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伟
虽非主干道,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冬融路却关系到附近张郢小区上万居民的出行。
7月11日下午,刚到上班时间,陈浩立即赶到冬融路与派河大道交口,察看这里破损路面的修复情况。确认整改达标,他打开手机上的智慧肥西APP,为该事件整改办结提交“五星”评价。
之所以打出满分的“五星”评价,陈浩的理由是,相关部门办结效率高,路面整改得好。
陈浩是上派镇古埂社区第4网格的网格员。7月10日,他在走访中发现冬融路张郢三期小区出口附近的柏油路面破损,随即通过智慧肥西“吹哨”反馈了这一问题。在其看来,路面破损、窨井盖松动看似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但存在出行隐患,尤其是夜间,窨井盖松动的噪音还会打扰周边居民休息。此前类似的投诉已有不少,作为网格员,他需通过“吹哨”将居民的投诉化解在萌芽阶段。
7月10日上午“吹哨”,次日下午办结。一支“哨子”在短短20多小时集结了网格员、县指挥中心、城管部门等多方力量,成功化解一桩“小案子”,这正是肥西县探索建立智慧肥西“吹哨”机制,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全过程的缩影。
一次 “哨声”的缘起
7月10日,周一。上午9点,社区周例会刚结束,陈浩便戴上工作证,拿起笔和居民信息登记表,又一次踏上“扫楼”之路。
2022年9月,24岁的陈浩通过招聘考试入职上派镇古埂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同时也当上一名网格员。地处肥西老城区的古埂社区,方圆约1.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多个回迁及商业小区、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等,城市人口密集,流动性强。而他所在的第4网格,主要包括张郢一期10号—18号楼,居民800多名。
“扫楼”是社区网格员对逐层上楼,挨家挨户入户走访工作的形象说法。此过程中,陈浩主动发现问题,收集居民需求。“扫楼”之外,整个社区也都在陈浩等社区网格员的巡查范围。
从“扫楼”到巡查,网格员的任务是主动发现问题、收集居民需求。这些问题和需求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网格员“看得见、管得了”的事情,可在社区内自行处置;另一类“看得见、管不着”的事情,网格员则可以通过“吹哨”解决。
陈浩先乘电梯到达顶层,再从天台沿着台阶步行下至一层。这期间,从电梯设备到天台护栏,再到强弱电井……陈浩轻车熟路,认真检查每一处角落。“你看这地面垃圾,还有楼道里乱贴的小广告,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大,但累积多了也是大问题。”
扫完楼,陈浩继续扩大巡查范围。上午11点10分,在冬融路上,陈浩发现一处路面破损。此路面中间有窨井盖,水泥裂开,井盖松动。“有通行隐患不说,车轮压过去还有声响,以前经常有居民投诉这种噪音。”
陈浩按照上报要求拍摄了路面近景、远景两张照片,认真填写问题描述和事件类型,经系统自动定位后,将问题上报到智慧肥西平台。
当天上午两个小时里,陈浩“吹哨”三次,涉及物业管理和城市管理等事件。这天,在肥西智慧平台上,一串密密麻麻的巡查轨迹,清晰记录着陈浩约2.2小时、超10公里的巡查里程。
从入职至今,陈浩已累计“吹哨”超过400余次,平均每月约30次。今年4月,因“吹哨”质量好,他还被选为全县的“金牌网格员”。
一场跨部门的“接力”
当陈浩将“吹哨”事件上传至智慧肥西平台,一个个基层问题则以大数据的形式开启了一场场跨部门“接力”之旅。
每天,肥西智慧指挥中心大厅里,座席员全员在岗。他们时刻盯着电脑屏幕,随时准备分发上报来的“吹哨”事件。
座席员身边除了配备一台电话,还配备一本《智慧肥西“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职责界定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电话一头连着网格员,一头牵着相关责任单位。“确保每一次‘吹哨’都能精准、及时‘分哨’。”肥西县网格化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张文华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
《细则》明确了城管、住建、公安、林园等相关部门责任,优化了26类91项职责清单,设置了处置时限。“事件该由哪个单位处置,什么时间内处置完成,《细则》都有明确规定。”
当天,自肥西县网格化指挥中心“分哨”,肥西县市政管理部门第一时间“办哨”。“我们有专职智慧肥西公文员,接到‘哨子’后,会实时派发给相关科室和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肥西县城管局市政管理所负责人姚家洲介绍。对一般“吹哨”事件,他们要求24小时内处置完成。
作为全县接到“吹哨”事件最多的单位之一,姚家洲介绍,市政部门平均每月处置“吹哨”事件约800件。今年上半年,智慧肥西平台上,涉及市政道路设施管养类型的“吹哨”事件达到9488件,办结率98.3%。
7月11日上午11点21分,陈浩“吹哨”的路面破损问题完成整改。此后经网格员、镇、县指挥中心三级核实并评价,该“吹哨”事件予以销号。
“网格员‘吹哨’,指挥中心‘分哨’,县直部门‘办哨’,全流程记录,闭环处理。”张文华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这种“吹哨”机制能有效解决网格员“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肥西这么大,有了‘吹哨’平台,我们很多‘管得到、看不见’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处置,既化解了风险,也提高了市民满意度。”姚家洲表示,有了“吹哨”机制,肥西县市政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一座城市的联动
陈浩是肥西县580名网格员中的一员。
肥西将主城区300户—500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位网格员,网格员每日常态化开展巡查。
以前,网格员日常巡查时发现问题会拍照片发到微信工作群,但由于社区无执法权,很多问题社区不能自处,只能“一发了之”。现在,社区与乡镇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吹哨”给县直部门,实现乡镇“吹哨”、部门报到。
肥西县定期对网格员“吹哨”情况进行考核,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每月组织开展网格“吹哨”情况督查,对“应吹未吹”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对获评“金牌网格员”“优质哨”的网格员进行通报表扬,督促网格员加强网格巡查,把网格内的问题和群众诉求反映上来。
正因如此,每个月陈浩都要和社区同事在辖区范围内多次开展“地毯式”巡查。之所以称之为“地毯式”,是因每次巡查,陈浩仿佛带了一个“放大镜”,哪怕是公园里一个标语的外文翻译错了,他也能找出来。
今年上半年,肥西县网格员上报“吹哨”事件24828件,办结率98.2%。
在肥西,“吹哨”不只是网格员的“权力”,全县近百万市民也能“吹哨”。
“普通市民可通过微信‘灵西’小程序随手拍功能,按照要求上传‘吹哨’事件。”张文华介绍,肥西不定期开展“吹哨”主题活动,创新推出“吹哨”热心群众评选,市民“吹哨”给予“随手拍红包抽奖”奖励等。
在一次次的“吹哨”声中,肥西打开了基层治理一个个小切口,以一个城市的联动畅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