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舞动中国气韵 绘出文脉悠长 发布时间:2023-04-05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陈圆圆  曹雪盟

  最近,芭蕾舞剧《红楼梦》、舞剧《五星出东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在全国多地巡演,频频引发观演热潮。近年来,舞剧演出蓬勃发展,优秀作品一票难求、全国巡演反响热烈、经典片段广为传播……“舞剧热”成为一种现象。其中,多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舞剧作品凭借深厚的内涵、创新的表达、精致的呈现备受青睐,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本版推出策划,对话舞剧编导、演员、剧场运营方等,解析“舞剧热”现象背后的创演密码。

  ——编  者

  舞剧《五星出东方》——

  艺术想象,讲述文物故事

  前不久,在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的出土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舞剧《五星出东方》完成和田站的第十四场演出。演员3次谢幕,掌声久久不息。

  尘封2000年的国宝舞动起来,是什么模样?

  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出土一批珍贵文物,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一张书有“奉瑾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的木简,成为《五星出东方》故事的灵感来源。一舞千年,古老文物展新颜,观众得以走近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感受一段民族交流融合的厚重历史。

  “丰富绚烂的舞蹈种类和舞蹈身体语言,是《五星出东方》的一大亮点。从热情奔放的西域乐舞到端庄大气的汉唐古典舞、诙谐幽默的沐浴舞……整场表演中,不同舞种的融合与对话十分自然。”《五星出东方》总编导王舸介绍,各具特色的舞蹈展现了文化的互融互通。

  生动的表演离不开演员的努力。剧中“奉”的饰演者、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员罗昱文表示,他曾参照大量影视作品摸索将军角色,在一遍遍排演和复盘中,终于感觉与人物融为一体,“我演绎了‘奉’,‘奉’也打磨了我。”

  绚烂的视觉表达,赋予舞剧更加浓郁的观赏性。前不久登上热搜的“集市狂想曲”,是《五星出东方》中的一个经典舞段。这段表演创造性地融入了街舞、广场舞等现代舞蹈元素,多种动物木偶轮番登场,火热的集市场景感染力十足。“我们想探索舞剧呈现新的可能性,如果观众多看几遍,相信每次都能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王舸说。

  近年来,人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也促使我们文艺工作者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进行创作,舞剧样式和以前相比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民,高雅艺术更加还原生活本质,让更多观众体会到舞蹈之美。”王舸说。

  自2021年6月首轮演出以来,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全国多地已巡演60余场,获得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不少舞段更是频频“出圈”。

  “舞,跳的是人民生活;历史,是取之不尽的源泉。把今人的想象力灌注到久远的文物中,是舞剧这种艺术形式基于想象力的再创造。”王舸说,希望不断丰富舞剧的表达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意表达和阐释。

  芭蕾舞剧《红楼梦》——

  东西交融,探寻中国意蕴

  自诞生起,小说《红楼梦》便展现出无比蓬勃的艺术生命力,以其为灵感的各类创作未曾中断。日前,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的首轮全国巡演落下帷幕。这部历时3年筹备的作品,以兼具“国际化”与“民族性”的艺术视角,完成了一次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大胆探索。

  一舞红楼入梦来。芭蕾舞剧《红楼梦》在呈现原著经典段落的同时,致力于挖掘中国式诗意情感,为观众带来芭蕾的优雅浪漫与古典文学的气质神韵。

  “这部剧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合点,进而创造出属于这部舞剧的舞蹈语汇和舞台意趣。”总编导佟睿睿介绍,这部舞剧不是“直译”文学,而是希望构成审美状态的统一,“向芭蕾投射中国舞、现代舞的表达逻辑和基本语汇,投射中国古典审美,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循着这个思路,舞剧《红楼梦》在舞美空间上引入了戏曲的留白,悬置在舞台上的巨大雪墙灵感取自苏州园林立雪堂;交响乐创作体现民族审美和中国特色;编舞在芭蕾的“形”中注入古典舞的气息和律动……

  佟睿睿感慨,舞台和舞蹈语汇的选择和运用要符合题材、服务表达,任何创新都需要反复尝试和实践积累。“有创作者的逻辑,同时赋予作品丰富的延展性和多义性,契合观众的观看角度、欣赏心理、审美层次,这是舞剧最大的魅力。”佟睿睿说。

  创新探索东西方舞蹈语汇的交融,也是中芭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芭蕾舞剧《红楼梦》标志着中芭又进入了一个创作的新阶段。编导的构思设想是否能呈现出来、舞台演绎是否带有中芭独特的品位、是否能恰到好处地融合西方芭蕾语汇与中华文化特色,观众们是可以看出来的。”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说,希望作品持续打磨,将中国人文哲思的深邃意蕴释放和表达出来。

  近年来,“跨界”与“混搭”成为舞台上的高频词。多种元素的融合,形成了舞蹈诗剧、音诗画音乐剧等新的艺术样态,受到观众喜爱。“多样化的舞蹈是趋势。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欣赏习惯也不断变化。”佟睿睿觉得,中国舞剧未来的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持多样性,在多样性中自然生发、自然创造、自然转化。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舞剧演出数量稳步增长

  热度攀升,观众群体壮大

  如今,“舞剧热”成为演出行业的一种现象,精品佳作一票难求、经典作品常演常新。作为北京舞剧演出的主要剧场之一,近年来,《沙湾往事》《醒·狮》《努力餐》《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热门舞剧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轮番上演。

  3月下旬,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再度开启全国巡演,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10余场演出,开票不久便基本售罄。尽管这部舞剧已在北京多次上演,但观众的热情始终不减。“我们发现,大型民族舞剧最受观众欢迎,其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剧目更是备受关注,《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作品艺术品质高、有明星舞者参与,表现方式、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售票率大多可达90%。”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利说,欣赏舞剧已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年轻观众会穿着传统服饰来看演出,还有观众会专程到多个城市反复看同一部剧。这些观众的复观率很高,观演量大、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并不断扩大的粉丝群体。”

  剧目数量、观众人次的增长直观反映着舞剧观演热度的不断攀升,剧场中日益丰富的作品选择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走近舞剧。张利介绍,自2015年底开业至2022年,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累计演出舞剧190部、398场,观众达32.6万人次。“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剧演出数量近年来稳步增长,票房收入能达总票房的25%左右。今年的舞剧演出占比预计达到全年演出总量的20%。”张利说。

  面对种类丰富的舞剧作品,张利说,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在剧目选择、安排等方面主打差异化竞争的市场策略,“除了大型舞剧,谢欣舞蹈剧场等现代舞也受到观众青睐,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续两年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推出的业务考核展示作品《舞上春》、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舞动经典》等突破传统表演形式的作品也都反响良好。”

  “观众对文化生活的热情日益旺盛,对优秀作品的需求也日渐增长,优质剧目整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张利说,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发挥中演演出院线的资源优势,自主策划演出季并推出众多自办演出,致力于把更多优秀舞剧带到观众面前。“当前,我们正与北京舞蹈学院一起探索打造北京舞蹈季,并依托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努力推动建设国际舞蹈季,让更多观众有机会看到最前沿、优质的舞剧作品,享受高雅文化艺术的熏陶。”张利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4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