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刘映)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线”,更是生命的支柱。近年来,脊柱侧弯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当下正值暑假期间,全国各地来北京看病的孩子非常多。在以骨科闻名全国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斌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一周有3-4天要做手术,一天门诊,最多要看100多个孩子。除了临床工作,还有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肖斌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医生的工作平时也很繁忙,特别是像脊柱畸形治疗,需要团队协作,一个人是很难完成所有工作的。比如手术团队,有麻醉医生、神经电生理医生,还有专业护士等,患者每一次成功的救治,都来自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
“医”路前行的力量源自兴趣和初心
作为研究青少年脊柱畸形的中青年专家,从考入北京大学外科学,到博士毕业后来到积水潭医院工作,肖斌踏入医学领域已有23年。
“作为年轻的医学生,刚开始步入临床时,我在发展方向上也很迷茫。特别感谢我的老师田伟教授,他是脊柱外科知名专家,推荐我去日本进修学习,并选择脊柱畸形作为专业方向。目前,医学领域对脊柱外科的研究日益深入,细分了很多专业方向,比如微创、肿瘤、畸形、退变等。我从国外学习回来后,便在我们科室开展脊柱畸形相关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肖斌说,推动自己“医”路前行的力量是兴趣和初心。如今社会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需要有全方位的能力去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比如现在提倡青少年脊柱畸形全程管理,也就是说从脊柱侧弯筛查,到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术后长期随访等,要关注患儿全过程的发展情况。他最早做“脊柱正畸”治疗的孩子,现在已经当母亲了。在长期的复查随访过程中,了解到她的生活质量“很不错”。
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很大助力。肖斌说,对于中青年医生来说,还肩负着原始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的责任。比如骨科的手术机器人,不仅应用在脊柱外科,还在创伤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等很多科室应用。在不同科室,机器人也在进行不同适应性的创新开发,如关节机器人等。虽然国外已有一些较为成熟的商业化产品,但对于我国自主产权的机器人研发,医院也联合相关机构,做出了很多创新成果。通过机器人远程手术,可以辐射到全国各地,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中青年医生也因此会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
帮助偏远地区孩子少走“弯”路
坐如钟,站如松,才能行如风。
肖斌表示,青少年脊柱侧弯对健康的影响很大,除了外观以外,可能会引起腰背疼痛,或给孩子增加心理问题。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会压迫内脏,影响心肺和消化功能,或压迫神经造成瘫痪。脊柱侧弯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长的个子都跑到“弯”里去了。因此,开展脊柱弯曲异常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预计超过500万,并且还在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脊柱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组织编写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指出将脊柱弯曲异常筛查项目纳入每学年或新生入学体检内容。
“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对于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问题,很多大城市的孩子都会有学校筛查,我们也会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科普宣传。但是我们更关注偏远一些地区的孩子,这些地区由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家长对孩子脊柱健康的科学知识了解不足,脊柱侧弯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及诊治,希望这些地区能加强筛查工作,让孩子治疗少走‘弯’路。”肖斌说,在推动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的同时,他也很关注健康科普工作,抽空写些青少年脊柱健康方面的科普文章。
“医生一天虽然看100多个病人,但也只能看100多个病人。如果做科普的话,会有成千上万个患者或家长看到医生介绍的基本知识。”肖斌说,对于健康科普来说,希望媒体有科学的引导,家长多关注正规媒体的宣传。医学上,一般通过站立位脊柱全长X光片进行脊柱侧弯诊断。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一定要关注孩子背部的情况,尤其是在快速生长的青春期,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正确的干预,可以减少孩子日后的很多问题,甚至可以避免手术。
专家简介
肖斌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外科学(骨科)博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等;专业特长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等,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近十部,包括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骨科学》第二版、《积水潭实用骨科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