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姝
企业发展遇瓶颈,科协“保姆式”服务,汇聚资源促合作;技术提升“卡脖子”,科协“红娘式”牵线,对接专家解难题……近年来,山东省按照“政府主导、科协搭台、学会助力、企业受益、产业提升”的工作思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把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引向企业、地方和生产一线,加快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借“科创中国”东风,一场全域范围的科创实践,正在山东如火如荼地展开。
作为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泰安和菏泽,各级科协深入经济主战场,打通技术转移的堵点、连接成果转化的断点,助力科技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成果。
“需求簿”对接“专家库”,解技术难题
“有了专家指导,实现智能机械化,人工成本节省70%,综合效益增加了20倍。”在山东巴富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贵臣的欣喜溢于言表。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技术不到位,公司产出的苹果、葡萄等产品从品质到产量都不尽如人意,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泰安市科协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借助“科创中国”平台,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王涛教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教授到巴富洛农业基地考察交流、“把脉开方”。
如今,巴富洛按照适地适树、良种栽培、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的要求,全部机械智能化作业,实现机器换人、环境可控的技术目标。
技术改进推动了生产效益的提高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口感好、品质高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现在我们的葡萄论穗卖,苹果论个卖,订单不愁。”产业发展步伐稳健,李贵臣的干劲越来越足。
作为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单位,泰安市建立供需“两张清单”,深入企业挖掘需求,建立人才、技术、项目“需求库”;同时登门拜访全国学会、省级学会以及高校科研单位,对接最新科技创新资源,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资源库”。
“科协致力于推动企业家‘所需’与科学家‘所能’有效对接,达成研企‘双向奔赴’。” 山东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刘玮如是说。
菏泽市同样有一本记录企业所希所求的“需求簿”。“每年一本登记簿,详细记录企业需求、项目对接情况和完成进度等。”菏泽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春红介绍。
菏泽市科协走入企业生产科研一线,走到企业负责人、生产研发人员身边,与企业家交朋友,实施“一对一、点对点、不断线”对接,实行“一企一策”,准确把握第一手资料,并随时跟踪了解企业需求变化,查找真难题,对接真需求、新需求。
“需求簿”的其中一页,记录着山东艾迈科思电气有限公司困境得解的过程。
公司投入大量精力研发的“矿用隔爆型”开关设备,在二次控制设计、智能化程度方面存在短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正逢成武县科协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县科协通过“科创中国”平台与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刘建华教授取得联系。
专家为企业提出了技术改造的关键措施和企业在绝缘新材料方面的发展方向,让企业受益匪浅。此后,双方就多个研发项目签订协议、达成合作。
“有了专家指路,阻碍公司拳头产品研发的技术难题破解有了希望。”艾迈科思总经理王文涛表示。
近两年来,菏泽市科协已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需求55个,转化落地科技成果43项,签订技术项目合作协议98个。
“需求簿”对接“专家库”,山东各地科协一方面帮助企业家找到科学家,实现技术转型升级,增效益、强产业;另一方面让科学家找到企业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走出去”结合“请进来”,促合作引智
帮助企业有效对接全国学会、省级学会优质科技资源,是“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带着企业技术需求,菏泽市科协主动“走出去”,积极对接80余家全国学会、省级学会。
“企业自主寻找合作项目,往往受限于专业性不足、影响力不够等因素,很容易走冤枉路。”山东成武赛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祥珂坦言,借助科协的平台和影响力,与项目方沟通对接更便捷,项目落地也更顺利。
去年11月份,菏泽市成武县科协带领当地企业“走出去”,在齐鲁医院现场观摩项目中,赛诺医疗对婴儿连体衣项目非常感兴趣,在科协的牵线搭桥下,双方签订了专利转让合同,目前已完成材料研发,即将落地生产。
除了“走出去”,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各地也在努力将专家“请进来”。
位于泰安市的力博重工集团,依托“科创中国”平台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电工学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先后组织承办了中国有色金属矿山绿色开采新技术新装备发展高端论坛、智能矿冶加工技术和装备高端论坛等4场全国性高端论坛。
“借论坛之力,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1000余名高校院所专家参会。”力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常欣自豪地表示,通过论坛等活动,将知名专家“请进来”,中国工程院孙传尧、桂卫华、钱锋、唐立新等院士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力博工作站专家服务团成员,受聘为公司专家。
菏泽市科协也通过请进专家的方式,不断扩展“朋友圈”:先后邀请40余家全国、省级学会和300余名院士专家来到菏泽调研对接,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
2022年2月,邀请中国颗粒学会到菏泽调研对接,促成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山东博达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签约。
2022年9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凌沛学等专家出席在菏泽举办的山东省科协年会主论坛,并赴企业开展调研对接活动。
2023年5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等专家出席菏泽市高端化工产业产学研合作会议暨项目推介会,并赴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等企业调研对接,达成有关合作意向。
……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请进来”,合作的空间很广阔。一出一进间,科协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科创故事也越讲越生动。
“品牌力”打造“强链条”,助产业腾飞
依托“科创中国”的品牌力,各地结合实际,打造出深具特色的创新产业基地和超强产业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在基层落地生根。
泰安市锚定“为每个产业链联系对接至少1个全国学会”的目标,有效链接“政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全国学会、高校院所、产业联盟与企业建立协同化、高效化、长效化合作关系。
位于泰安市的山东大禹水处理有限公司,创办初期规模小、人员不足、技术短缺等问题突出,让创始人吕才科很是着急:“公司专门解决水处理的疑难杂症,没有技术寸步难行。”
受限于技术不足,在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染色项目中,新汶工业园周边煤矿矿坑水硬度、色度等指数超标,如何将矿坑水处理提质后达到工业用水利用标准,让吕才科犯了难。
泰安市科协了解情况后,多方辗转,帮助大禹公司与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建立联系。“我们绞尽脑汁想不通的问题,有顶尖专家帮忙后迎刃而解。”吕才科说,有难题,找专家,技术不再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这一项目不仅解决了康平纳一家之困境,更立足于新汶工业园区的营商需要,实现了废弃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年可为园区企业节约用水成本约1.2亿元。
目前,在泰安市科协的多方对接下,大禹公司与同济大学联合共建工业节水试验室;与天津大学共建河道与土壤治理实验室;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共建公共卫生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依托实验室的技术和智力支撑,我们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吕才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科创中国”的平台上,像大禹集团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泰安共搭建起的高能级政产学研合作平台103个,仅2022年就新建创新创业平台18个。
在菏泽,单县、成武县等有创建积极性、配套措施成熟的县区,成为“科创中国”示范县区,通过创特色、树品牌,形成有亮点、可复制、“一地一品”的科创品牌。
单县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羊肠线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火炬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特色产业基地,行业内素有“中国缝线看单县”之说。
山东博达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仅有的2家拥有以羊肠为原料的缝合线注册证企业之一,将人们几乎“废弃”的羊肠衣“变废为宝”,转化为医用缝合线。
在核心技术上,博达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成为了公司董事长张玉福的心结。单县科协通过“科创中国”人才资源优势,迅速联系到国内胶原蛋白领域知名专家,为企业答疑解难,与企业开展合作,对于填补羊肠线有关技术空白,促进企业上市和向千亿级羊肠线产业迈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张玉福当起了“科创中国”品牌宣传员,经常以切身体会,畅谈自己的企业与“科创中国”的不解之缘。
在菏泽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军地位,占有半壁江山。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土生土长”的医疗器械企业“小、散、弱”的“先天不足”逐渐暴露出来,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何去何从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恰逢其时,山东省协同创驱项目开始申报。2022年新年伊始,成武县科协一班人就来到县医疗器械产业协会,与协会会长、副会长及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主打产品以及技术、人才、项目需求,着手协同创驱基地项目的申报。
成武县科协就像一名“红娘”,牵起“红线”,让科创与企业连在了一起。一项项成果签订,一个个项目落地,簇拥着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向科技化、多元化蝶变。
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协会会长王继存喜上眉梢:“科创中国让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插上了创新的翅膀,让我们走上了科技兴企之路。”
“科创中国”的品牌力,打造出产业强链条。目前,山东已在全省遴选出30个协同创新基地,成立30个省级科技服务团,围绕省级和市级重点产业链,服务链上企业150多家。
以点带面,借“科创中国”之势,科创之风正在齐鲁大地浩荡舒展,以科技创新的力量,吹动产业发展形成蓬勃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