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7月3日电 题:“把沂蒙精神带进1000所高校”
新华社记者杨文
今年27岁的李伟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目光炯炯有神。
6年前,还在上大学的李伟,成为“沂蒙精神百校行”志愿宣讲团发起人,组织临沂籍的大学生志愿者向全国高等院校宣讲沂蒙精神。如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他依然在和一些高校对接宣讲事宜。
“刚上大学时,一提起自己来自沂蒙革命老区,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你们那个地方是不是特别穷呀’,大家的印象不是先烈们的奉献,而是贫穷与落后,我很想改变他们对沂蒙老区的认识和看法。”李伟说。
以山东临沂为主要范围的沂蒙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故事都发生在临沂。”李伟决心把红色故事带进高校,让青年大学生了解沂蒙革命老区的历史。
李伟从高中起就加入公益组织,有丰富的志愿者经历。萌生了宣传家乡红色故事的想法后,身边不少学生积极响应。
活动初期并不顺利。志愿宣讲团副团长段诗韵说:“一开始在学校里发宣传小册子,有人领宣传册,也有人看了看就走了,效果不是很好。”
宣讲团调整思路,从学校的一些活动入手。他们通过老师申请场地,制作宣传沂蒙精神的纪录片,反复打磨演讲稿,拍摄微电影、短视频……越来越多学生了解了发生在沂蒙革命老区的故事,并主动加入宣讲。
李伟和团员还总结出宣讲经验:“上台紧张了,就盯着最后面看”“观众里找熟悉的人,和他们有目光交流”……
目前,“沂蒙精神百校行”志愿宣讲团结合思政课、主题党课等形式,已在全国70多个城市、300多所高校开展宣讲400余场,听众累计达4万余人,志愿者成员达到500多人。
宣讲团成员身上,有着沂蒙山区人朴实、开朗的独特气质。带有老区标签的他们,以青春的视角和语言,为年轻人和红色故事之间架起一座桥。
宣讲团如今已走进300多所高校,李伟的“小目标”已经完成。“虽然我已经毕业,但宣讲活动不会停止。宣讲团的下一个目标是把沂蒙精神带进1000所高校。”
沂蒙精神并不遥远。从“红嫂”后代到青年大学生,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沂蒙精神,经过一代代人的弘扬,历久弥新、绽放光芒。这是青春的接力,更是信仰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