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新一批少尉排长岗前集训火热进行中。换下“一道杠”,戴上“一杠一星”,他们走上一线带兵人岗位。
新的军官政策制度改革落地以来,去年首批本科毕业的少尉排长,如今已在基层岗位任职满一年。一年来,他们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加钢淬火。对于“官之初”,他们有什么样的体会?本期,我们邀请4位少尉排长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如盐入水 融于细微
■空降兵某旅作战支援营工兵连排长 吴任刚
今年1月,结束任职培训,我回到老单位任排长。考核场上奋勇拼搏、文艺汇演出谋划策、比武竞赛勇夺荣誉,我的各项能力素质得到大家认可。然而,与指导员的一次交流中,他的评价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你的素质不错,但还没有从学员身份转变过来……”
后来,我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找到答案。盛夏,单位按计划组织游泳训练。听到这个消息,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1年前,我从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毕业,历经万米长游和武装泅渡双重考验,毕业考核时还担任“开浪先锋”。
我主动要求担任教练员,还坚持把排里5名没下过水的战士分到我的组。怕水、紧张、动作不协调,几名游泳“小白”训练数天后仍不见成效。急于求成的我有些急躁:“你们先自己练一会儿,我去其他组看看训练情况。”
没想到,组里一名战士想去深水区试一试,却呛了一大口水,好在救生员及时将他救起。我十分自责,一名班长走过来对我说:“昨晚看到他在帐篷里加练到很晚,可能是太累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只顾着泳池里的训练效果,却忽视了对他们日常训练情况的关注。
我把组里队员召集到一起,询问他们的训练感受。大家吞吞吐吐,但我还是听明白了,“训练节奏快、强度大,身体有些吃不消”“排长你游得那么好,但对我们要多点耐心”……显然,在队员们眼中,我这个教练员不太“合格”。
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指导员的那句评价。游泳是我的强项,但我如果只顾自己向前“劈波斩浪”,没有尽心尽力带着全排战士一起“游”,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我想起此前看到的一句话。一位老连长说,像盐一样融入兵的世界,是新排长的必修课。入“兵堆”、察兵情、知兵心,如盐入水、融于细微,新排长与战士之间才能“有味无痕”,这样的班排才更有战斗力。
我放缓了训练节奏,时刻关注几名战士的日常训练情况,还找来游泳训练视频“取经”,结合每个人的弱项进行针对性强化,纠姿势、抠细节。考核当天,我们小组第一个出发,顺利完成400米蛙泳考核。
一排之长,兵头将尾,带兵能力不可或缺。带兵贵在知兵,知兵贵在真知,扎到“兵堆”里,才能听兵声、解兵忧,带领全排向前“齐步走”。
(整理:朱海涛)
放慢脚步 先好后快
■海军南沙某守备部队排长 李一凡
国庆节刚过,部队第三季度“双争”阶段评比结果公布,我所在排因综合表现优秀,被评为“好”。
回想毕业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感慨万千。在校期间,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训练考核,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再加上有担任学员模拟连骨干的经历,我对来到南沙岛礁担任新排长信心十足。没想到,“第一脚”就踢到了石头上。
上礁第二天,连里组织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训练。看到老班长的示范动作干净利索,我忍不住想上手试试,结果用时过长不说,好几个部位还穿戴不严密。
第一次“亮相”就受挫,我感觉腰杆都矮了几分。不久后的一次匍匐训练,几名新兵动作麻利,用时不到20秒。为他们点赞之余,我也想露一手:“凭着在军校训练的底子,我应该也能得个‘优秀’。”
各种装具上身,我心里咯噔一下:比军校的装具重多了。卧倒、前进、冲刺……“39秒25!”计时员的声音响起,我的脸一下子红透了:离及格线差了近10秒!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指导员安慰我,“刚上岛礁,环境陌生,要学的东西很多。每名南沙‘老兵’,都是从‘新兵’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不妨放慢脚步,先好后快。”
要当岛礁“老兵”,先要当好“新兵”。我虚心向大家请教,努力弥补能力差距。为了迅速掌握某型装备操作技巧,我跟在几名老班长身后,从装备结构性能学起,一个一个零部件过、一项一项功能调试,学习笔记记了满满两大本。
去年年底,部队组织比武考核。1个冠军、1个亚军,成功“突围”的我,越来越自信。开展某型装备操作训练期间,我发现尽管操作方案比较成熟,但用时长短和命中率却因人而异,还有优化空间。我主动请缨,牵头研究编写出该型装备操作优化方案。今年5月,我首次以指挥员身份,带领所属人员操作该型装备参加实弹射击,成功击毁目标,用时比连队最好成绩快了近2秒。
“从佩戴少尉军衔那一刻起,不仅是身份角色的变化,更是责任担当的强化。”前不久,在“南沙大讲堂”活动中,我被推荐上台,讲述1年来的心路历程,“我坚信,放平心态、扎根基层,为成长蓄力、为成才‘蹲苗’,一定能让青春在战位闪光!”
(整理:吴 强、本报特约记者黎友陶)
俯下身子 不懂就学
■武警陕西总队商洛支队机动中队排长 樊灏毅
“特战分队组建以来,你是第一个让小队全军覆没的指挥员。”从武警工程大学毕业后,我如愿来到特战排担任排长。第一次演习,我就吃了“败仗”。
我当时真没想到会遭遇一场惨败。大学期间,我拿过全国大学生军事建模二等奖,被评为学院“铸盾”综合演练优秀个人;毕业后,新干部集训中我是“标兵排长”,在“四会”政治教练员比武中取得第4名。头顶“光环”的我,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排长”,我也开始习惯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那次演习,我带领特战小队按计划营救被“暴恐分子”劫持的“人质”。虽然没有参加过类似实战化演练,但我认为通过侦观器材已清楚了解“暴恐分子”与“人质”的位置,按正常突击方法进行解救即可。
“我们还不清楚犯罪分子持有的武器类型及是否存在炸药,应该马上想办法判定以上情况。”老班长周宏星的不同意见让我有些“下不来台”。时间紧急,我还是要求特战小队立即实施突击。
就在我们突入房间的瞬间,伴随“轰”的一声,“暴恐分子”引爆了绑定在“人质”身上的“炸药”,营救任务失败。
这个结果,我一时有些难以接受。指导员开导我说:“别看排长‘官’不大,也是一名指挥员,想赢得尊重、建立威信,就要在主责主业上更专业。你虽然在许多方面很优秀,但好好想一想,还需不需要再加把劲?”
那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反复思考指导员的话。我虽然从院校毕业,但文凭不等于水平,在一片赞许声中,自己没有正视操场训练与实战检验的差距,对职务名称中多出来的那个“长”字还缺少清晰的认知。
一个不够专业、不擅指挥的排长,有什么资格带领全排上战场?我越想越惭愧,也愈发有种紧迫感。瞄准不懂的、抓住不会的,我在休息时间抓紧研读指挥类书籍,一页页笔记记录下我的领悟。每次模拟演练后,我都和战士们一起总结战法训法,力争早日成为样样站排头的指挥员。
前不久,我带领排里几名战士参加总队组织的特战比武。小组狙击比赛中,面对天气等不利因素,我与大家一起思考应对方法,关键时刻连中三次头靶,最终取得第4名。这段经历,让我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一名排长的“官之初”,第一任职能力既是适应能力、融入能力,也是打赢能力。不懂就学、不精就练,才能尽快答好新排长的“入职考题”。
(整理:董浩田)
土生土长 扎根扎深
■第73集团军某炮兵旅二营三连排长 罗志鹏
前不久,连队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在我的带领下,全排拔得头筹,几名基础较弱的新兵也成绩达标。拿到那周的军事训练流动红旗后,我和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去年夏天,我从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毕业,回到当兵6年的老连队。作为一名立功提干的新排长,我自认为对基层工作十分了解。年近而立挂着“一杠一星”,考虑到未来发展,我一心想着能尽快干出一番成绩。
主持全旅晚会、帮助机关办文办会、主动承担营部值班……我在各种场合频频“露脸”,获得不少认可。然而,在连队管理上,我却“跌了跟头”。
一次,机关检查手机规范使用情况,我所在排的战士被查出问题。机关领导和战士谈话,部分战士表示,排长平时管得少,监督检查不到位,大家对一些规定也不清楚。
自己带的队伍出了问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顾下连后自己在排里开展的工作,军事训练抓得不严、新兵成长关爱不足、谈心交心流于形式……我一直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集体的建设发展。
“你是咱们连队‘土生土长’起来的,如今学成‘归队’,有责任把班排建设抓得更好。”连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个人有再多的证书和荣誉,不会带兵就不能算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员。”
从战士成长为排长,也不能忘记步入军营的初心。我不再忙于参加各项活动,而是沉下心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白天,我们在车炮场头顶烈日,钻研新装备的操作使用;夜晚,我组织体能较弱的新兵开展针对性加训,帮他们尽快度过“第二适应期”;节日期间,我给排里几名表现优异的战士制作电子喜报,给他们的亲属打去慰问电话……渐渐地,排里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大伙儿心齐了,笑容也多了,各项工作皆有起色。
今年6月,上级抽调连队在某项重大演训任务中实施火力拦阻。战至中局,指挥所要求一门火炮单独占领某处高地,打击重要目标。我带领4班迅速前出机动,在指定地域完成逃窜目标的精准拦截,4班被上级评为“神炮班”。
少尉排长,根在班排。基层是带兵人成长成才的沃土,深扎下去获取更多养分、积蓄更多力量,才能向上拔节生长,育出好“苗”,结出甜“果”。
(整理:牛伟萌、程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