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版画多属于书籍插图,非见闻广博的藏书家不能精鉴,最早的中国版画史即出于藏书家郑振铎之手。自那时以来,对古版画的研究随着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而逐步发达,但是藏书家在古籍的上下文里评定版画,不甚关心绘画的视角,而艺术家偏好把古版画看作独幅画作,又往往失去了往昔的情境。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董捷教授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大幅精印,皇皇巨著,把藏书家的古版画与艺术家的古版画融为一体,把收藏家的鉴玩与学问家的研究融为一体,呈现出古版画的新姿态,为学者和藏家认识传统戏曲版画的概貌提供了一部指南。
古版画存世尚多,散布于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搜罗不易,最难的是用一流眼光加以取舍。是书的编著者董捷自2002年师从范景中攻读硕、博士,以至于成为中国古版画史研究领域里的顶级学者,20年来专精此道,所著《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是该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董捷的古版画研究,不是现代学术工业的产物,他不仅像大学学者一样考订文献,而且像鉴赏家一样重视实物,经常出入各地图书馆的善本室,对海内外公私收藏如数家珍,此外他少年时代既为戏迷,也醉心于明清传奇,在戏曲方面有着具体的经验和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学者生涯和兴趣的结合,不但确保了该书选辑精当,还使它富于趣味。
该书每册附录《枣梨工房杂缀》一篇,最能见出编著者的学术功夫与格调。它们用跋语的文体写成,读来轻松,但内里融汇了古籍著录和艺术史两种传统。所谓著录传统,是指书籍的基本信息和版本考订;所谓艺术史传统,是指文中超越了一般著录,对于绘画风格着力甚多,就不同地区、不同刻书集团,围绕着绘画风格的相互关系不时做出精彩的比较说明。这些文字具有老派学者的作风,讲求史实准确、文字优雅、饶有趣味,不肯就范当今的论文八股。不过,文风的做派老,观点却不老,董捷对古版画研究的一大贡献,就是改变了过去仅重视画、刻、印等技术因素的局面,把刻书家的意图和组织活动突出到重点地位,从而使古版画这个过去偏于一隅的“小画种”,与明清文化主流建立起鲜活的联系,使得古版画一变而为考察明清社会纹理的绝妙对象,古版画的研究水平就此追平了卷轴画的研究水平,事实上以古典学术格调,做成了当今寄托于“视觉文化”名下的历史个案。学无新旧,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此书的装帧出于另一位艺术史学者之手,其设计思想最大的优点是专注于内容。它对开本的宽度、每一册的厚度、装缝、版式字体等处的细节处理,考虑的都是怎样让人专注于阅读。这不是一件盒子形的“设计作品”,把文字仅仅当成“点、线、面”元素,这是一部供人阅读的书,手捧一册令人赏心悦目。(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