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在高温天气下,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热射病的表现。近日,我国多地开启“火炉”模式,最高气温超过40℃,北京等地已有患者确诊热射病。专家提示,对于热射病来说,早期预防是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专家介绍,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体温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等症状。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热射病通常不是突然发生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介绍,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与程度最严重的热射病之间,尚有一个进展过程。如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大部分中暑患者是不会发展到热射病的。
迟骋介绍,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此后体温升高、出现发热,但没有意识转变,则进入了轻症中暑阶段。如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症中暑、重症中暑阶段。最严重的中暑是重症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专家提示,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示,当患者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肌肉痉挛、呼吸浅快、恶心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如发现有昏迷、极度虚弱、意识模糊、谵妄、癫痫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当前,高温天气仍在继续。专家建议,尽可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运动或者生活。当室温超过32℃或者室内湿度超过60%,建议每30分钟休息5至10分钟,同时要注意补水,劳逸结合。此外,饮食要清淡,多补充有防暑降温作用的饮品和时令水果,如绿豆汤、绿茶、西瓜等。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症状,说明身体已经发出预警,要及时休息、补水和降温。(新华社记者李恒、顾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