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形成四方面应用成效 发布时间:2023-04-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题:“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聚焦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姚子云、周义

  始于2020年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于今年全面收官。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原则指导下,以成果有效应用彰显普查价值,助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近日,记者参加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赴福建、江西等地,对普查成果应用进行调研采访。

  八公里消防水管“上山”

  当前,我国已进入森林和草原火灾春防紧要期。

  3月29日下午,福建泉州晋江市灵源山顶,“山火”突发,浓烟四散。

  接到指令后,当地森林消防队员骑摩托车迅疾赶来,利用山上的消火栓快速铺设水带,水柱瞬间喷向“火头”……

  这是当地举行的一场森林火灾扑救演练。

  灵源山上植被繁茂,还有寺庙等建筑群,易燃可燃物多,火险隐患大。对此,晋江市运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的重要设施和森林资源综合风险评估成果,在森林火灾高风险点设置红外线高清摄像头,并引入“以水灭火”理念,在灵源山试点,沿原有山体山脊林间小道向森林内延伸布设5条森林防火消防管道,总长度约8.53公里,建成消火栓97个,提高了森林防灭火能力。

  形成森林可燃物调查数据9208条、减灾能力调查数据11355条、野外火源调查数据387299条……在森林覆盖率超60%的江西省,林业部门应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的基础数据和评估区划成果,结合历史火灾数据、实时气象数据,研发了全省森林火险等级算法模型,应用于江西省森林防火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现在可预测全省未来一周的森林火险等级。”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宾介绍,相比之前的气象火险等级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可燃物载量、野外火源等引起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条件,精准度明显提高。

  “据多部门综合研判,2023年整体气象年景不利,同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林牧区人为活动明显增多,各类用火行为集中,防火压力很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这次普查相当于对森林草原火险隐患以及防火工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深度“体检”,通过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使各级各地应对政策和措施更为精准。

  江新洲三年之变

  2020年夏,暴雨如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江水环伺,如一叶扁舟孤悬长江,在汹涌的洪水中飘摇。彼时,江新洲的灾情牵动人心。

  时隔近三年,记者再次踏上江新洲,站在宽阔坚实的大堤上环顾,堤内绿意葱茏,堤外春潮涌动。

  江洲镇位于江新洲上。该镇农业农村办主任洪棉雪说,先前,江新洲大堤为上世纪先辈肩挑手扛建起的土坝,汛期长江来水会造成滑坡、渗水、泡泉等险情。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全镇进行全方面排查,开展大堤治理、内涝整治。

  投资3.1亿元开展江新洲大堤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江新洲大堤抗御洪水能力;投资1.68亿元实施江新洲涝区治理项目,排水流量是原来的2倍,排水高程从原来的21.8米提高到22.8米……

  江新洲之变是一个缩影。此次普查中,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普查数据成果用于指导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支撑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提升。

  例如,江西省利用水旱灾害普查成果建设省级监测预警平台“四预”功能提升项目、编制防旱抗旱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福建省构建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内陆地区“暴雨-洪涝-地灾”灾害链临灾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并推进实战应用;四川省在现有“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基础上,融合水旱灾害普查调查数据,实现省域山洪风险全覆盖。

  形成四方面应用成效

  “风险普查走万家,掌握底数靠大家。”走进江西九江瑞昌市桂林街道瑞民社区,一条横幅格外醒目。

  瑞民社区干部梁薇介绍,2005年瑞昌发生5.7级地震,瑞民社区就是政府灾后重建的安置点,居民们参与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普查,这个社区建立了脆弱人群信息库和帮扶措施,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安装了应急喇叭、气象预报显示屏,设置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栏,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宣传和应急逃生、急救、消防演练。

  普查数据取之于基层,用之于基层。在福建,泉州市南安市构建普查成果运用“一张图”,将调查出来的地质灾害点、危化企业、救灾队伍、物资储备、避灾点等数据纳入市网格数据库,在人员疏散、应急避险、紧急救援、物资调配等方面提供支撑;在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利用普查数据进一步补充区“楼安卫士”基础数据,实施更新街道建筑安全码和楼安指数,把安全码分为绿码、橙码、黄码、红码,排查房屋建筑隐患,确保社区安全……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介绍,从这次普查方案制定开始,就确定了“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国务院普查办先后印发了加强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对各地各部门进行指导。目前主要形成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行业发展需要、服务城市安全管理、服务基层能力提升等四方面的应用成效。

  “各地积极探索将普查成果融入到社区综合管理体系,加强普查数据成果分析应用,以网格化管理来筑牢基层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国务院普查办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司长袁艺说。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动普查成果应用持续深化,国务院普查办评估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赛霓建议,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和理解水平,增进相关行业单位对普查数据成果的了解,通过有效认知形成切实需求,进而增强普查成果应用动力,更好发挥普查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深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