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迷茫的大一新生,到成为湖北省唯一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大学生,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大”)电气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昶至今清晰地记得7年前第一次走进紫菘社区科创园看到那一整面奖杯墙时的心潮澎湃,也更加感念母校浓厚的科创氛围,让他从中汲取了更多的力量。
“学校把科创园搬到了宿舍楼里,让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做研究、开研讨会的条件。”在准备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4年里,刘昶和几名队友在宿舍楼里的科创园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在该竞赛中一举夺魁,并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把科创园搬到宿舍楼里,是华科大建设“一站式社区”的缩影。该校通过构建“学校、片区、楼栋”三级育人空间布局,建成了有思政引领、有学校特色、贴近学生需求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在校内,面向全体师生建设了“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提升学校服务治理能力,解决学生共性问题;在片区,学校在各个学生社区建设学生活动综合体,引入党团建设、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专业力量;在楼栋,全校45个学生寝室楼栋建设了230余间学生活动室,学生“足不出舍”就能搞科创、做学问、锻炼身体。
“过去办理离校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盖几个章,现在只需线上填1张表、盖1个章,很方便。”华科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18级毕业生刘晨霄说。
华科大推行“一站式服务”,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师生服务大厅5分钟内就能解决日常需办理的诸多事项,线上线下一体可办理各类事项达到777项。
一方小天地,却有大作为。华科大把学生社区打造成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社区里配备了科创、文体、思政、自习等各种活动中心,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文娱生活,建成先锋型、学习型、平安型、美丽型、活力型“五型社区”,让社区成为学生的“教育实践大课堂”,实现全面发展。
学在华科大,校区就是社区,社区就是课堂。该校在社区建设“学业发展多功能室”、在宿舍建设“学业发展室”,成立校院两级“学业发展支持中心”,教师班主任、思政辅导员、优秀学子3支学业导师队伍进驻社区,组织“班导开放日”“师生茶座”等品牌活动,建设“学习社区”。
有一次,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马环因大学物理这门课挂科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舍友安慰他说:“听说最近每周五晚在学院公用房有‘大物’微课堂,是同专业的一个学长讲课,你要不去听一听?”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马环去听了一节课。学长讲的进度不快、通俗易懂,他坚持听完了一个学期,顺利通过重修考试,成绩突飞猛进,还得以继续深造。这个学期,看到微课堂“小老师”招聘的通知,他马上报了名,“要把自己获得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平日里,会有教授做客社区“师生茶座”活动与学生交流,有辅导员到学生宿舍指导学业规划,还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开展“每日一题”“助教在线”等活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在华科大各个宿舍楼栋里,有近200名辅导员在“社区学工组办公室”办公,与学生“同吃同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点搬到社区、搬到一线。社区设有学生党员服务队,每个楼栋建有党员活动室,实行院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挂职锻炼制度,将学生党建工作覆盖每个宿舍。
2022年,在紫菘学生社区举行“党的二十大报告100题”问答活动的当天,党的二十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来到学生社区,向师生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很受学生欢迎。
在学生社区,只要提前申请,就能快捷地使用距离最近的活动室,方便学生组织班级活动。
一草一木兼具育人功能,一步一景讲述育人故事。学校组织人文素质讲座,让学生与大师、学者对话交流,实现课内与课外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动局面,把浓郁校园文化传播到一线,28年来共举办2449场。
华科大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生曹旭晨记得,大一刚到学校报到时,面对偌大的校园,她有些手足无措。当她拿着地图四处张望时,一名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学姐朝她走来,询问她是哪个院系的,并给她带路,帮她搬行李,为她介绍校园里的各种设施。后来曹旭晨也成为党员先锋队的一员,主动帮助刚入校的新生,“刚进校时,学兄学姐是我的领路人,如今我也成了为别人点灯的人,这是一种传承”。
(朱可芯 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