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中华文苑

他爱着人民就被人民深爱着 发布时间:2018-05-11 来源:中华风采 瞭望中国新媒体

他爱着人民就被人民深爱着

——沈阳日报记者、作家关捷素描

5b4b00002c64f1af44f3.jpg

本网沈阳消息(刘  刚)2018年1月2日一大早儿,沈阳日报记者、作家关捷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元旦前,他的新作长篇小说《康熙定台湾》刚刚杀青,正在修改中,今天他准备完成两个章节的修订。这时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电话号码,所在地显示是黑龙江。

“关老师吗?我可找到了你!” “您是?……” “我是黑龙江牡丹江柴河林场的退休工人,我叫赵贵发。我是您的读者,我在网上买到您的书,这回正好到儿子家来,我要见您,我高低要见到您,您写的对我心思。我找了您三天了,总算找到了您。知道您很忙,可是,我非要见到您不可。” “谢谢您,那么,我们就晚上见面。”当晚,俩人在沈阳浑南新区一家酒店见了面。

老人七十岁,身体很好,只是腿早年受过伤,不大灵便。见到关捷,显出特别高兴的样子。赵老先生自幼酷爱读书,家藏书破万卷,他都一一读过。无论到哪里,首要必办的事情是买书。近年,他在阅读中,注意到了关捷。关捷写的书,只要能找到他都要买。他喜欢的作者,他一定要想办法见一见,理论是“看看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当面请教是怎么写出那么神奇的文字的。”前些年,为见著名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他曾多次赴天津,几经周折,终于在游泳馆门外堵住了蒋老师,蒋子龙热情地接待了他。此前,又亲赴大连见到了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

“我七十岁了,脑子大不如以前了。您说,我怎么就不知到去报社找您呢,我到了儿子家逢人就问,能帮我找到关捷不?那上哪儿找去呀,白搭了两天的时间 。”前天,老人带着在网上买的几本书,来到沈阳。在儿子公司的院里,前后问过会计小郑,保安小李,人家都说不认识关捷。儿子说:“好像听说过这个人,是个女的。”老人说:“胡说,我这书上有照片,男的。”儿子见他着急,忽然想起曾见过沈阳市作协副主席商国华,并且保留电话。马上打过去,商国华说:“我认识关老师,我的小老弟。”商国华把关捷的手机号发给了他。寒喧中关捷发现,老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对世界对人生有高智商认识,在他的语言系统里没有任何糊涂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胡说八道,一切都在精准线上。他是真正的读书人。老人看了关捷许久,说:“我记得你写过的好多话,特别是那一句,人不能放弃思考。作家要关心大地苍生,作家要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不要仅仅与自己站在一起。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级的爱情,人民是上帝。你的《寻找英雄》我看哭了,想当年的人们是多么好呀,他们为了国家与民族舍弃了个人的一切。我们中国需要这样的国民呀。现在有人把山上的百年的树林都砍光了去换钱,我心疼地看到人心的堕落,我难过呀。”赵老先生的一番话,打动了更感动了关捷。

第二天,关捷在他自己的微博中这样写道:“这真是让我感动。我不能想象,远在千里之外,竟还有这样一位关注我的老人,并且如此地理解我。我已经很少熬夜,但昨天我们谈到了子夜。关于这个世界关于人生,我在老人这里听到了好多真知灼见。他一声声叫我老师,可事实上,他才是我的老师,我根本没有读过他读的那些书,更没有悟出他悟出的那些道理。他好多充满理性的言说,在此之前,我闻所未闻。一个让我心动的夜晚……”

已经年满57周岁,跨入知天命门槛的关捷,思想中有着记者的敏锐和作家的深邃,对世事的洞察,让他早已不再轻易动情。然而,这个夜晚,因为这位老人的来访,因为这位老人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关捷久久不能入眠。老人的话久久地在他心头萦绕,在他耳畔回响。

第二天,我在关捷的微博中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感人至深的读者给我至高无上的奖励”,也被这位赵老先生的话语所感动,便和关捷在微信中进行了交流。我对他说:你的作品之所以被读者尤其是普通读者所喜爱,是因为你爱着人民。你把人民对你的爱当作至高无上的奖励,这才是一个作家的本份和良知。

我和关捷是同事加兄弟。曾经在一个部门工作了三年,对他的为人和创作非常熟悉。我知道,关捷受读者喜爱不是一天两天了,更不止这一件事。

2017年5月20日上午,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在成都,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0师健在老英雄代表37人激情相会。37名老英雄代表180师全体将士,为关捷关霄汉父子所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一书颁发“中国军马奖”。

86岁的童志安主持颁奖仪式,他说:“感谢关氏父子写了良心之作,还了英雄名声,希望你们继续为祖国为人民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我们都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颁这个奖,是出于我们的一片真心。请相信我们!”在“中国军马奖”证书上面,老英雄们深情地签上了自己金色的名字。他们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1营炮兵石敦豪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分部警卫三团二营机枪连雷保海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一营步兵邓招奎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一营步兵赖柏富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一营步兵肖永明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军一师汽车二队运输兵张万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79师535团侦察兵吕昌渊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9团防化指导员童志安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卫生员钟骏骅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参谋黄君常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战士王文俊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步话机员李云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9团文化教员罗永超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文化教员丁成贵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9团文化教员罗定松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9团文化教员吴伯平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文化教员倪守成

中国人民志愿军 60军180师538团战士向忠明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战地医院护士朱梦波

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战地医院护士杨桂荣

中国军马奖,不是官方所设的一个奖项。而是老英雄们自己设立的一个奖。此前,关捷关霄汉父子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入围中国作协设立的“骏马奖”,最终却没有正式获奖。180师的老英雄们听说关捷关霄汉这部作品没有得奖,异口同声地说:你们没有得到骏马奖,不要紧,我们给你们颁发军马奖,这是我们这些老兵们自己设立的民间文学奖。这样,老英雄们自己动手,手工刻制了一块木制奖牌,上书:“中国军马奖,关捷、关霄汉同志:《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良心之作,还英雄名声。180师老兵,2017年4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0师入朝参战,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与数倍于已的敌军英勇作战,在弹尽粮绝、损失惨重的不利情况下,成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出色地完成了志愿军总部下达的作战任务。他们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是志愿军铁血军魂的最佳担当。但是在民间,战后几十年却一直流传着180师全军覆没的不实谣言,让英雄们的名声受辱,让铁血军魂蒙受了不白之屈。

关捷、关霄汉父子通过深入扎实的采访,用他们的如椽之笔,深情地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向世人再现了英雄们的壮举,厘清了战史的真相,还英雄们以清白。

虽然没有亲自到现场领奖,但是关捷关霄汉父子用文字写下了书面获奖感言:“…………由于工作繁忙,我们没有到成都领奖,是为一大撼事。在辽宁江公律师事务所姜彩熠大律师和友谊国际集团陈吕荣董事长的赞助下,老英雄们接受了捐赠书《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

《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继获第九届辽宁文学奖之后,又获“中国军马奖”,再度展现了她的价值。“中国军马奖”,我们将视为最高荣誉,她是180师全体将士的共同认何和褒奖,她是志愿军老英雄们金子般的真心。

前辈们,我们会更加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伟大的英雄人民,写出更多更优质的文学作品。”

在家乡沈阳,关捷拥有众多的粉丝。工业大学张玉周教授为《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职称晋级考试辅导英语,在讲完课后,他找到关捷的同事张颖,问道:“关捷写了那么多的好文章出书了吗?如果出了,请你跟他说一下,我想要一本。”沈阳市政府某局朱若蘅局长多次打电话给关捷,请他吃饭。原因听来很怪——“文章写的那么好,想看看他到底是个啥样人?”一个叫刘长权的老警察,从沈阳郊区风尘仆仆跑到报社,见了关捷,愣了半天,说:“我没有事,就是想见见你,你要多保重,给咱们多写好文章。”《沈阳晚报》校对科的梁大群找到关捷,对他说:“我常看你的文章,我都剪了下来,前一段搬家,我爱人把我的剪报弄丢了,你出书了吗,我想要一本。”

关捷,1960年生于沈阳,满族瓜尔佳氏。1979年入伍。1982年复员到工厂,1986年读完辽宁大学自学考试中文专业,进入沈阳造纸技校当教师。1992年调入《节能报》做记者,1993年调入《青年时报》做记者,1995年调入《沈阳日报》做记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关捷开始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等创作。曾获中国青年新闻奖,邵飘萍杯全国杂文大奖赛一等奖;华东五省杂文大赛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人民艺术家李默然》《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蝉联第八、第九届辽宁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日本,你必须还我天道》《寻找英雄》曾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央视焦点访谈等各大媒体、网站重点推介及连载;长篇历史小说《顺治迁都》与阿里影业签约拍摄电视连续剧。这可是东北第一个与阿里影业签约的作家,第一部与阿里影业签约的作品。他还做过凤凰大视野《风向北吹》《抗战家书》《忠诚与背叛》《被金钱改变的大革命》《180师在朝鲜》等多部专题纪录片主讲嘉宾。他是东北作家的骄傲。

作为记者和作家,关捷拿到了许多的奖项,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软。但是在他心中,最重的奖项,却是普通读者的喜爱,他认为这是读者给他的“至高无上的奖励”。他说:“我是中国的作家呀,一声声喊我作家的,是人民大众。他们选中了我,我没有任何理由辜负他们。”

在接受中国作家网记者采访时,关捷这样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当下的中国,其实正是文学大显身手的时候。文学的使命,在于襄助社会变革,促进人类进步。八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发表作品。近年跨界搞文学创作,主要是看到文学这个艺术门类特有的生命张力。文学对于这个时代不可或缺。它既是先行者,亦是后备队,是精神的教父,也是心灵的医生,更是文化艺术中骄傲的王子,它能够手握权杖,帮助人们拨去心头的云霾。当下出了好多问题,但根子在灵魂,这与长时间我们对精神建构的漠视有关。不错,我们似乎还有一些文学,但大都远离众生,沉缅于个人情感,对严峻的社会现实选择性失聪失明。因此,我们必须发出自己与苍生共同的声音,它或许不够宏大,但足够真诚。文学存在的价值,在于让低头赶路的人仰望星空。

当记者写新闻报道,当作家搞文学创作,关捷始终坚守着这一信念。

他的写作,关注社会热点,强调思想深度,弘扬真善美,家国大爱。他不仅写通讯、评论、特稿,还写报告文学、杂文、散文,小说,先后获得辽宁文学奖、辽宁新闻奖。他被评为沈阳市首届十佳记者。

1993年春,他写的消息《惊心动魄的锦西假兵案》轰动全国。当时,他刚调入《青年时报》,辽宁省高级人民检察院的同志提供了一个线索,说是锦西出了一个假兵案,某部门收受巨额贿赂,办了300多名假兵,还有假军官、假党员。关捷听了非常气愤,他发誓要揭开这个黑幕。就这样,他赶到锦西,在被跟踪、威胁的情况下,做了实地采访。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很快《解放日报》、《法制日报》都做了转载。社会反响十分巨大。

1993年,北京鲁迅故居要被某部门开发成大文豪酒店。当时,关捷正好在北京采访,听了周海婴先生的讲述,他写了一篇消息《鲁迅故居飘酒旗?》。文章发表后,国家文物局及时制止了某部门的做法。

关捷的大义精神,早在他1993年创作的爱国主义畅销书《寻找英雄》时就有充分体现。

当时,青少年盲目追星已形成浅薄浮躁的风气。关捷以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中英雄的原型人物为基础,经过一年多的采访,走遍大江南北,终于写出以李向阳、郭建光、洪常青、阿庆嫂、张嘎的故事为核心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英雄》,抗日名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闻知,欣然为他题写书名。

新闻界闻风而动,《光明日报》用一个整版篇幅报道他采写英雄的故事;《中国青年报》记者迟洪江采访他,在一版发表长篇通讯《情系英雄》:央视与他合作推出“焦点访谈”特别节目——《寻找英雄》。《文汇报》、《读者》等杂志相继对这本书进行连载和推介。这本书问世20多年来,先后再版重印四次,累计发行量高达15万册。主持人崔永元在自己的著作《不过如此》中,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赞扬关捷的这次写作行动,作家保冬妮创作报告文学《关捷,因为新闻而时刻感受巨大幸福》,发表在“人民网”上面。

1998年同一年他两次出现在灾难现场。1月,张北大地震他与灾民在一起熬了两天两夜,一篇篇稿子,从地震棚里发出来。

这年夏天,长江沿岸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水。出发前,10岁的儿子霄汉突然问他:“爸爸,洪水淹记者吗?”他敷衍道:“不淹。”晚上,他才发现儿子看到了一张报,上面报道锦州有一名记者牺牲在洪水中。但他如期飞到了武汉,当地同行纷纷劝他不要去大堤,每天都有人成为烈士。然而,他选择了最危险的荆江、监利、红安、洪湖等地段,每天都与大堤上的军民进行交流。有一天晚上,他伏在监利县招待所的桌上写稿。老百姓都已撤离到安全地带,陪伴他的只有抗洪民兵喊着的劳动号子和惊天动地的涛声。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居然能淡定写完一个长篇通讯。第二天早上,关捷跑到邮局,把稿子传回报社。

2000年7月,在南京,思想家魏源的故居摇摇欲坠,而人们却假造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李香君小楼。于是,关捷写了特稿《南京,热了香君冷了魏源》。当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严肃地批评了南京有关部门的做法。很快,魏源后人来信告诉他,南京市政府准备斥巨资对魏源故居重新修建。

2003年3月,报社特别为关捷开了作品研讨会,这是报纸创刊半个世纪以来,报社第一次为自己的记者开研讨会。《中国新闻出版报》等业务报刊都发表了隋淑坤的文章《名人的名牌效应——从关捷作品研讨会看人才培养环境》,盛赞沈阳日报树自己名记者品牌的非凡之举。

到了2010年初,关捷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在完成新闻写作的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学写作。

戏剧大师李默然先生塑造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形象,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的报国之心。同样,李默然本身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精神,也强烈吸引着关捷。特别是他刚直不阿,三十多年中无数次公开发表文章、写政协提案,大声疾呼要清扫“三俗”的壮举,更让他震撼。在交谈中,李默然痛心疾首地说:“我们的孩子公开坦白,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是什么样的文化培育出来的?”

最后一次见面,是201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关捷与李默然老师谈的话题是围绕文艺界的现状,老人家提出“艺术要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慷慨激昂,声震屋瓦。

在关捷的眼里,李默然老师是一棵大树,一座高山。他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自己的第一利益,固守崇高的精神家园,体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应有的本质。

2012年,长篇传记《人民艺术家李默然》出版。2013年,荣获了辽宁文学奖。

创作的路上,关捷的目光依然盯在民族英雄身上。

2015年5月,新华社发消息,称童增先生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童增,是毕业于北大的硕士。

25年前,他看到一篇题为《欧洲重提战争赔偿》的文章,他的爱国情怀熊熊燃烧起来,从此走上对日本索赔的道路,代表在二战期间深受日军残害的慰安妇、劳工、战俘、难民向日本政府索赔。调查取证,提起公诉,一干就是25年。他打了36场官司,到目前为止只赢了两场,为中国人索回人民币两个亿。他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关捷,采访民族英雄童增后,眼前倏然一亮。本来他只想写篇特稿,但他见面,当即做出重大决定:为童增树碑立传。

2015年5月16日,关捷开始动笔创作,到7月2日止笔,仅一个月零十六天,这部关于生命、血泪、尊严、抗争的作品就诞生了。书中揭露了日军用细菌在中国人身上做实验,残忍地用刺刀将强奸后的妇女腹部挑开,然后将胎儿挑在刺刀尖上,残酷地虐待中国劳工,整村整村地屠村,他们制造了比地狱还地狱的活地狱。

关捷认为,我们一直在说勿忘国耻,但这不应仅限于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要遏制历史重演。所以,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推出了《日本,你必须还我天道》这本书。书的主题是告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以惩为戒,捍卫和平。

关捷与儿子关霄汉共同创作的《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是帮助我们唤醒血色记忆的难得的作品。

抗美援朝,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一场雪耻之战。从彭大元帅到普通士兵,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关于180师,从1982年起,国家陆续给健在的将士们恢复了英雄的名声。但是,世俗社会一直固执地认为他们在五次战役中不是英勇奉献,而是全军覆没,是耻辱。

什么是军人之血?关捷说,“军人之血就是用自己的鲜血呛死敌人”。这样说来,180师就是一支鲜血凝成的军队。他们以自己的巨大牺牲,不仅掩护了兵团的安全转移,同时,换取了我军的宝贵作战经验,即在当时背景下,与美军作战不能搞大歼灭、大迂回、大包围,而是适合搞阵地战、防御战、小歼灭战。因此,才有后来一系列上甘岭那种类型的成功战例。

180师走出来的梁玉林少将说:“我们没有全军覆没,我们最后冲出来4000多人。我们也是胜利者。我们以11000人的兵力英勇抗击美军近10万兵力合围,并且成功突围。如果有可能,你们要写出真相。不能让后人们再误解我们啦。”接着,关氏父子又采访了前180师郑其贵师长家属、郑师长的警卫员王顺秀、赵三禄副军长、老兵张泽石等十几位老兵和指挥员。

《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让人们看到还原后的英雄——那个临终前向祖国方向敬礼的战士,他对西去的云彩说:“请代问我的祖国好!”那个为探测火力不惜被美军打成筛子的战士,他说:“我值啦,敌人的火力点暴露啦。”那个身中燃烧弹大声命令战友击毙自己的战士,他说:“送我上路,我在天上保佑我们的人民!”那个双目失明爬了一夜回到我军阵地的女战士,她说:“战友们,我完成了任务!”那些引爆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那些在胜利到来之前一心想雪耻迎着弹雨猛冲的战士……

2015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评价道“这本书通过对健在老兵的采访,全面展示了志愿军180师在朝鲜战场上艰苦卓绝的斗争,颠覆了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种种不实传言。对那些为了信仰和民族而浴血奋战的老兵,我们要表达深深的敬意。”

2014年关捷想到了顺治迁都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他认为这是个上好的爱国题材。

满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数千年来生活在东北,守护着中国北方最庞大的疆土。如无他们,东北早被周边的列强瓜分。顺治迁都,统一了大中华,彻底改变了亚洲的格局。明朝末年,国家四分五裂,名存实亡的明王朝,只有版图535万平方公里。顺治迁都,使领土扩大为1300万平方公里。40年后,顺治的儿子康熙成功收复了台湾。

顺治迁都后,大力抢救文化遗产,在关外就翻译了大量汉文化名著。到后来,康熙命陈梦雷编写《古今图书集成》命曹雪芹祖父编了《全唐诗》;乾隆帝命纪晓岚做了《四库全书》,诞生了旷世之作《红楼梦》。可以说,是顺治迁都将“勇敢、博大、兼容、进取”的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同时,顺治还解决了民族团结问题,稳定社会经济,鼓励垦荒,相对免征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明末人民的疾苦。一个强大的充满朝气的帝国称雄于东方。

历史证明,顺治迁都是当时中国最上乘的选择和结局。

关捷感觉自己有责任把它写出来,传递给读者“勇敢、博大、兼容、进取”精神,对于每个当代的中国人都是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元素。

在创作过程中,他查阅了荷兰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的亲历笔记,同时参看了《清实录》和其他流传下来的史料。最后,关捷全面客观地将清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读者面前展开,文学手段把故事讲述得震撼、精彩、恢宏。

《顺治迁都》虽是严肃题材但经受住了市场严格检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一起步,就与国内影业巨头阿里牵手联姻,实在是因为题材本身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015年12月22日,新书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京沈两地新闻同行和热心读者,冒雪前来参加。著名主持人李峻岭特地乘飞机从沈阳飞到北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办公室主任郭长虹百忙当中赶到现场。原阿里影业副总裁、著名剧作家、诗人徐远翔先生应邀前来祝贺。

徐先生说:“我来之前,是向老总汇报了的,老总和我的感觉一样,这是个重大题材。单就‘顺治迁都’四个字,就蕴含无限价值。拍好了,应该是史诗般的影视作品。顺治迁都,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制止了分裂,把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起来,开创了一个和平、欣欣向荣的局面。从来没有人写过。阿里影业准备投巨资拍摄,将这宏大的历史事件再现在国人眼前。”徐先生的讲话得到与会专家学者影视界人的认可。此后,经过沈阳市启点广告传媒公司的精心运作,阿里影业集团经过认真评估,终于在今年7月与关捷签约,以巨资购下《顺治迁都》影视改编权,准备拍摄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阿里方面称,这是他们与东北作家签下的第一单,辽宁省文联一位主要领导说,这是辽宁的一件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