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冬日来临,候鸟南飞,海口湿地迎来了大批候鸟落脚“歇息”。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灰翅浮鸥时而在电线上整齐排列,形成“冰挂”景观,时而成群结队掠过水面,呈现“万鸟翔集”景象。“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越来越多到海口过冬的候鸟成了这座“国际湿地城市”的生动注脚。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称,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天生丽质”,更需后天呵护。近年来海口厚植生态优势,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成一批兼具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的湿地公园。海口美舍河原为一条饱受居民诟病的“臭水沟”,在治理过程中海口市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在美舍河凤翔段3.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弃场上,用原地形落差建成约1.4万平方米的八级净水梯田人工湿地,同时对河道两侧绿线范围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起健康多样的水生态系统和蓝绿交织的滨水空间。一个黑臭水体就这样逆袭成了林茂草丰的国家湿地公园。
走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虽然周边居民楼林立,却仿佛走进了一个“湿地博物馆”。这里生态护岸与沙洲、深潭、浅滩纵横交错,自然蜿蜒的柔性河流使景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两岸红树挺立、三角梅盛放,周边遍布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青蛙塘等小微湿地。谁能想到这一公园是通过改造水利工程建设而来?当时海口市及时叫停原先的水利工程,将已开工建设的河堤硬质护岸全部重新恢复成自然河流形态,增加河道岸线长度宽度、补种乡土植物,为水体净化、水质改善、鸟类等生物的栖息创造条件,有效地保护和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五源河从单一防洪向综合治理的转变。五源河湿地公园已陆续发现了花鳗鲡、小天鹅、水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明星物种”栗喉蜂虎更是连续多年在此繁殖。
如今的海口,拥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等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湿地率达12.7%,人与自然、城市与湿地在这里共生共融。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4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