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5月31日电(范芳钰 刘馨蔚 刘东)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当地手工艺人提及紫陶,常会强调在中国制陶工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阴刻阳填、无釉磨光”两大工艺技术。
数千年前,深埋于地下的泥土经过一代代手工艺人的摔打、搓捏、雕琢、刻画而产生新的价值。清光绪年间,制陶工匠潘金怀和张好创制了刻填和无釉磨光两道大工艺,进而创生了建水陶器的一种风格,并促成建水紫陶制陶技艺的形成。
凭借独特的工艺,建水紫陶跻身于“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在红河州“三千四百年”旅游文化名片中,“千年建水紫陶”大放异彩,建水县被誉为“中国紫陶之都”。2023年一季度,建水紫陶产业产值20.11亿元,同比增长38.59%。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建水紫陶,如今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旅融合让“城中有陶”
今年“五一”期间,建水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8.4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2%,实现旅游总收入55743.52万元,同比增长142.22%。作为热门打卡地之一的贝山陶庄,在假期前夕就陆续迎来了各地游客。
2011年,贝山陶庄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炳成毅然打破常规销售紫陶的经营方式,利用紫陶文化、陶瓷景观等主题创办文化园区。十年后,向炳成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贝山陶庄里,形状各异的紫陶布满幽静的竹林、水榭楼台,上万个瓦罐形成了壮观的视觉盛宴。“我们在园区里设置了紫陶工艺体验等板块,来自各地的陶瓷考察团体、国内外的学生群体都会来这里参观学习。”向炳成很自豪,通过把紫陶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贝山陶庄不仅打出了知名度,也让紫陶产品深入人心。
在蚁工坊,曾被废弃的老窑垃圾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艺术家罗旭用本地烧制的白色、红色、蓝色、黄色等具有明亮色调的空心砖,设计出集陶艺研发生产及体验培训、艺术衍生品研发和展示销售等文旅产业微综合体。湖面与树林的掩映下,建水县自然风光和蚁工坊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块块空心砖垒起的“浪漫空间”吸引游客驻足拍照。
“陶在城中、城中有陶”,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建水县围绕产城融合建设,通过紫陶街、碗窑村、紫陶里、蚁工坊等项目建设,丰富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促进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文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数字赋能紫陶产业发展
建水紫陶作为产业要素和文化要素不仅植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也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许多建水人会在家中摆放紫陶器皿,放水、存米、喝茶、养花……”建水县紫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尚文松说,建水紫陶大致分为陈设器、文房用器、茶具茶器、餐饮用器等品类。
每到晚上,一些当地的电商主播陆续开始直播售卖建水紫陶。随着主播们的上线,等候多时的老顾客纷纷进入直播间。结合实际,一些电商主播不断创新直播模式,推广建水紫陶文化,扩大影响力。
近年来,建水县通过实施“互联网+紫陶”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先后建成电商孵化基地、抖音直播基地,累计孵化紫陶电商240余户,单个账号月销售额突破70万元。
2021年,建水县委、县政府启动“数字紫陶”区块链综合应用项目,运用“数字紫陶”扫码溯源技术,每件紫陶产品配备了专属加密芯片和专属ID,建水紫陶有了“身份证”。
2022年6月11日,云南首个文旅数字藏品——建水紫陶“兽耳方尊”线上成功发售,为数字赋能建水紫陶产业作出了有益探索。
非遗传承守文化不竭
建水紫陶要经过镇浆制泥、拉坯造型、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多道制作工序,其装饰大多以诗词、梅兰竹菊、传统山水图案为主。
云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建水紫陶博物馆馆长谢恒认为,建水紫陶是一种物化的历史,从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可以读出建水的发展历史,“看懂了建水紫陶,就看懂了建水。”
回顾数千年的制陶历史,明代以后大量汉民族移居云南,外地工匠把先进的文化理念、制陶技艺带到建水,促进了建水陶瓷的发展。清朝年间,文化人与当地工匠融合,学习借鉴其他工艺技术,通过书画、打磨、雕刻、填泥等特殊方式,最终形成建水紫陶特殊的制作工艺。
在建水紫陶博物馆大厅里有一块“大师墙”,用来展示在建水紫陶制作上有突出贡献的工匠。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建水紫陶博物馆还举行隆重的大师上榜仪式。
谢恒希望,“所有进入到紫陶博物馆的人,能通过博物馆展陈的工艺技能、发展过程、发展成就、发展未来等内容,树立起对建水紫陶的文化自信、工艺自信和产业自信。”
尚文松介绍,在人才培养上,建水县通过委托相关培训机构等方式,培养紫陶成型、装饰、刻填、烧制等工种的从业人员。同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紫陶人才待遇,建立大师工作室,发挥大师及其团队的“传、帮、带”作用,为紫陶人才相互交流、推动技艺传承和创新提供平台。
创新创造焕紫陶新颜
谢恒认为,油画、水彩、工笔、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都可以在紫陶上呈现。
作为建水紫陶“四老”之一,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谭知凡从事建水紫陶制作近50年,他通过创新实现紫陶泥坯阴刻、阳刻一次性完成。在他的带领下,多名徒弟成立紫陶作坊,成为建水紫陶业界的中坚力量。“我女儿从小耳濡目染,现在也开始了紫陶装饰的绘画。在原有的画作上,她常创新一些新的图案。”谭知凡说。
建水紫陶数字赋能中心内,琳琅满目的紫陶茶具、器皿整齐摆放在货架上,许多紫陶产品外观进行了创新,不同年代的制陶匠人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不同的“时尚”。
“建水紫陶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我们每一件作品都是创新。”建水紫陶数字赋能中心主任孔祥梅举例,建水紫陶透气而不渗水,储存食物时不易发馊变质,且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因此,研发团队结合建水县独特的陶土资源,研发出紫陶保温杯。
2022年9月,建水崇文同创紫陶文化有限公司牵头创建了“建水紫陶数字赋能中心”,中心集建水紫陶研发、生产、销售、包装、物流、电商、文化、创意、培训为一体。孔祥梅说,目前紫陶产品线下销售仍以订单式为主。
建水紫陶在创新中焕发新颜,古老的陶艺通过现代的销售,迸发出了强大的活力。截至2022年末,建水县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536户,紫陶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辐射带动相关从业人员5万余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