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市农业农村委、重庆日报主办,乡学堂、重报智库、凯锐乡村设计院承办,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协办的2022乡村振兴大讲堂“乡村这十年”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系列讲座邀请了我市部分区县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等授课,展示了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秀案例,分享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经验,营造了全社会参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重庆由点到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管并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正在巴渝大地上徐徐展开。
由点到面
示范推广整治经验
10月15日,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农房窗明几净,房前屋后花草环绕。
“红砖白墙好风光,车水马龙人熙攘,家家户户心欢畅,奔小康;柏油公路通到村,入户道路户户通,玫瑰花开人气旺,真的好……”一大早,西来村十组村民田贵知就开始打扫院坝,嘴里哼着当地村民自编的歌曲《夸夸咱们西来村》。
“以前出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村上的环境变好了,家家都修了花坛、堡坎。”田贵知说,“来过我们村的人,没有一个不夸我们村漂亮的。”
近年来,西来村发动农户开展庭院、屋内、畜禽养殖场所等环境整治,实施农房风貌整治100余户,改水改厕200余户,同时动员群众规范庭院内外物品摆放,50余户村民家门口挂上了“清洁文明户”牌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更迷人。为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到“处处美”,我市于2018年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采取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形式,部署了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并针对实际加大了农村户厕改造和入户道路建设力度。
3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改造农村厕所114万户,修建生活污水管网4742余公里,累计创建美丽宜居乡村1239个,最美庭院7.8万户,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村庄环境基本实现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全市范围内像西来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
“当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从追求干净整洁进展到美丽宜居阶段,从点上示范发展到整体提升的新阶段。”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全市将由点到面,示范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到2025年力争每个区县建成1—2个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
建管并重
确保设施持久管用
农村人居环境不仅要从“一处美”到“处处美”,更要实现“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这当中,管护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非常重要。
去年10月,巴南区接龙镇荷花村村民郑成华告别了使用多年的旱厕,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但用了不到半年,他就遇到了问题。
“今年春节下水道就堵了。”郑成华说,自己几次尝试疏通都没有解决,只好找到村党委书记李红求助,随后李红把问题向镇里反映,镇里又把问题反馈给改厕施工队伍,前后花了三天时间才解决了问题。
一个月后,李红将一张印有“‘码’上办——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码”上办)字样的二维码门牌,贴在了郑成华家的大门旁,这是市农业农村委针对农村户厕管护难专门开发的一款报备系统。李红告诉他,以后厕所出了问题,扫码报备,就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维修。
今年7月,郑成华的厕所又出现了漏水情况,他扫“码”报备,当天维修人员就上门检查,不到一个小时就为他解决了厕所漏水问题。
“过去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重建设、轻管护’现象,需要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才能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针对这一问题,我市部分区县纷纷探索破解之道。
沙坪坝区制定相关文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镇街、村集体等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推动农村厕所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及村庄保洁设施等一体化运行管护;南川区引入保洁公司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依托第三方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专业管护,并优先聘用脱贫户担任农村专职保洁员,对基础设施进行管护。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健全督查考评机制,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由景生金
美景催生“美丽经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为乡村带来美景,也带来了“钱”景。
一到周末,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村民赖家伟就忙得不可开交。他用自家楼房所办的“随缘农庄”乡村民宿,一次可以接待20余人住宿、100余人餐饮。“没有好的乡村环境,我这儿的生意也好不起来。”他说。
三河村地处缙云山脉腹地,因境内石梁河、林家河、高桥河三条溪河汇集而得名。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三河村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为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2019年底,三河村结合自身文旅资源及毗邻大学城的优势,把文创产业、文旅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打造“艺术家村落”。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已有26家企业入驻,其中“缙泉烧”“镜蓝染”等14家企业已经开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不足1万元增长到61.5万元。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不只有三河村。
在南川,以大观原点为核心,规划了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梅花园、川军血战到底、黎香湖、蓝莓园等“十二金钗”串珠成线,引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铜梁,人居环境整治后当地建成了西部最大果苗基地、三角梅基地、玫瑰花基地等30余个乡村旅游景点,形成“景区里有产业,产业里有景区”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并进一步带动乡村环境全面提升;在渝北,依托华蓥高腔、姜氏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区打造非遗一条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赋予美丽宜居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新建1000个“小组团、微景观、生态化、有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让美丽环境加快转化为美丽经济。
本报记者 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