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倪元锦)新凤河是北京市重要的防洪排水、风景观赏河道,自西向东贯穿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区等地,流域总面积166.4平方公里。春天一到,两岸草木翠绿,河水清澈见底,远远望去,宛若一只展翅欲飞的美丽凤凰。
然而,以前这条河被当地人称为“蚊子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凤河饱受污染,河水干涸黑臭,因蚊子成群得名“蚊子河”。家住新凤河附近的宋先生很有感触:“当年这附近又黑又臭,一到夏天,蚊子满天飞,根本不敢到河边来。”
2017年,大兴区启动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治理黑臭水体,推进入河排污口治理,采取先削减污染、再提升水质、最终用水生态修复的办法治理“蚊子河”。
北京北控兴凤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奕娜介绍,新凤河项目通过河道清淤约54公里,新建截污管线22.75公里,建设3座污水处理站实现内源污染控制;通过建设海绵设施、两座初雨调蓄池、两座河口人工湿地实现面源污染全流程控制。
新凤河的面源污染来源广泛、排放多、污染水体规模大、治理难度大。为破解难题,在新凤河流域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的入河排口,建了新西凤渠湿地、安南支流湿地两处人工湿地。此外,还对沿线支流携带的面源污染,实行“先净化,再入新凤河”,保障新凤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质稳定达标。
走进南六环附近新凤河北岸的安南湿地,林木郁郁葱葱,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皱起涟漪,不少市民正在水边休闲、玩耍。
北控水务大兴区域公司总经理易明介绍,安南湿地占地近380亩,承担着净化新凤河流域下游雨水和再生水厂退水水质的重任,净化后,四类水能提升到三类,达到优良水质。
再生水自净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水中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让水一点点“活”起来。
如今的新凤河,河岸两边都是选用当地乡土植物建设的生态缓冲带,恢复了河流的自然岸线;沿河还能看见采用圆木等天然材料搭建的“鱼槽”,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
在新凤河生态修复经验基础上,北京市将“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探索了北方地区再生水补给河道生态修复路径。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四级调研员冯恺介绍,水生态包括水生生物群落以及相应的生存环境,生物类型涵盖浮游植物(如蓝藻、绿藻、硅藻等)、浮游动物(如轮虫、水溞等)、水生植物(如芦苇、菹草、金鱼藻等)、底栖动物(如水生昆虫、螺、贝、虾等),以及鱼类。
“水生态状况好不好,不仅要看水体是否清洁,还要看水里的生物是否丰富,有没有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等。”冯恺说,在水生态状况优良的河流、湖库,会形成相对稳定、完整的水生生物群落,就像一片“水下森林”,发挥维持水体清洁自净、提高水体景观与生态价值的作用。
从“清澈见底”向“鱼翔浅底”,北京市构建水生态调查监测网络,覆盖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水系的有水河流、湖泊及水库,初步摸清水生态“家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北京市累计调查到浮游植物134种,浮游动物231种,底栖动物284种,鱼类41种。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更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统筹,打造更多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景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用优良的生态环境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