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竞赛开幕式暨大学生青创报国汇报会上,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李芍毅声情并茂地讲述《青年人在新时代如何绽放最美青春光芒》。
“连续5年春节坚守边疆,我深深感受到了做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李芍毅17岁入伍,荒漠戈壁、雪域高原、百里风场、疆域藏区都曾是他战斗过的地方,10年军旅生涯的磨砺也让他意识到,“将个人梦融入家国梦,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2021年,李芍毅经过努力学习考入清华大学。从此,“橄榄绿”的底色中多了一抹“清华紫”。在校期间,李芍毅不仅专业成绩第一,也成为清华大学的政治辅导员,以及博士生讲师、国防教育讲师团的讲师,参与了学校的征兵、国防教育宣讲,红色主题宣讲,以及行业调研、冬奥志愿等各类活动。
“宣讲是教育的一部分,哪怕我的每场宣讲只能感动一个人,我讲的某一个知识点被记住,这场宣讲就是有意义的。”李芍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热爱宣讲,也想通过宣讲向同辈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在清华的日子里,李芍毅满怀一腔热血,将宣讲与实践紧密融合,探访了祖国的大江大河。
他和同学们一起在武汉深入挖掘长江大保护一线的最新科研成果、实践难题,分析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这十年来长江大保护情况,研提发展对策;在海南深入澄迈老区,调研热带作物种植及农业灌溉情况,助力澄迈乡村振兴;在宁夏深入政府机构、企业村镇、生产车间、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与田野调查。
“我们需要克服高寒、高反、高强度,面临重重挑战。”李芍毅说,去年暑期,他带队组织了“青春界碑·国土边防”赴新疆社会实践,十余天紧凑而充实的实践行程成了他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喀喇昆仑高原探访“昆仑卫士”的感人故事;在卫国戍边、反恐维稳斗争一线开展“青春与青春的对话”;在海拔4000米的科古尔琴山为祖国巡边护边;在火热的军营开展训练体验;在卡德尔大叔家中开展民族团结活动。
这十余天,他和同学们的足迹遍布14个一线基层边防连队,他的宣讲也取得了不少收获。卡德尔大叔家的男孩阿不都顺利入伍,成为一名少数民族战士;支队成员田鹤翔坚定了入伍初心,立志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中实现人生价值。
“演讲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气势磅礴”“内容丰富”……宣讲结束后,听众的认可成为李芍毅前进的动力。
每次宣讲,李芍毅都认真准备,提前调研听众的基本情况及宣讲需求,根据不同的身份、场景,调整宣讲风格。在动员式宣讲时,他号召集体呼喊口号来调动全场气氛;在人物、事件类宣讲中,以讲故事的口吻营造情境感;在理论类宣讲中,融入青年的最新动态和网络用语,把青年的所思所想贯穿到宣讲过程中,让宣讲内容既有理论性,又接地气。
不仅如此,他还设计多样化的宣讲环节,通过提问题、小游戏等方式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互动,变一人讲为大家谈,引起听众的思考,激发听众的共鸣。
李芍毅说,“要想打动人,自己在宣讲的时候要用心。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去宣讲,更不能为了宣讲去宣讲,只有实实在在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听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