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校企“双向奔赴”的搭桥人 发布时间:2023-01-0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 “哪一个成长的人都会有各种挫折,遇到挫折以后该怎么办、该怎么想,其实是很难得的经验。告诉这些年轻人,给他们一个提醒,防止他们再走我们过去走过的弯路。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这是齐嵩宇经常讲的话。他每天早晨六点半就到单位,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这些年来,他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下车间。他分管4个大车间,自己粗略估计每天能走一两万步,“运动量还不小。”

  从初入工作岗位的“毛头小子”,到掌握了387套焊接机器人、1178套工装夹具匹配间隙的焊接大师,齐嵩宇29年间走过的路,无法用计步器里面的数字衡量;但确切的是,29年来,他一直都坚定地站在时代前沿,扎扎实实地把走出的每一步烙在祖国大地上。

  现在,齐嵩宇开始思考,如何把手中的接力棒更好地递交给下一代的青年工匠。

  从“面条齐”到发明家:在前人的肩膀上跃进

  1994年,齐嵩宇进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

  从家到工作单位,需要骑自行车一小时。为了节省时间,齐嵩宇选择住在单位的宿舍;学饿了,就自己煮面条,拌着母亲给的大酱凑合一顿。一来二去,同事管他叫“面条齐”。

  齐嵩宇形容自己是“踩着老劳模的脚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回忆起自己刚上班的时候,班组里刘连泽师傅觉得他“是个苗子”,对他倾囊相授;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刘连泽和他说:“你就跟着我!”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给了少年齐嵩宇莫大的信心,这种支持也成就了他飞快的成长;后来,即使因为工作调整分隔二地,师徒二人依旧保持紧密的联系。

  在齐嵩宇看来,自己从“师带徒”的模式中受益良多:2004年,凭借电子漏焊监控器,齐嵩宇获得了他人生中第一项国家级专利;至今,齐嵩宇共研发了33项发明专利,其中28项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奖。

  齐嵩宇常说:“我觉着我也应该把老师傅教给我的东西,教给年轻一代。”  

  从企业回到学校:摸到职校孩子心灵深处

  在齐嵩宇来看,职校同学带有不同于一般孩子的灵气:他们好动,有足够的欲望把想法变成现实。从某个角度上来看,他们与“少年工匠”之间,缺少的只是一眼“源头活水”的滋润和引导。齐嵩宇乐意做这个“源头活水”。

  2015年,齐嵩宇开始给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各个年级的同学上课:从焊接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知识,到自己早年的企业工作故事,每年,他都要和孩子们共同度过150课时的时光。

  齐嵩宇能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打成一片。他的教学秘籍就是“引导”。他笑称现代年轻人有个性,因此,他不会在课堂中刻意灌输理论,相反,他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像玩游戏一样”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过程中“顺带着”攻克了不少难题,学生的求知欲也被激发。

  作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2015年至今,齐嵩宇已经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了20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一批已经留校当老师,他们也在用同样的办法教他们的学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想让更多人搭乘上技能的快车

  刚参加工作的齐嵩宇是一张白纸,“中国一汽集团搭建了很好的舞台,经过多年的培养,我们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技能和技法。”现在,他想让技能这把大伞笼罩的范围更广一些。

  在调研过程中,齐嵩宇发现,国家特调企业固然每年支援部分下属中小企业,但是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偶尔的支援“不解渴”,由于时间的限制,对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更是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定期的抽调也意味着一部分大型企业员工需要离开当下的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大型企业的生产效率。

  基于这样的痛点,在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齐嵩宇将目光聚集在从国家战略高度培养技术工人这一议题上。

  2022年两会,齐嵩宇提议将企业中的技能大师和学校中的人才集中到赋能中心,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这样可以优化原来体系内的培训模式,让培训对社会更加开放,进而打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链条。

  公共实训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基地的建设需要人社部门、教育部门等多方的支持,先期投入的成本不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在齐嵩宇看来,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国家应时而动”,他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公共实训平台遍地开花的场景。

  除了人才基地的建设,齐嵩宇还希望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把技能人才身上所具备的绝技、绝活封装成模块,建成中国技能人才知识库。

 基地建在企业里:产教融合相向而行

  除了创新知识传承的模式,齐嵩宇还致力于给校园和企业“搭桥”,在校企双向奔赴的过程中打通技能流动的壁垒,真正做到行中见知、知中有觉、觉后可用。

  长期以来,实训基地都是建在学校里,在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派人到学校里去指导和学习。为了让企业和学校的“双向奔赴”之路更加顺畅,齐嵩宇在红旗工厂里建了一个380平米的基地,把学校的资源引到了红旗工厂里面。

  “来的这些老师理论知识很强;我们现场则有很多内训师,动手能力很强。这样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机制,互补。”齐嵩宇希望建在企业内部的培训基地可以帮助年轻的教师和企业内部的工程师合作,发挥理论和动手能力,共同解决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的真问题。

  据悉,这一基地已完成验收。齐嵩宇期待校园和企业可以从共同教学开始,实现理论认识和动手能力的双面提升——这也是齐嵩宇心中理想的理论+实操能力的双师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