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民 李星磊 姚欣彤
生死关头生死情缘
“第一碗饺子”敬先烈
“一鞠躬、二鞠躬、再鞠躬……”今年大年初一,第82集团军某旅“钢八连”连史馆内,官兵代表整齐列队,以视频连线方式,与相隔千里的朱村村民共同举行“第一碗饺子”敬先烈祭奠仪式。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东南的朱村,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堡垒村”。1944年1月24日正值农历除夕,当天拂晓日伪军疯狂“扫荡”朱村。八路军滨海军区四团三营八连闻讯主动出击,与敌人展开激烈搏杀,战斗中24名指战员不幸壮烈牺牲,朱村百姓无一人伤亡。朱村保住了,八连被山东军区命名为“钢八连”,连长鄢思甲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滨海军区四团就是第82集团军某旅的前身。79年来,体制编制虽几经调整,朱村始终是官兵们牵挂在心的“第一故乡”。
每年征兵时节,该旅都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山东省、临沂市两级兵役机关协调沟通,积极征集当地优秀青年到该旅服役。战士马夫浩就来自临沂市,从小对朱村战斗故事耳熟能详的他,2012年应征入伍来到这支部队。
今年春季,该旅3名退役老兵王家宝、张扬、关红利相约共赴朱村,追寻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们沿着前辈的足迹寻访,体悟传承“钢八连”精神的时代责任。
“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安葬在朱村。”40年前,朱村保卫战“钢八连”连长鄢思甲的遗言,给全旅官兵上了生动一课。
“我百年之后要葬在朱村,继续守护朱村。”5年前,朱村保卫战“钢八连”通信员陈忠孝的遗嘱,令该旅官兵为之动容。
“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八连官兵要继承发扬信念如钢、意志如钢、素质如钢、作风如钢的‘四钢’连魂,在履职尽责中更好地服务人民。”该旅临沂籍军官李振华说。
特殊战场特殊考验
子弟兵送来“致富经”
“英雄部队‘飞虎师’来了!” 6年前,时任井尔沟村村委会主任段大春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子弟兵帮扶不会断档。
太行山深处的井尔沟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当年人口不足9万人的阜平县,养活了八路军9万余人。而“飞虎师”作为第82集团军某旅的前身部队,经历了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连续疾行先敌5分钟抢占三所里,成功扭转二次战役局势,“飞虎”威名由此而来。
2017年4月,原帮扶井尔沟村的部队调整改革,改编重组后的第82集团军某旅接过帮扶重任,探索做好“暖心事”、搭好“连心桥”、建好“同心圆”助力帮扶村精准脱贫的“三好”模式。
今年初,该旅帮扶工作小组和医疗小分队再赴井尔沟村,与乡亲们共同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子。“能用上水渠浇灌田地,多亏了子弟兵!”段大春说。
5月初,几名战士拿着铁锹、推着小车,为旧楼翻新进行最后的收尾。这是该旅通过废弃校舍再利用,帮助创建村办企业的一个镜头。
6年来,从助力精准脱贫到助力乡村振兴,该旅不遗余力帮助“第二故乡”改变面貌,井尔沟村兴建并完善了桃园监控、蔬菜大棚、光伏发电站、公路、护路坝等基础设施。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截至2020年5月,人民军队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令官兵们倍感自豪的是,战旗方队中“屡战屡胜连”的战旗来自他们旅;经他们帮扶如期脱贫的井尔沟村,就是4100个如期脱贫的贫困村之一。
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环保纪律”助民护绿
4月初,第82集团军某旅官兵前往某地驻训。为保护生态环境,旅党委提出严禁使用水泥铺地。
“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带到驻训一线,基层官兵有很多事可做。”正在村庄旁搭建帐篷的某连中士毛邓江说道。
往年,因为野外用水受限,免洗的餐具外都会套上一层一次性塑料膜。今年,该旅严禁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采取野战热食前送,餐具统一回收清洗。当地春季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小。“这样就减少了因使用塑料制品对当地水源造成的污染。”某营司务长李建说。
“利用当地地形地貌组织野外驻训,提升了训练质量效益,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旅领导介绍,村民与驻训官兵共同呵护一方净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驻训官兵救助受伤候鸟,在当地传为美谈。
自然环境是国家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山水林田湖草沙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各部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演训严守“环保纪律”,阵地实现“绿色防护”,营区采取“林木伪装”,科技助力“变废为宝”。
利用训练间隙,该旅分批次组织官兵代表实地参观驻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湿地总面积14.4万公顷,是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候鸟过境。”工作人员的一番介绍,更让官兵们感受到肩头的责任:“驻训地就是我们的另一个‘故乡’,我们决不让这里的一草一木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