村的游客量达到十余万人,经济产值达到百余万元。
通过突出乌素图大杏资源特色,近年来回民区建成了以8.3公里村路为主动脉,沿线有50余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带,探索集休闲游乐、农家美食、养生度假、民宿露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杏福树下”逐渐成为回民区农文旅融合新名片。
“杏福”生活生态宜居
春天里,走进东乌素图村,满眼盛开的杏花把村庄装扮的古朴雅致,犹如走进了“世外杏花园”。
王亚娜介绍,在大青山沿线,回民区种植的大杏面积已达到万余亩,这些大杏在杏花绽放、大杏采摘季与村庄中的农家乐相结合,自然、绿色、生态成为当前回民区发展的主基调。
今年,回民区重点对东、西乌素图村的环境进行整体优化提升,推动段家窑村申报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一间房村申报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启动实施总投资2.6亿元的乌素图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乔文杰说,依托大青山前坡45公里的“生态绿带”及丰富的林下经济业态,回民区不断突出乌素图大杏的品牌效应,并以万亩杏园综合体为核心,先后引进种植樱桃、红番桃、大果海红等果树新品种,打造特色项目“乐谷丰综合性农业观光产业园”,通过品种多样性,实现“山地增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