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宣讲团成员,我将积极挖掘家乡本土红色文化,用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通过讲解和曲艺的方式开展沉浸式红色宣讲,传承好红色基因,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云南保山学院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工程技术学院2020级水利水电工程班学生赵雪松说。
“保山学院现在是一所什么样的学院、在新时代要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新时代的保院人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2022年10月1日上午,来自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的师生代表们齐聚学校正大门,聆听学校党委书记朱江为大家讲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题宣讲,开启了保山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第一讲。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行走的思政课”以云岭大地为课堂,开到了田间地头、科研院所、红色爱国教育基地……保山学院与施甸县杨善洲干部学院、腾冲市艾思奇纪念馆、龙陵县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合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足保山这片红色沃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保山学院还相继举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主题宣讲。师生们纷纷称赞,“行走的思政课”充分发挥了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让思政课程在实践中“活”了起来。
“行走的思政课”深受学校师生欢迎,各个学院纷纷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教育学院师生深入保山市周边山区学校,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素质拓展等关爱服务活动;经济管理学院深入保山、怒江等州市,让同学们感受脱贫攻坚有序衔接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政府管理学院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培养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2022年7月3日,保山学院举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创新教学大赛颁奖仪式。经过激烈角逐,本次比赛共评选出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和13个三等奖。参赛教师表示:“通过对教师参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实施的综合测评,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及设计能力。”
“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加强学工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选配专职辅导员61人、思政课教师35人,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思政工作更加接地气。”朱江说,目前学院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课程,9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立项建设,47个项目列为学校课程思政教改项目。
保山学院充分挖掘保山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全方位育人,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建好家乡、守好边疆”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好人”王祖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王基巍、吴丽玫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学校现有教育部“全国样板党支部”3个,省级先进、示范基层党组织17个,育人成效不断彰显。
保山学院还争创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单位,组建了18个党员先锋队,组织师生宣讲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环同心协同育人
近年来,作为云南省首批确定的国门大学,保山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初心,围绕建设“祖国西南边陲最好国门大学、高黎贡山脚下最美高等学府、校地融合发展最优示范院校”的奋斗目标,着力构建以“主体思政、课程思政、特色思政、实践思政、网络思政”为一体的“五环同心、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2022年6月2日,保山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观腾冲市艾思奇纪念馆,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深入了解艾思奇同志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哲学中国化、大众化作出的积极贡献。大家围绕“建好家乡、守好边疆”的育人使命等主题,畅所欲言,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这是保山学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保山学院创新探索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通过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环,构建“马院+各二级学院+特色馆+实践基地+融媒体中心”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着保山学院教师把初心践行在教书育人的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激励着每位学生怀抱梦想、脚踏实地,让青春在报答祖国的实践中绽放最美光彩。
“我们将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着力培养‘建好家乡、守好边疆’的合格人才,努力把保山学院建成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国门大学。”朱江说。
(记者 徐鑫雨 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