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沁润百姓生活】
“天竺山伟岸,过芸溪水欢,楼里阿婆学文化,庭院邻里话梦圆……”大清早,厦门海沧天竺社区居民陈艺琳一路哼着刚学会的《天竺之歌》,和爸爸、姐姐一起走进文化底蕴十足的厦门海沧区东孚街道天竺社区书院。
厦门市海沧区天竺社区是12个村的拆迁安置小区。社区以文化融合为基础,以培育社区居民共同精神为目标,建设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场所于一体的天竺书院。天竺书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传承优秀家风家训活动,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挖掘家风家训 让家风更有生气
抬头看“和”与“合”雕塑,低头看梅兰竹菊地面图案,随处一坐便有家训入眼来,天竺书院的家风园让居民在纳凉休闲时便可吟诵家训古理,感受家风魅力。
天竺书院的家风家训展示墙,将居民中优秀的家风家训及家庭合照进行展示。书院充分发动群众,组织书院文化志愿者进村入户,走进祠堂、祖屋,查看姓氏族谱,了解各姓氏家训,收集了东孚街道12村居以及不同姓氏的家风家训并加以整理。同时邀请民俗专家,会同东孚民俗协会,广泛征集意见,评选出有代表性、特色性的家训在天竺书院集中展示,建设家风家训展示墙。在搜集整理家风家训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也增强了家族的自豪感,激发了向上向善的道德自觉。
让家风既看得见,又摸得着,天竺书院请来专家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家风解读。厦门民俗专家卢志明被当地居民所熟知,因为他是天竺书院的常客。他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东孚家训尚勤廉”“家训训得好 家风风尚高”“民俗故事中的‘家风家训’”等讲座,以地方方言、民间俗语、经典故事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东孚本土的优秀家训家风,引导居民学习赏鉴家风家训的丰富内涵。
以耕读为抓手 让家风更接地气
前不久,在东孚街道天竺社区书院,一场主题为“家风家训阳光传承”的讲座生动有趣,台下掌声阵阵。原来,这堂课的讲师是社区书院最受欢迎的乡贤之一——77岁的郑庆贺。
郑庆贺说:“都说老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真没想到,在我年老的时候,还能将我学到的东西教给大家,尤其是将东孚的历史典故、耕读文化讲给年轻人听,这非常有意义。”
天竺书院专门开设耕读讲古堂,弘扬耕读文化。为了让家风更接地气,书院在当地寻找一些对东孚耕读文化和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老前辈作为讲古堂讲师,每月定期为社区居民开讲,受到居民欢迎。不少居民感慨:“我们祖辈都是农民,守着土地过惯了苦日子,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更要恪守家风,珍惜当下,踏踏实实生活。”
天竺书院还在娃娃的心里播下了耕读文化的“种子”。通过“传承耕读文化 留住记忆乡愁”冬令营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带着小孩一起参与,书院正把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落实到最基层,勾勒出一幅铸良好社风、民风的新蓝图。
“好的家风家训是促进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支撑。”天竺社区党总支书记柯希霈说,“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传家风、晒家训’等活动,将耕读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培育文化认同 让家风聚集人气
碾布石、旗杆石、水车、犁耙、蓑衣、粟桶、石脚桶,走在这条通往天竺书院的老物件小长廊上,社区居民总想多待一会儿。“这水车是用来给稻田浇水的……”在水车边跟孙子介绍农具用途的居民刘石七说,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这些农具,社区书院设立老物件小长廊,可以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懂得勤劳节俭、孝敬父母,更珍惜今天的生活。
“这个小区的居民来自东孚12个村,他们洗脚上岸,仍然思念田园,把老旧的东西保留下来,可以让他们的感情有所寄托。”天竺社区党总支书记柯希霈说。
12村居凝聚着12村居的古村文明。为了将古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天竺书院在室外打造乡愁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2个村的特色、典故。12村居都有自己的故事值得居民去学习、去保留、去传承。
三年多来,天竺书院还将说唱弹拉、琴棋书画、剪折编扎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纳入书院课程,成立了太奶奶舞蹈队、小蓓蕾舞蹈队、芗剧曲艺队、青少年民乐社团等25支文体队伍,让天竺书院成为居民温馨充实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