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祖国各地

吉林筑牢“三链”带动乡村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3-03-2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3月21日电 题:吉林筑牢“三链”带动乡村产业升级

  新华社记者薛钦峰、魏蒙

  春分时节,吉林乡村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搭建棚膜、育苗,为果蔬生产作准备;粮食加工企业机器轰鸣赶订单;养殖户将牛粪还田实现种养循环……

  吉林是农业大省,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从拉升粮食产业链,到提质特色农业产业链,壮大种养循环产业链,吉林着力做强“三链”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拉升粮食产业链

  泡豆、磨浆、煮浆……在全国产粮大县农安县,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豆香浓浓。

  这家大豆加工企业每年生产豆制品2万余吨,不少原料就来自周边豆农。“与农户合作,建立大豆种植基地,形成种植、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企业负责人杜云飞说。

  现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聚集着几十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30亿元。

  吉林省年产粮食超800亿斤,域内榆树、梨树等地都是全国产粮大县。吉林依托龙头企业做大粮食产业链,提升种粮效益。

  正值粮食加工旺季,在德惠市的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工人在操作台上将大米装袋。智能机械臂将大袋包装的大米从流水线上卸下摆放整齐,等待发运。“每天加工800吨,销往南方各大商超。”公司副总经理李少东说。

  去年,这家企业与当地稻农签订3.5万亩水稻订单,种植绿色、有机的高品质水稻,实现大米优质优价。从单纯收购水稻加工销售,到现在与农民签订订单实现合作经营,这家企业与稻农建立了产业化联合体。“和稻农抱团发展,每公顷稻田比过去增收1000多元。”李少东说。

  依托粮食生产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吉林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从卖原粮向卖产品转变。目前,吉林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00余户,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户以上,带动上百万户农民增收。

  提质特色农业产业链

  梨树的蔬菜、德惠的香瓜、农安的“三辣”……在很多地区,吉林多地的瓜果蔬菜逐渐成为知名产地农产品。

  备耕时节,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的农民正在大棚里旋耕土地、铺设滴灌带、搭建棚膜,为棚膜蔬菜种植作准备。

  这两年,当地建立农业产业园,上河湾村成立农民合作社,建设100多栋大棚。村民采取统一种植标准,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销路。上河湾村党支部书记董旭伟说,农户一栋大棚年收入达五六万元。

  德惠市布海镇布海村附近公路的地头上新建了一座座卖瓜的木屋,每栋木屋上写着编号。“我们统一销售品牌。每家销售的香瓜都有自己的编号,一看就知道是谁家的瓜。”布海村香瓜大户郭传义说。

  去年,布海镇注册了“布海瓜菜”区域公用品牌,还在布海村新建了大型交易市场,果蔬摊位、停车位、餐饮和住宿场所一应俱全。布海镇副镇长于鑫说,今年还要继续建设交易市场和冷藏库,为农户卖菜提供便利。通过政策扶持,布海镇果蔬年产值超5亿元。

  从现代产业园区到交易市场,从村企合作到统一地理标识,吉林的果蔬等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

  壮大种养循环产业链

  在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玻璃城子村,一个占地100多公顷的肉牛养殖场正在施工。部分已使用的牛舍中正饲养着2000余头肉牛。“配套饲料、粪肥加工、屠宰项目,未来实现年出栏1.5万头,产值上亿元。”养殖场副总经理陈伟说。

  自2021年实施“千万头肉牛”工程以来,吉林省不断壮大种养循环产业链,让肉牛产业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产业。

  农安县秸秆资源丰富。养殖户田国林养殖近百头肉牛,每头牛利润达四五千元。他把家里10公顷地的玉米秸秆全都用于养牛,再把牛粪还田肥沃土壤,实现种养循环发展。

  农安县巴吉垒镇还启动改良盐碱地计划,将各村堆积的牛粪统一运到盐碱地地块改良土壤。去年以来,吉林省利用财政资金累计实施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22个,在9个县开展散养密集村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93%。

  随着种养循环产业链的建立,吉林省通过重大项目驱动、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园区拉动,使公主岭市肉牛良种繁育产业园区、榆树市高端肉牛产业园区等一批大项目落户。

  目前,吉林省启动中、东、西三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已培育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09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75个。2022年,吉林省肉牛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