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湖北鄂州峒山村:村民携手共绘美丽乡村新模样 发布时间:2023-08-1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

        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地处九十里长港之滨,村域内湖田阡陌纵横。在峒山村,青瓦白墙的村居与山水田园融为一体,古朴、宁静。十年来,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峒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十年来,峒山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现代种业之乡、山水乡愁之源、绿色示范之地、百姓幸福之家,共同缔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学习全国先进样本,带动60%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峒山村位于鄂州市城区西郊,早年是国营长港农场峒山分场,是一个在湖田中垦殖而来的村落。2004年,国营长港农场建制撤销,鄂城区长港镇成立,峒山分场改为峒山村。峒山村辖6个自然湾、11个村民小组,共4098人,全村土地面积是15000亩,人均3.6亩。

2014年、2015年,时任峒山村党总支书记的陈又胜先后前往浙江奉化腾头村、桐庐三溪村、安吉大竹海,以及江苏江阴华西村等10多个村参观学习。

陈又胜说:“这些地方非常值得学习,学人家的管理,学人家的理念,归根到底,村子要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老百姓有钱了,素质提高了,环境自然就好了,基层治理也好做了。”

陈又胜把取得的“真经”用于峒山村,“三边绿化”便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做法,即引入一家园林绿化公司,在村子水边、路边、湾边种上绿植树苗,村子不出一分钱,却能“始终保持绿化效果”。

“10年里,峒山村每天都不一样,道路变宽了,产业变多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陈又胜说。如今,陈又胜担任长港镇乡村振兴办主任,正推动越来越多村湾向峒山村看齐。

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的峒山村,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生态农业基地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增收的强大引擎,全村6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放下锄头”就能就近“穿上行头”。

从卖农产品到卖“农场景”,一批年轻人争相返乡创业

村子变得越来越好,也吸引了很多在外打拼的村里人回乡创业,共建美好家园。

陈川就是其中的一员,1991年出生的他,如今是峒山栖客露营基地负责人。露营基地是一片近4公里长、占地近200亩的水杉林,按照陈川的设想,这片有1.6万棵水杉的林子将分两期开发,露营部分属于一期,二期做野外生存。

十年树木,村里种下的水杉树,如今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露营基地现有10名本村村民就业,陈川接手水杉林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全是野草,进设备、搭建活动房,最多时有50名村民干活。据陈川介绍,今年露营基地火了,需要提前预订,每到周末,人气很旺。

离开村子的年轻人,选择回来的越来越多。1991年出生的段誉,10年前还在苏州做文职,2016年返回村里,现在是湖北省直机关教育基地讲解员,就在村里办公,每天骑电动车,上班只要5分钟。

峒山村也实现从长久以来卖农产品,到卖农场景、卖田园生活体验的转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传统四大产业,产品结构单一,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我们村现在除了卖莲子,还卖莲心茶、荷叶茶,还‘卖景色’,有22个生态农业项目基地,打造了峒山八大旅游场景。”段誉说。

村集体经济10年增10倍,峒山村斩获十余项国家级金字招牌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容村貌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这几年,峒山村不断进行村湾整治,不仅在村边、路边、水边建成绿化带,还投资兴建垃圾回收转运站、无害化卫生公厕,村民家门口也亮起路灯。

10年前的峒山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因为生活环境差,经济发展缓慢,不少村民举家搬迁或外出打工。“当时我们村里70%的青壮劳动力在外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很多良田空闲着。”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回忆说。

峒山村通过村湾夜话、“板凳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村庄环境在变美,村民生活比蜜甜。

这几年,峒山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0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眼下的峒山,露营基地、万亩香莲、千亩鱼塘……一批批特色项目落地,“有了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了源头活水。”占志启介绍,峒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今年有望达到410万元,是2013年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