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澳门5月1日电 题:为澳门建设添砖加瓦——内地赴澳劳务人员访谈
新华社记者李寒芳、刘刚
1979年内地首批劳务人员到澳门工作。四十多年来,内地劳务人员在澳门从事建筑、清洁、保安等多行业的工作,多领域助力澳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支撑了这座城市的车水马龙、万家灯火。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访内地赴澳劳务人员,了解他们在澳门的生活工作状况。
架设澳氹两地飞虹
澳门港珠澳大桥不远处的澳门新城填海区A区工地上塔吊林立、一片繁忙。工地面对的“镜海”上,一座座巨型桥墩伫立在碧波中。未来,它们将连接在一起,成为澳门半岛和氹仔间的第四座跨海大桥。
这座大桥由中国土木、中铁建大桥局、澳马建筑组成联营体项目部共同实施。来自山东郓城的吴光阳2021年9月来到项目部,负责架梁临时支墩支架现场的施工管理。
“镜海”是澳门半岛和氹仔之间海面的俗称,现有三座跨海大桥。新大桥于2020年正式开建,在正式命名前,被亲切地称为“四桥”。它建成后将是澳门首座双向八车道跨海大桥,主线规划全长3.085公里。
吴光阳的工作正是为大桥主体提供有力支撑。他说:“海上桥面需要大跨度架设钢梁,支架最重要的作用是为钢梁架设提供支点,保证它能分段架设并焊接成联。”他和团队一直处于争分夺秒的状态,24小时三班倒确保架梁支架能够顺利按节点完成。
“四桥”建成通车后将大幅提高澳门半岛与氹仔、路环之间的交通通行能力,方便居民出行,满足两岸填海新城区的开发需求。
采访结束时正值下午五点多。“现在应该正是堵车的高峰期。”吴光阳说,最希望看到大桥通车后每天车来车往,为其他三座桥梁的运力“解压”。
“这样我感觉和同事们实实在在地为澳门做了工作,为澳门民众提供了生活便利。”他说。
守护生命健康的“幕后天使”
“我和澳门一起成长。”湖北麻城人方玲说,她在澳门的岁月见证了澳门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5年,方玲来到怡信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工作,被委派到澳门最大的公立医院——仁伯爵综合医院从事清洁工作。她和同事们是医院系统运转的“幕后天使”:医护人员换下的口罩、病人用过的输液器等医疗垃圾,都由他们消毒处理。
2022年6月中旬,澳门发生严重的新冠疫情。方玲等清洁工人也和医护人员一样临危受命,冲在一线。“接到通知后,我们凌晨四点就赶到医院备战疫情。”她说。
紧跟着的消杀工作,让方玲每天的节奏风风火火。因为身穿防护服穿脱不方便,为了节省时间,她上工时尽量不喝水,减少上厕所。一天下来人接近虚脱。
回顾这段时光,方玲说:“虽然抗疫辛苦,但有公司保障和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和家一样的温暖。”
“澳门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四川广安人彭友明2008年来到澳门,进入怡信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工作。2015年开始从事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的清洁服务。
彭友明说,经过公司系统培训,他掌握了不少关于感染控制方面的知识,并运用于工作中。
工作了几年,彭友明深深感受到小城的人情味,于是把妻子也带到澳门入职同一家公司。彭友明说,澳门是一个亲切友好的社会,在澳门结交了很多本地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
“如果澳门需要我,我愿意一直在这里做下去,直到退休。”彭友明、方玲都这样说。
建起海边安全屏障
出生于广东湛江的陈存海,海边出生海边长大。如今,他的“办公室”是海岸线一公里多长的澳门黑沙海滩。
四年前,陈存海经泉州中泉国际澳门职业介绍所有限公司选派,来到澳门入职旭日物业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在公司安排下,他担任黑沙及竹湾海滩的救生员管理工作。
“澳门八景”之一的黑沙海滩是民众最喜爱的休憩地之一。每逢泳季(5月1日至10月31日),黑沙海滩上人流如潮。
一叶细长的救生筏是陈存海最常用的出海巡逻工具。海面变幻莫测,陈存海需要根据变化作出判断,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更考验救生员的,是突发情况。
陈存海说,2022年10月31日,救生员在瞭望塔发现一个小伙子突然冲向大海,意图轻生。得到警讯后,在场的所有救生员都赶去相救。“从发现到救人上来仅十分钟。经检查发现他没有大碍,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陈存海和同事们还数次救起意外溺水的游客。除救援外,救生员还需要管理沙滩、应对游客的各种求助。“清理水母防止游客被蜇到,帮忙找走丢的小孩,都是我们职责所在。”
在游客最旺的夏季,正午时分,滚烫的沙滩表面温度可以达到七八十摄氏度。经过日复一日的“沙滩烧烤”,陈存海的脚底板已结出厚厚的老茧。
工作虽然辛苦,但陈存海经常感受到澳门社会的善意:酷热天气里,公司细心准备的解暑绿豆汤;救助市民时,对方感激的话语和肯定的眼神……
“虽然经常日晒雨淋、汗流浃背,但我们能帮到广大市民,为他们的安全提供保障,非常开心。”陈存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