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今天(26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该研究通过揭示水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将推动水稻的精准化育种,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
水稻是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的重要作物,占口粮的2/3。面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消费需求升级等新形势,水稻育种科学发展遇到诸多技术瓶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汪学军介绍,“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充分挖掘利用基因资源,对持续培育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他表示,“3010份水稻基因组研究计划”旨在通过测序及分析建立核心种质的基因型和重要农业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库,开展全基因组的关联分析,进而规模化发掘优良基因,提高水稻重要农艺业性状的分子育种效率,加快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培育的进程,全面提升我国水稻分子育种水平。
科研人员介绍,3010个基因组代表着水稻95%以上的遗传变异,随着成果的发布,水稻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建立庞大基因组群测序的大作物。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表示,将传统的育种技术科学化,为精确设计育种和高效率育种打下数据基础,未来老百姓将在餐桌上看到科技给水稻带来的变化。他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在产量高产方面仍然是育种的目标,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有些人有糖尿病不能吃米饭,能不能育成低糖的适合糖尿病人吃的米饭?还有其他很多种类,比如婴儿需要更多的营养元素。把基础的部分做好,更加精准、高效的育成具有多功能的新品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