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支教,青春之光在乡村闪亮(青春派) 发布时间:2023-04-03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杨文明  苏  滨  王欣悦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投身支教项目,在乡村孩子们快乐童年和美好未来之间,用青春和热血,架起了一座美丽的桥梁,用教育改变乡村孩子们的未来。那些曾经羞涩、迷茫的孩子,在他们的陪伴下,变得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育人,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编  者

  彭涛: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迎面而来的一声声“涛哥”此起彼伏,听到最少的反而是“彭老师”。支教的第八个月,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会泽一中文渊中学教师彭涛已与学生打成了一片。

  “上完第一节课,浑身全是汗。”2022年8月15日,彭涛作为云南大学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到会泽县,在会泽一中文渊中学教数学。不是师范生,没有教学经验,眼瞅着课堂上打瞌睡、走神的学生越来越多,彭涛有些慌神。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转换后的彭涛知道自己必须解决难题。于是,不少数学组老师课堂的角落,多了彭涛的身影;彭涛的课堂上,也会有老师组团来听课。“不关注学生是否听懂”“基础知识不扎实”“声音太小”……刚开始,彭涛听到不少问题反馈。先是跟老教师“照搬照抄”,原模原样地把上课的话术、知识点、时间安排“重演”一遍;又在课下跟孩子们交流关注点,去其他科目优秀老师课堂上学习怎么把课程讲得有意思……如今,彭涛课堂“抬头率”很高。第一次月考,彭涛带的班级成绩挺亮眼。

  彭涛从小在山里长大,上学的路是需要步行40多分钟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几乎全身都是泥巴,经常要做完农活再去上学。当地小学的老师也很少,只有语文和数学老师,青年教师力量更是微薄。“上了大学后,我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丰富多彩。我认识了许多研究生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他们教孩子们音乐、美术、踢球等等,听着他们的故事,我就想,要是自己小时候也能认识这样的哥哥姐姐就好了。”

  抱着要去帮助和自己小时候一样的孩子们的想法,彭涛报名参加了研究生支教团。“我心底里很清楚,支教可能并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额外的知识,但我可以让他们知道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彭涛说。

  除了教学,彭涛还是孩子们的快递小哥。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们平时无法出校,大家就经常把快递的收件人写成彭涛,让他在校外帮忙取快递。于是,隔三差五,教室里就会看到彭涛抱着一堆快递被学生们围在中间。彭涛直言,那个慢慢被学生接受的过程,“特别享受”。

  不过最让彭涛在意的,依然是教学。有次晚自习,一位因为阑尾炎缺课两周的学生找到彭涛,害羞地问彭涛可否给自己补习,彭涛满口答应了下来。于是,彭涛单独给这位学生讲授知识点、监督背公式、布置题目批改,在彭涛的帮助下,孩子成绩不仅没因为生病落下,反而在期末考试中得到了很大提升。

  前不久,因为有老师休产假,彭涛被调到初中部教初一数学。离开原班级那天,彭涛简单通知学生们要换老师后,立刻转身离开了教室。彭涛告诉记者,尽管相处时间不算长,但对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本想好好道别来着,但考虑了很久,还是觉得算了,我怕控制不住自己,泪洒课堂。支教快结束时,再给孩子们备好礼物正式道别吧!”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会泽多山,教学之余,彭涛喜欢和支教团的同伴们一起爬山,登高望远时,几人也会交流读研之后的打算。彭涛说,小时候,自己梦想走出大山;一年支教,让自己又回到了大山;和孩子们相处一年,自己未来多了几分扎根大山的打算。“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以前当老师是备选项,现在是优先项!”

  陈珍:

  “孩子们多一分帮助,就多一分走出大山的可能”

  戴着眼镜,扎着马尾,手拿一个笔记本,走在校园里,要不是学生们热情打招呼,没人相信眼前这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竟是一名支教老师。

  她叫陈珍,是贵州大学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去年7月下旬,她背着教学材料,带上几件换洗衣服,跟同学组成5人小分队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第四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别看她刚刚本科毕业,大学4年间已3次带队下乡开展暑期支教调研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过大小志愿服务活动40余项,志愿服务时长超900小时。

  “支教是我最喜欢的事业,见到这些孩子,总能想起以前的自己,更想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陈珍的家境并不宽裕,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从上初中起,他们时常为一个月几百块的生活费担心。后来陈珍考上高中,经过层层筛选,获得了人生第一笔社会资助,第一年的学费由此解决。“爱心人士一直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努力回馈社会。”2022年7月,凭借学习和志愿服务的优异表现,陈珍被保研到贵州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她说,“先完成一年的支教服务,再回大学继续读书。”

  锦屏县第四中学是2018年成立的寄宿制学校,覆盖6个乡镇,共有2000余名学生。刚到学校,陈珍被安排带7年级3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同时兼任9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助理。

  研习教案、查阅资料、上网学习……起初,陈珍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备课、做PPT,课前还有课代表协助,没觉得有太多压力,似乎可以胜任。直到第一次公开课互评,改变了她的认识。

  “当时的课程主题是‘走近老师’,专门设有互动环节,一个学生模仿老师,其他学生来猜,还提前在另外两个班讲过,当时课堂效果蛮不错。”公开课上,可能因为十几位老师参与听课,学生们特别紧张,陈珍引以为傲的模仿秀,竟只有一个学生配合,结果40分钟的课程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只能让学生们做练习题才勉强撑到下课。

  “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整体把握,循序渐进”“每堂课都要有备选方案,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得拿出实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课堂良性互动”……

  当天的互评会,陈珍做了大量笔记,生怕漏掉一条建议,“做好支教,仅有奉献和责任还不够,要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精心打磨每一堂课,不辜负每一个学生。”

  白天上课,晚上备课,陈珍把时间安排得很满。后来的期中考试,她带的3个班平均成绩挤入前列。可没高兴多久,学生们又松了弦。

  “可能是过了新鲜劲,一些学生上课开始不积极,还有十几个干脆不交作业,心态有点崩。”陈珍四处求教,逐渐萌生家访的念头,“只有了解学生,努力变成他们需要的人,才有可能被真正认可、接纳。”

  开车两三个小时,再走半个多小时山路,这样的家访,渐渐成为陈珍的日常。

  “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是单亲家庭,生活很不易。”支教期间,以前的爱心人士再次找到陈珍,想资助她1万元。经过沟通和争取,陈珍将资助对象换成四中的10名学生,结合家访和成绩,最终确定名单。

  前段时间,资助资金一次性发放到学生手中,陈珍接到不少家长电话,言语间是道不尽的感谢。为尽可能帮助学生,她还主动对接母校,争取到上千册图书。“孩子们多一分帮助,就多一分走出大山的可能。”陈珍说。

  全身心,全天候,一门心思为了学生,陈珍笑言累并快乐着。与此同时,陈珍还在老家黔东南州镇远县成立大学生春晖社,号召大家参与支教、护河等义务活动,积极反哺家乡,做一个不负时代的追梦人。

  徐欢:

  “除了授课,改变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意义更大”

  走进重庆市涪陵区义和街道初级中学,支教教师徐欢一边准备课件,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

  为破解不均等教育难题,涪陵区探索出了一条集团化办学特色之路,开展城区教师“走教、支教”活动。一批批龙头学校的支教老师走进了农村中学,来自涪陵十四中的年轻教师徐欢就是其中之一。

  学生基础差、教学任务繁重是摆在徐欢面前的首道难关。“第一次月考,全班大多不及格。我是新老师,学生们上课也不听讲。”徐欢叹了口气。为此,徐欢想了不少办法。

  学生畏惧文言文的晦涩难懂,缺乏上课的热情,徐欢就把课文跟流行文化结合起来,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教课,“对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如数家珍,才能更好地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渐渐地,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成绩稳步上升了;曾经一口方言的孩子,可以大方地用普通话交流了;不愿参与班级活动的学生,能画出好看的黑板报了;曾经羞涩内向的学生,变得生动活泼了……

  业余时间,徐欢喜欢和孩子们扎堆——打乒乓、聊球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趣事,为他们量身编排舞台剧、舞蹈、朗诵节目……时间长了,学生们与徐欢越来越亲。

  “刚来的半年,每天都很焦虑,怀疑自己能不能干好。”徐欢说,“最让我棘手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学生小文生活在单亲家庭,奶奶身患癌症病卧家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在外务工,家庭负担较重。父亲认为读书费钱又无用,不如打工。

  “为什么不想读书了?”一次谈心会上,注意到小文情绪低落,徐欢低声询问。

  “爸爸说读了大学也不一定有出息,不如早点出去赚钱。”小文啜泣。

  父亲的想法像一根绳子,紧紧地缠住了小文的内心,使他无法潜心学习。徐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在晚上批改完作业后,徐欢打着手电筒走上了乡间小道,不顾山高路远,一遍遍去家访,不厌其烦地做家长的工作;知道小文家庭条件困难,她自掏腰包买各种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

  后来,小文的父亲看到孩子性格上的改变和成绩上的进步,主动给徐老师发了一条消息:“谢谢徐老师,人还是得多读书!”

  皮肤黑了、人更瘦了,徐欢却觉得这一切都值得。“让乡村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较好的教育,是每一位支教老师的初心。”徐欢说。

  “除了授课,改变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意义更大。孩子是一张白纸,我想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陪着他们快乐地走过一段重要时光,让他们以后有勇气去追求更丰富的人生。”徐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乡村里的孩子们。

  “一个人的优秀或许可以改变一个班级,一群优秀的教师才能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义和街道初级中学执行校长张斌说,随着一批批支教老师的到来,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现在已由当年学生总数不足100人的乡镇中学,蝶变为一所在校学生900多人的优质中学。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2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