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8月25日电(记者侯文坤 王自宸 王天宇)千方百计找水,想方设法稳产,竭尽全力保电……面对旱情,湖北各地各部门紧盯水、电、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全力抗旱保秋粮。
找水
“还好提前打了这口井,不然后面的收成要大受影响。”烈日当头,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勾庄村的稻田旁,村党支部书记勾丰涛看着清水从机井中涌出,流进水稻田,心里踏实了不少。
地处鄂北岗地的枣阳市是湖北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年秋粮种植面积超150万亩。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当地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这口井现在每小时出水量在30立方米左右。”勾丰涛告诉记者,村里的农田灌溉历来是靠塘堰蓄的水和井水,早在6月份,村里根据天气情况分析预见旱情后,决定多打几口机井,为农田灌溉多加一道保障。
引江水、提湖水、调库水;打井抽水、应急送水、人工增雨……面对严峻的旱情,湖北千方百计找水,精打细算用好水,适时组织调水送水,全力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目前,湖北省水利部门已调度395处大中型灌区放水灌溉,累计供水约72.8亿立方米,灌溉农田约3761万亩。
“这样的天气,每滴水都得用好。”头上烈日炙烤,脚下热气蒸腾,耳边不时响起的抽水泵轰鸣声,催着枣阳市兴隆镇水管站站长陈俊喜脚步不停,巡查水渠。他要及时解决农户灌溉用水需求,也得确保水不被浪费。“这些水都是通过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几百里外的丹江口水库调过来的。”陈俊喜说。
路过一片稻田,他停了下来,弯腰把手指插进农田里量了量水深。陈俊喜告诉记者,田里的水有两三厘米深时,要及时关上闸门。同一条水渠的上下游要协调,避免上游大水漫灌,下游却无水可用,“这样既节水,又能最大限度扩大灌溉面积。”
稳产
下午5点多,田间依旧热浪滚滚。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上堰村的稻田边,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富华俯身拨开稻子,仔细查看稻飞虱等病虫害情况。
连日来,每天上午6点至11点、下午4点至7点,陈富华都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老李,你的田还要接着灌水”“注意防高温,用水来调温,提高水稻结实率”……从上堰村到张湖村,从散户到种粮大户,陈富华一路耐心提醒,汗水早已把衣服浸透。
湖北省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湖北省农业农村部门把“抗旱保苗”作为重中之重,迅速组织1006支工作队、1.4万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这种天气田里到底怎样灌水才最好?”“叶面喷肥要怎么搭配?”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周家坊村的稻田边,不少农户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围在中间,追着询问水稻稳产的方法。
“灌溉条件跟上的话,大家就不要害怕了,有水就好办。”游艾青掐下一束稻穗查看完水稻长势后,反复向种植大户叮嘱:“特别是水稻处在抽穗和灌浆结实期的田块要灌深水降温,田间保持8到10厘米水层……”
保电
“水终于来了!”23日下午5时许,看着汩汩清水流入自家8亩多稻田里,湖北省监利市朱河镇李沟村村民常能贵兴奋地说:“有水灌溉,心里就踏实。”
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的李沟村往年在夏秋季常遇洪水,今年出乎意料地遭遇旱灾。村党支部书记李红伟告诉记者,由于用来防洪的闸口处未接通电源,也无抽水泵等设备,村里3000多亩水稻田灌溉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国网监利供电公司朱河镇供电所紧急组织人员,在闸口处安装了变压器,并架设输电线路,方便村民接电和抽水。“10台水泵同时抽水,一个小时能抽3000立方米的水。”李红伟说,随着灌溉用水逐步到户到田,村里的旱情正在缓解。
抗旱减灾离不开供电保障。国网湖北电力配电部运行处处长李昇说,电力部门已在全省开通抗旱用电报装“绿色通道”,以凌晨检修、带电作业等方式为用于抽水抗旱的临时泵站新增或更换配电变压器151台,架设输电线路近800公里。
截至目前,湖北全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已达230.57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14.10亿元,投入抗旱泵站5.01万座、机井2.84万眼、机动抗旱设备44.03万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