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大观|王津:情有独“钟” 发布时间:2022-12-31 来源:人民网

一见钟“情”,便情有独“钟”。

这里提到的“钟”,报时准确、造型精美、音乐优美、寓意吉祥,专指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钟表。而这个专情于古钟表四十多年的人,名叫王津,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钟表修复师,也是国家级非遗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传承人。

自外国传教士将一大一小两面西洋钟表带入中国,红墙金瓦的紫禁城里便催生了钟表修复的技艺。清末民初,做钟处这一机构消失后,仍有少数维修人员在宫中供职,其中就有故宫钟表修复技艺第一代传人徐文磷。师从马玉良后,王津便成为了第三代传人。

虽然被称作“故宫男神”,王津却一点儿也没有“网红”的架子,很守时,面对“长枪短炮”的摄影摄像设备,他还不时地“搭把手”。

他还是个话不多的人,只有说起钟表的时候,才难得打开话匣子:

“除了基本的计时功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表演功能。利用机械联动原理,使上面装饰的人物、鸟兽、花卉等玩艺系统不断变化,表现各种动作。”

“比如铜镀金鸟音魔术人钟、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铜镀金象拉战车钟……件件都是精品和孤品,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图纸参考。”

的确,一件原本灰扑扑的古文物钟表,从库房被拿出来送到王津手中,动辄上千个零件组装成的系统,如“迷宫”一般盘根错节的机芯结构,还有复杂又精密的机械联动原理,“修钟表,尤其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你得坐得住。”

王津最近正在修复的一座钟名叫铜镀金屋顶滚球钟,“这座钟是一座对钟,我师爷曾经修复过另一件。当时看到师爷修复这种钟的照片时,心里特别有感触,有一种‘传承’的使命感。” 

此钟高90厘米,钟表正面有二针时钟,钟盘上方有四个方框,分别显示 “太平有象 ”、“八方向化 ”,恰好组成四字横幅。屋顶上精心设计一组滚球玩意。中心位置上是象驮宝瓶,象的鼻子、尾巴可以摆动。

“你看,这上头两边各有4个人,一个人倒球,一个人拿瓶接球,另外两个人跪地托举球滑行的轨道,构造十分精巧。”王津介绍说,机芯里有一个圆盘,上面有字和花形图案,圆盘每转动一下,外面就会显示不同字或花纹,共出现四次变换。

“其他地方都已经修复得差不多了,目前难就难在,这里面的弹簧都已经很松了,调试起来特别困难,也最考验耐心。而且这里面的齿轮一环扣一环,稍微错一点儿都不转了。”王津边说边演示,“不过肯定能修好,弹簧的问题不难解决的。”

整个人民网《大观》栏目录制过程中,王津介绍了故宫古钟表的历史,还详细介绍了拆卸和清洗文物钟表、文物钟表机芯零部件的修复、组装与调试文物钟表等传统操作步骤,以及“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修复理念。

当被问及是否想过放弃时,王津坚定地说:“没有。”当时,由于诸多原因,钟表修复室只剩下王津一个人,“我得继续做下去,我要是再走的话,(钟表修复技艺)可能就中断了。”

王津不仅是国家级大师,还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凭借着从师父那里学到的技艺,他将故宫钟表修复延续至今,心手相传。如今,王津有了第四代徒弟亓昊楠,2018年,亓昊楠也收了两个徒弟,至此故宫的钟表修复技艺已经传到了第五代。不仅如此,王津还曾发表了数十篇专业文章,并著有《我在故宫修钟表—英国钟表》《我在故宫修钟表—瑞士钟表》《我在故宫修钟表—广州钟表》三部著作;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大国工匠”,还凭借《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荣获美国休斯敦电影节杰出贡献白金奖。

“这些古钟或许会碳化,会无法修复,但这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一代代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为更好的技术诞生和更优秀的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争取时间。”

因为情有独“钟”,到退休年龄的王津又选择了返聘,继续着文物钟表的修复工作。“我还是我,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比我们做得更好,希望到时候有更多更古老的钟表能够再次响起。”

一生太快,不够他把故宫里的钟修完。沉浸在精细又复杂的机械修复中,王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超脱和淡然。

最好的工匠精神,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