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颗阀杆螺母,油井就要停产一天?
没错。但这是老皇历了,到了赵奇峰手里,换颗阀杆螺母10分钟就行,不用停产。
“我们把阀杆螺母由整体改成了分体。”在赵奇峰的创新工作室,记者看到类似分体阀杆螺母这样的创新有近百件。“别看是小打小闹,一口井适用了,全公司一推广,就会取得巨大效益!”赵奇峰说。
赵奇峰是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齐5号站站长,技校毕业当了采油工人。每天巡井、录数、维修,在别人眼里又脏又累,赵奇峰却为它着迷,“别看地上作业就磕头机那么大一块地,地下作业的地方可是深达两三千米,完全要靠地面上的指标反馈判断地下情况。好的石油工人就像好的医生,在地上‘望闻问切’,就能准确判断出地下出了什么问题。”赵奇峰就是个“好医生”,他工作后自考了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悉心钻研,成为集团公司的采油技能专家,拥有35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1.3亿元。“世界稠油看中国,中国稠油看辽河”,辽河油田的稠油开发,就有他不少心血。
稠油开采成本高、风险大,世界上开采稠油的国家很少。赵奇峰工作所在区块属中深层稠油,开采工作量至少是稀油的2倍。开采时间一长,开采难度越来越大。2006年,区块日产量突然从1800吨降到1200吨。辽河油田为此展开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工业化试验——把上千吨的水加温加压成350摄氏度的水蒸气打到地下,让地层温度升高发生烃类裂解。但药剂、水不断反应,又累积大量硫化氢气体,成为环境和安全生产的重大威胁。赵奇峰加入到硫化氢处理的科技课题中。
“冬天冷,戴手套又干不了活,我们就把手伸进棉手套里焐一会儿,再干。”赵奇峰回忆说。课题研究的两三年时间里,赵奇峰一直在现场进行试验,收集数据资料不断摸索,最终通过改造脱硫剂配方增加硫容,提出干法脱硫技术。“现在我们的中深层稠油开采技术在世界上很先进,稠油采收率从25%提升至46%以上,并且还在不断提高。12年过去,我们仍然保持着1200吨稳产,最高还到过1900吨。”赵奇峰自豪地说。
赵奇峰这些年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工匠”等十几项荣誉称号,带的徒弟也越来越多。他发现口口相传带徒弟不但累,还标准不一,能不能出本教材呢?
“白天工作,晚上等孩子睡了,从21点写到凌晨3点半,折磨了自己两年,竟然写了95万字。”赵奇峰高兴地说。2011年第一套教材出版,工人和出版社反响很好,赵奇峰就再没停下来,现已出版6本教材共300万字。2012年,赵奇峰出版了国内第一套石油工人的任务驱动型视频教材,设置场景,把采油工的92项技能操作标准化,初级工看了视频就能干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觉得是这个理儿。自己成长了,就要承担更多责任。带着大伙儿一起奋斗,帮助更多人成为优秀的石油工人。”赵奇峰说。
近几年,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赵奇峰又承担起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两个工作室的带头人,每年都有一批创新成果。过去,调整抽油机平衡,工人需要站在高空抡大锤、使撬杠移动1吨重的平衡块,一干就得两个小时。2017年,赵奇峰发明了高效调平衡工具,利用千斤顶把高空作业转移到地面上,工人不用费力5分钟就能调整好。
“最近我们正在研究数字化管理油井,以后工人就不用每次都到户外录数了。”赵奇峰开心地说。
从普通工人到业内名匠,赵奇峰的起点不高,但始终执着奋斗,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石油工人的岗位看似简单,但要从地面看透地下几千米深的情况并不容易。石油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家的石油产量。把岗位和企业、国家联系在一起,赵奇峰的自豪与幸福背后,更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这正是新时代需要弘扬的工匠精神。
——编 后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