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家书泣血 英雄情长:志愿军战地家书中的国与家 发布时间:2022-10-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沈阳10月25日电  题:家书泣血 英雄情长:志愿军战地家书中的国与家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于也童

  他们是战士,炮火连天的岁月中,挺立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他们也是父亲、丈夫、儿子,在战争间隙,在一封封家书中倾诉着对祖国、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记者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通过展陈的烈士家书和工作人员的介绍,透过早已泛黄的信纸,感受跃动在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英雄情长,是对家人至深的眷恋与挚爱。父亲离家时,康明还不到两岁,如今他已71岁。康明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康致中,1953年6月26日,康致中牺牲在朝鲜战场。“父亲虽然很早就离开了我,但我知道,他心里一直记挂着我。”康明说。

  在寄给妻子高亚梅的家信中,康致中总牵挂着儿子的近况。“小明近日好吧?请告诉我。”“你最近好吧!小孩亦好吧!请收到信后来回信。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寥寥数语中,满怀康致中对亲人的惦念。

  康致中的6封来信,康明珍藏多年。2014年,康明把包括家信、老照片等在内的多件父亲遗物,都捐赠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那里应该是它们的归宿。希望人们看到这些遗物,能想起那一代人为国家做出的牺牲。铭记,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康明说。

  英雄情长,是信寄家、我许国的壮志豪情。在黄继光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母亲的信,满怀着一位男儿报国的壮志: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信中,黄继光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人民的关怀和亲人的期望。

  在信寄出5个多月后,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用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1953年2月,黄继光的遗体被运送到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今年年初,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特意从四川中江辗转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他扫墓。“三爸牺牲70年了,我们一直怀念他,也一直继承他的遗志,家中已有十多人参军。”黄拥军说。

  英雄情长,是字字血泪、寸步不让的家国慷慨。1953年1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一封家书,这也是他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他描述了前线的状况,字字句句流露着志愿军战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现时敌我相持于固定的战线,日有小接触,我们不断杀伤和小股歼灭着美寇强盗。敌人于(如)果敢于发动大的攻击作战,则我必定获得大的胜利。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1953年3月,饶惠谭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

  目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馆藏战地家书61封,其中55封是烈士家书。“志愿军战士们的家书,字字滚烫,句句感人!家书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每一封家书背后,都饱含了志愿军战士的拳拳爱国情,更是志愿军战士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缩影。”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王春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