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陶格敦白乙:一生热爱 匠心守护“雕花的马鞍” 发布时间:2023-08-06 来源:人民网

赵梦月 苗阳 实习生刘雅杰

在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它是草原儿女心中“神奇的摇篮”,从最初简单的一块儿皮子,发展成今天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精美工艺品。

兴趣:“我与马打了一辈子交道”

“我是‘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陶格敦白乙,从小我就喜欢马,小时候我的姥爷和父亲制作马具,我就在旁边学着做,养马、骑马、制作马具……就这样跟马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我已经77岁了,希望把这门手艺努力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马具的魅力。”这是陶格敦白乙对他深爱的马和马具最真挚的告白。

走进陶格敦白乙的工作室,徒弟关嘎扎布正在工作台上打磨着马鞍的前桥,身后十几副制作精美马鞍交错着摆放在一侧,另一侧的墙面上则挂满了马笼头、马嚼子、马鞭等马具。聊起这些马具的制作,陶格敦白乙老人侃侃而谈,从选材到制作,从黏合到抛光,从寓意到功能,语气中总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年轻时候养上一匹高大威猛的骏马,再亲手做上一套马具,那种满足感,就像现在开上了豪车一样。”

        坚持:匠心独运 精益求精

“好马配好鞍,好鞍首先就是要选好木头。”陶格敦白乙介绍,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当地制作马鞍主要是用到榆木、柳木、桦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也会选择一些进口木料来制作马鞍。

对木头的处理,考验着手艺人的制作技艺,关系到马鞍的舒适性和耐用程度,因此十分重要。为了做好这个基础,陶格敦白乙和徒弟们亲手制作了很多用来做马鞍的工具,“除了老师傅们传下来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琢磨着做,我们是既当‘木匠’又当‘铁匠’。”陶格敦白乙笑着说。

木头按照需要形状制作完成后,还需要经过组装、粘合、打眼、串结捎绳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这样一副制作精良、工艺精美、装饰华丽的科尔沁马鞍才算完成。它不光拥有光鲜的外表,还要能够让骑马人和他们心爱的马驹不受伤害,陶格敦白乙的徒弟包文学说:“听老师傅们讲,好的马鞍,把它套上马以后,在鞍子底下垫一张纸,骑一圈回来,纸也是不会透的。”

传承: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我们这一家子可以说都是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我的爱人会做刺绣,我的儿子也会做马具。”陶格敦白乙说,时代快速发展,人们更多地选择驾车出行。骑马的人少了,做马鞍子、买马鞍子的人也就少了。“我现在主要就是一边教徒弟,把这个手艺代代传承下去,一边通过旗里的马具制作传承协会,与手艺人们开展各项活动,宣传好、守护好这门技艺。”

1988年出生的包文学是陶格敦白乙最小的徒弟,他在呼和浩特市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我大学时学的美术,现在毕业也10年了,一直在跟陶老师学习马具制作。工作室主要承接马具制作,还有皮雕的项目,只要有时间我就回通辽向老师继续学习,精进自己的制作技艺。”在包文学看来,老师跟马打了一辈子交道,最重要的是源于心中质朴的热爱,“如果没有热爱,肯定没有办法坚持到最后。无论是制作马具,还是传承技艺,都会面临很多困难,必须要有热爱才能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