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郭青云:30年初心不改 驻扎高原倾尽心力做科研 发布时间:2017-04-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青海省自然科学农学学科带头人郭青云。本人供图

  “在青海三十年了,有太多无法割舍的感情!”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而郭青云选择把她为数不多的三十年献给自己心爱的植物保护事业。

  作为青海省自然科学农学学科的带头人,郭青云扎根青海高原,行走在田间地头。就在这田间阡陌、杂草群落间,郭青云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开展“北方农田恶性杂草区域性防控技术体系”、“农林重要杂草鼠害监控技术研发”、“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等课题研究,成功研制出油田清,油草枯等一次性除草剂,攻破了我国春油菜区草害重、除草难的技术难题……

  倾力亲为三十年,孜孜不倦三十年,郭青云用双脚丈量西部土地,用双手呵护棵棵植物,初心不改,献身植物保护事业,为农业增收增产保驾护航。

  大学毕业 义无反顾奔赴青海投身植保

郭青云(中)在温室传授防治辣椒病害技术。本人供图

  郭青云与青海高原的结缘,还要从30年前说起。

  1986年,郭青云刚刚大学毕业。她毅然放弃了人人羡慕的留校任教机会,选择奔赴经济及环境条件相对落后的青海,在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始了自己衷爱的植物保护工作。

  由于当时正值“七五”用人之时,郭青云选择了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湟中县大源乡朱家庄村蹲点,开展草害治理科学研究。

  蹲点的这五年,郭青云吃在田间地头,住在农牧民家里。由于试验基地地处偏远,村里交通不便,郭青云时常一人背着喷雾器,从县城到试验基地朱家庄村步行三个小时投入田间工作。每每劳作一天,回到住处,已是半夜。

  “那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选择的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郭青云说,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回想起青春在泥土里行走的这五年,她还是倍感珍贵,“五年的时间,逝去的是我的青春,但磨练的是我的意志。”

  从祁连山河谷到柴达木盆地,从青海湖畔到黄河、湟水两岸,郭青云的足迹一刻都不停歇。凭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郭青云出色的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困扰青海农业的草害“四大盖”得到了有效遏制。

  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 项目屡屡有突破

郭青云出席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本人供图

  1990年,刚刚荣升“妈妈”的郭青云,作为主力队员,又投入到“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她顾不上长时间接触化学农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常连续坚持在试验室埋头苦干几个小时。经过一次次的反复试验,郭青云和队友终于成功开发出麦田一次性化学除草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3年,郭青云主持完成的青海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该项目填补了国内春油菜一次性复配剂防除多种杂草的空白,研究成果在国内春油菜区属首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青海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率团队求创新 终获“累累硕果”

郭青云(中)在田间调查控草效果。本人供图

  2005年,郭青云率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联合,共同申报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成功被国家科技部立项,成为青海大学首个973前期研究专项。

  2010年9月,郭青云带领科研团队创造性地提出“我国新型农作制下杂草监测与区域治理”设想,提交了一份近5万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入选国家“十二五”项目。郭青云主持了杂草专题,项目获近500万元的经费资助。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2011年获青海大学“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创新科研团队”、“青海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中心平台建设”荣誉。2013年获批“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批“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资质单位”。

  带团队讲方法 竭尽全力培养年轻人

郭青云(中)与青年学子。本人供图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只有将团队的力量全部调动起来,才是无穷的!”这是郭青云常说的一句话。

  在郭青云的科研团队中,有许多年轻人的身影。为了不断给青年人创造平台,培养年轻骨干,她节约所内其他开支,留出更多的资金支持青年人做科学研究。六年中,她先后送出260人次外出培训交流学习,使他们的科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家作主”的意识不断增强。 

  “都是过来人嘛,每一个年轻人都想要有好的发展前景,而我也是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创造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渐渐在科研中独挡一面,担起大梁!”。

  三十余载田间磨练,郭青云带领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多次获得了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郭青云本人连续多年获得青海大学及农林科学院先进个人、青海省三八红旗手、2016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等荣誉。

  对郭青云来说,青海俨然成为了她的第二故乡。她说,再好的机会放在眼前,也无法动摇她为青海继续奉献的决心。今后的路还很长,她与她心爱的植保事业又将迎来下一个锐意进取的三十年。(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见习记者 包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