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科技教育

焕然一新,这些变化点亮新学年 发布时间:2022-09-08 来源:人民网 光明日报

编者按

金秋九月,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与往年一样,一批批中小学新生带着憧憬与期待走进校园;不同的是,这个学年,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启用。新课标的启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10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年多来,“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已为新课标的启用创造了基础与环境,而新的变化,仍将渐次发生。这个新学期,师生家长会面临哪些新变化、新气象,又该如何更好应对?让我们走进校园,聆听、思考、共同探寻。

或是踏着“彩虹步道”进入校园,接过学长学姐制作的精美书签;或是聆听体育明星的成长寄语,并亲身和他们“过过招”;或是在校园来一场“定向越野”,只要发现6处新变化就能赢得“开学徽章”……近日,除部分受疫情影响地区线上开学之外,全国各地中小学重新迎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再次响起了琅琅书声。

新学期之“新”,不只体现在校园迎来了新面孔,更有教育方式、育人理念的悄然改变。这个开学季,“双减”进入第二个春秋,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课堂不断提质增效;小学入学设置适应期,劳动课单独出现在课表上;体育课有了家庭作业,“五育”协同更加“实打实”……近日,记者探访多所中小学,看看开学第一天究竟“新”在哪里。

第一堂数学课 画图讲故事 数量概念入脑入心

“滴铃铃……”随着一阵清脆铃声,北京市实验二小三年级的数学示范课开始了。

这节课讲的是分数,数学老师华应龙的开场却“离题万里”。他先提出一个问题:“你吃过最好吃的糖是什么糖?”并让学生们用笔画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棒棒糖、泡泡糖、巧克力豆、奶油夹心糖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笔下。这时,华应龙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告诉学生,“没吃完的半块糖最甜,因为好吃到舍不得吃完”。孩子们还在挥舞着画笔,“一半”的概念被悄然引入脑海。他们点着头,转而画起“半块糖”,从写实转为抽象,美术绘画变成了数学绘图。

画完了画,华应龙仍不急着“切入正题”,却讲起了“半条被子”的故事:红军长征时,三位战士想把仅有的一条被子留给收留他们的贫穷乡亲,可这家人坚决不收,战士们就把被子剪成两半,一半自己带走,一半留给老乡御寒。

故事讲完,华应龙引入“二分之一”的概念,然后提问:三个红军战士共同拥有二分之一的被子,那么,他们每人拥有多少?

“二分之一均分成三份,他们每人只有六分之一可以盖了。”得出结论后,同学们陷入沉思,面带感动。这样的一节课,不但信息量大,而且触动心灵。

华应龙告诉记者,这堂课是“双减”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激发创新思维,才能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

这个学期,很多中小学的课堂都发生着很大变化,各科之间的融通和联系增加了,科目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张钧反映,孩子更爱上学了,放学后还会围着他问各种“奇怪的问题”。“今天她问我,在二进制的世界里,1+1是不是等于3,我觉得这是她懂得独立思考的标志。”张钧说。

第一堂科技发明课 纳入课后服务

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的一间教室里,课桌上摆满了竹签、易拉罐、矿泉水瓶,还有剪刀、胶水等工具,以及一些自制小玩具。教师李学战表示,这是新学年的第一堂科技发明课,他首先教学生们了解使用常见工具的注意事项,以防受伤;其次,激发兴趣,让孩子们认识到身边常见废弃物的特性和用途。“比如竹子,又直又空,加工成基础材料很合适;再如矿泉水瓶,它中空,有一定刚性,可以装水、做支架,还可以变形。”

“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纸飞机,有人说,对着机头呵一口气,飞机能飞更远,这是真的吗?”李学战提出问题,并展示他上学期带领同学们制作的一件“神器”——用竹子、一次性筷子、硬纸板做成的“纸飞机发射器”。用什么来弹射?李学战指指自己戴着的口罩,“口罩的耳挂是有弹性的,安装好,就可以发射纸飞机。”

经过反复试验,孩子们发现,“不论呵气与否,飞机飞行的距离都不会有很大差别。”

“双减”后,李学战的手工课被纳入课后服务范围,报名的同学络绎不绝,以至于他不得不限制人数,来保证互动效果。怎么把这门课上得更有新意?李学战和记者交流了不少“新点子”:其一,从课堂反馈看,不少同学对材料加工过程很感兴趣。比如,木板上的小孔是怎么钻出来的?22厘米长的筷子怎么加工成10厘米的木棒?今后,课堂上会更多呈现这些内容;其二,启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主探究。例如做水车,要驱动得更快,需要哪些条件?其三,将同学们制作的小玩具用编程、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

“这学期我设定的课程主题是‘实践、创新、成长’,希望为‘村娃’们播撒爱科学的种子,点燃玩科创的火花。”李学战充满期待。

第一堂体育课 课时增加,作业“因人制宜”

“大家注意到课表了吧?这学期体育课由每周三节变成四节,我们增加了专项训练的内容,让各专项老师带领大家接触足球、篮球、健美操。”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第一节体育课上,教师王金斗的话引起一片欢呼。

不仅体育课时增加了,学生“勤练”时间也延长了;回家之后,要按时完成“体育作业”了。王金斗告诉记者,他一周布置一次体育作业,每节课后也会嘱咐孩子回家练习什么。“让同学们勤练的主要是健康测试的项目,尤其是跳绳,在测试里它是唯一一个加分项目,每多跳两个加一分,同学们练得很有动力。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回家最少练两组,一组一分钟。”

王金斗表示,学生体质状况、身体条件有差异,“体育作业”也会兼顾学生个性。例如,对于柔韧性欠缺的学生,会指导其每天回家进行体前屈练习,或定时压腿;对于腰腹部力量差的孩子,会指导其练仰卧起坐,或背向的两头起,并约定每天练习的组数和时间。

至于每周的作业,王金斗引导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同完成,“顺便促进亲子感情”。

除了“教会、勤练”,还有“常赛”。王金斗告诉记者,对于专项运动表现突出的同学,每年一度的校园冬锻赛值得期待,“其中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学校冰球队也会开始招新,期待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这支‘老牌劲旅’。”

第一场校园活动 “文化味”不能少

不仅有教室内的思维活跃、操场上的挥汗如雨,开学第一天,校园活动更是精彩纷呈。记者注意到,不少活动既有浓浓的“文化味”,也传递着鲜明的育人导向。

正衣冠、行拜师礼、点朱砂……为一年级小学生举办传统“入学礼”,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已坚持了近10年。校长滕亚杰说,学校希望借传统仪式感增强孩子们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帮他们扣好小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今天我学会了行感恩礼,还知道了国旗的由来,感受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在河南洛阳,“传承传统文化、新国学爱祖国”成为开学第一课热门主题。几千名小学新生身着传统汉服,诵读国学经典,学习诚信、友善、感恩等传统美德,亲身体验基本礼仪常识。

“你看,这是午门,这是神武门,这是永定门……”展厅过道里,脚下大屏展示出北京中轴线的一幅长卷,同学们兴奋地指认自己熟悉的“地标”。新学期第一天,随着北京市文物局推出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拉开帷幕,“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展览搬进了北京二中校园,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义小学,新入学的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领取属于自己的船票,踏上“金义小学号”这艘大船,跟随指引,寻找“康健明德”“求是厚学”“达善天下”三个站点。在每个站点盖上专属印章后,就能获得“扬帆起航”章。

“他们将筑梦于此,扬帆起航,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里程。愿孩子们乘风破浪,未来可期。”寄语中是浓浓的期待。

(记者 周世祥 姚晓丹)

项目团队:记者 周世祥、姚晓丹、靳晓燕、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