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慈利县城北面的蒋家坪龙坪村,坐落着一片占地467亩的美丽校园。现代化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这里是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麓山国际”)慈利校区。作为湖南省长沙市基础教育学校,近年来,麓山国际以强校带弱校、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等模式呈现的集团化办学,带动11个校区与多个对口帮扶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不断创新
2001年,长郡中学与麓山国际组建成湖南省第一个基础教育集团——长郡教育集团,麓山国际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9月,麓山国际完全转型为公办学校,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5年7月,邓智刚接过校长的重担,提出“面向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完全转型为公办后,原来的特殊政策不复存在,生源优势、经费优势也不复存在,加之有‘最严’招生令,实行微机派位,如何保证发展?只有内涵式发展,只有面向每一个学生发展!”邓智刚说。
时至今日,麓山国际创立了以“服务+质量”为主体的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三元”课程、EEPO有效教育、教学一体化、MIFE高效课堂、德育主题系列化、“五彩麓山枫”社会实践活动、六大校园文化节等。
深度合作
2013年前,位于长沙市河西城区的长沙市第二十中学还是一所薄弱学校。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这一区域先后被规划为长沙市滨江新城区、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
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对区域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6月13日,长沙市第二十中学与麓山国际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长沙市第二十中学同时更名为麓山滨江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麓山滨江”)。
“麓山国际曾是合作办学的受益者。今天我们托管、帮扶的每一所学校都应当成为当地的优质学校。”邓智刚对开展教育帮扶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教学同步,管理统一,资源共享与教师互派……在合作实践中,一项项有力举措在麓山滨江开始落实。其中两校共同设立的“麓山示范班”,如同在麓山滨江合作建立的“试验田”与“样板班”,任课教师由两校老师一起担任。
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原长沙市第二十八中学(以下简称“二十八中”)。
托管二十八中后,麓山国际首先争取政策全面支持,协调政府两年内共投入9200多万元。一次性派出了16位骨干教师,担任校长、副校长以及班主任、任课老师。经过帮扶,硬是把一所薄弱校,办成了知名的好学校。
精准帮扶
2016年,麓山国际对口帮扶湖南省龙山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龙山一中”)。多位教师先后到龙山一中支教,其中黎明等三位教师挂职该校副校长。从此,龙山一中这所百年老校,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何让麓山国际的经验在龙山一中成功“嫁接”,避免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黎明费尽了心思。
课堂改革首先从研修备课开始。要产生“1+1>2”的效果,就必须带动全体老师。备课组都在不同时间段备课,黎明从不缺席,总是第一个到场,亲自示范课堂教学。
湘西州首届初中联盟学校教学比武在龙山一中举行,学校选派三位青年教师参赛,9个教研组先在学校预赛,赛前观课、评课、磨课,一堂课总得反反复复五六次。在本届比赛中,一中团队从30多个代表队中突出重围,1人获特等奖,2人获一等奖。此后,团队研修也成了学校的常态。
“以开放式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努力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借助教育帮扶成长起来的龙山一中初中语文名师章琴,带领龙山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工作室成员通过研讨课以及教学小专题讲座,解析精彩的片段,提出自己的思考,让集体研讨的火种在龙山县域传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进来、走出去、传下去,帮扶的蝴蝶效应在龙山生根发芽了。”龙山一中校长全心林说。
(龙军、禹爱华、钟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