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95后女孩续写家族的援疆情怀 发布时间:2023-03-25 来源:人民网 中国青年报

24岁的张凤珍将每天的工作内容安排得十分紧凑。她每天早晨赶到学校,检查班级卫生区,然后指导学生早读。她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语文备课组教研,放学后参与岗中培训,总结和改进支教中存在的不足。

她还是觉得时间太快了,一年的支教生涯已然来到了后半段。她是安徽财经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22年8月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中学开展支教。她作出这一选择的背后,是家族两代人家国情怀的赓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两个单薄的身影踏上了支援边疆的道路。他们初到新疆石河子市时,看到的景象是:广袤无垠的平地,人烟稀少,只有一座座新建立起来的工厂。但他们立志在这里扎根作出一番贡献,二人在当地八一糖工厂工作。

这两名年轻人便是张凤珍的爷爷张荣德和姑奶奶张秀云。

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书信的年代,爷爷和姑奶奶把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边疆,这也影响着张凤珍和她父亲张忠学的人生选择。

2013年,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叶城县,在交通行业打拼的张忠学主动报名,前往新疆助力修建高速公路。巧合的是,他的哥哥在一家建筑央企工作,修建的也是新疆高速公路。

张凤珍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经常在茶余饭后听老人们讲述年轻时的故事。从小,张凤珍对祖国的边疆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后来因家中无人操持,爷爷不得不返回,只留下姑奶奶一人在那工作,这一工作就是一辈子。我想把家族的这段援疆的家国情怀续上。”

刚进大学时,张凤珍便加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前往蚌埠市的小学支教。大三时,她了解到,学校对接的皮山农场中学,地处新疆南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昆仑山脚下。那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当地也缺乏志愿者。

张凤珍下定决心,要帮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你一个女孩子去这么远的地方,在外面能照顾好自己吗?”家人们不免担忧。

但是张凤珍却不动摇:“你们能去,我为啥不能?我就想沿着爷爷、姑奶奶和父亲的足迹,去那边看看去,那是你们当年奋斗过的地方啊。”

出发前几天,父亲跟她详细介绍当地的环境、天气和饮食等情况。“你这次去的地方离我当年干活的地方不远!”

2022年8月29日,张凤珍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热土。刚到新疆,尽管承受着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但张凤珍想想爷爷和父辈工作时的艰苦,她咬牙克服、坚持。适应了当地生活之后,她工作起来,总是很有精气神儿,带着一股激情。“我心里憋着一股劲。支教,对我而言,就是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

她带学校小学部五年级的语文课,是班级的副班主任。张凤珍来到学校后,一门心思扑在孩子的成绩上,她每天没课的时候就会前往别的老师班里听课,吸取教学经验。“我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里休息,眯一小会就去班里带学生们听写字词,有些学生对汉语拼音不是很熟悉,我希望能多带他们加深印象。”

张凤珍付出的关爱尽在学生眼中,学生也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

“张老师,你真的像妈妈一样”“张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让你失望”“张老师,我们很爱您!”在张凤珍珍藏的学生送来的信里,朴实无华的语言诉说着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点滴,歪歪扭扭的字迹背后饱含着师生真情。

对于张凤珍来说,这些信件更代表一份责任与担当。

帕提麦是张凤珍班上一名女生,性格腼腆害羞,上课也不积极互动。张凤珍便一次次上她家中开展家访,了解她的生活情况。久而久之,帕提麦和张老师成了朋友。她开始敞开心扉,主动找张凤珍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3月18日是帕提麦的生日,张凤珍将她叫到办公室谈心,并为她准备了小礼品和零食。她说,自己一定会好好努力,不会让老师失望。

很多孩子表示,喜欢上老师的那一天起,他们开始认真学习,同时也会喜欢上这门学科。

今年3月8日上午,张凤珍还没走进班级,女生热孜宛古丽就跑上前拥抱了她,并送上一句“老师节日快乐”。晚上回到家,张凤珍发现,孩子们纷纷用手机给她发来节日祝福,第二天,学生伊丽米努尔还给张老师带了一个代表心意的手工小项链。被学生挂念的感觉让张凤珍很是感动和欣慰。

“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志愿者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先撒下希望的‘种子’,给‘种子’浇水、施肥,终有一天,会遍地花开。”她希望自己在支教生涯中继续发光发热,像家里长辈一样,在青春年华,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丁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