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村72岁的烈士后代吴传寿家珍藏着两张照片。一张是10年前他在自家土坯房前拍的,身后是裸露的土墙、逼仄的木板门;另一张是他和现在住的二层半小楼的合影,身后是贴着瓷砖的外墙、双开的铝合金大门。
“过去全家5口人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每逢雨天就睡不踏实,怕屋倒了。现在家里楼上楼下共8个房间,多敞亮!”吴传寿说。
“10年前,大土楼村如其名,全村195栋房中有185栋是土坯房,其中不少还是20世纪30年代建的。”大土楼村村支书刘星星说。
大土楼村是赣南乡村的缩影。这里处处浸润着红色的记忆,也曾深陷贫困的泥淖。2011年,赣南171万农户中40%以上仍住在土坯房里。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不到1个月后,大土楼村就启动土坯房改造。
“村庄怎么规划”“户型怎么设计”“外墙用什么颜色”“每户补助多少钱”……镇村干部、赣州市建筑设计院派来的专家和村民们一起,先后开了10多次会,一一商议,还征求了在外务工村民的意见,最终确定方案、启动改造。
10年一瞬,山乡巨变。
一栋栋土楼被推倒,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如今,包括大土楼村在内,赣南69.52万户近300万群众的危旧土坯房早已完成改造,一个个村庄焕然一新、一排排新房鳞次栉比、一户户家庭圆了安居梦。
记者来到大土楼村,眼前是一栋栋黄色外墙、黑灰屋檐的楼房,水泥路通到村民家的门口,路两旁栽种着金桂、香樟等花木。村口的一座牌楼上,“大土楼新村”5个大字遒劲有力。“在村口牌楼上题写村名时,大伙提出加上一个‘新’字。我想,这既是和过去的告别,也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启。”刘星星说。
如今的大土楼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村里开起2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山里的茶叶、蜂蜜、笋干等土特产被销往全国各地。
“最多时这里一天接待了上万名游客,当天镇上农家乐的青菜都卖光了。”小布镇党委书记许德洋说,村民人均年收入10年来翻了3倍。
大土楼村中央,一座新建的公园中,今年栽下的18亩荷花已吐新绿,不久后朵朵花蕊将盛放。
吴传寿说:“未来,我们的日子将如荷花一样美好!” (记者李兴文、郭强、黄浩然)
新华社南昌6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