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东北—西南走向、纵贯800余里的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晋冀鲁豫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西柏坡、百团大战、大寨、红旗渠……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与这里息息相关。
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强调,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
新时代,太行革命老区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基础设施更完善,产业振兴有活力
今年“五一”前夕,记者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举目四望,群山苍翠,连排的“青水瓦、滴水檐、花格窗”式样太行山新民居令人眼前一亮。
“天气暖和起来,我得把小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年底来考察时,我们住的还是土坯房,到处透风。”村民唐宗秀说,近年来,村民住上了新民居,用上了自来水,村庄环境大大改善。
依托好山好水,2019年5月,骆驼湾正式启动民宿旅游项目,旅游年收入近2000万元。“总书记鼓励大伙‘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如今村民们拿租金、薪金、股金,人人有钱赚!”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说。
坐标北移,170公里外的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位于太行山的北部。
广灵县非遗产业园区“巧娘宫”合作社里,一根根不起眼的秸秆、柳条,在“巧娘”手里上下翻飞。
县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巧娘宫”合作社创始人刘金萍召集心灵手巧的妇女一块做编织品。如今,“巧娘宫”已吸纳周边乡镇1100多名妇女就业。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志杰认为,“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突出解决发展“好不好”的问题。在太行革命老区的广阔农村,正悄然酝酿着质的飞跃。
“现在推行统耕统收、统防统管的机械化‘托管’服务,辣椒产量和质量又上了个新台阶。”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万亩辣椒种植地,椒农马来贵高兴地说。
老区焕新,农民减负。这两年,屯留72万亩耕地,有80%都纳入全托管或半托管。效果有多明显?“全区农机具使用面积达到45万亩,亩均降低成本145元,亩均增产粮食150多公斤,服务主体年均增收7万元。”屯留区委书记翟卫华说。
科技助力生态修复,绿色点亮城市生活
太行革命老区地下资源丰富,也是山西能源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合之前,粗放的开采方式给老区造成了生态创伤。山西整合煤炭开采资源、成立晋能控股集团后,突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优化。”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存权说。
绿色开采的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优化开采方式。“把采矿产生的矸石等废弃物加上粉煤灰、劣质土、城市固体垃圾等,加工成膏状高浓度浆体,再通过管道输送到井下采空区,这就是充填开采。”位于长治市的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充填开采项目主管技术员郑帅亮介绍,绿色开采不仅降低了粉煤灰固废处理成本,还减轻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地表塌陷等问题。
绿水青山重回老区。早上7点半,河北省邯郸市市民杨元杰像往常一样,将沿龙洞珠泉、天鹅桥一路拍摄的白鹭照片通过微信发送给好友们。“矿山沉陷区变成了湿地公园,昔日的荒山变身南响堂森林公园,成为鸟类天堂……”说起这些年镜头里峰峰矿区的变化,杨元杰总有说不完的话。
丹河新城周边的鲜花竞相绽放,五谷山公园百亩花海花团锦簇……目前,山西省晋城市建成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270公里城市绿道,城市绿化覆盖率45.8%、城市绿地率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地处太行山北部,沟壑众多,可利用土地少。2018年开始,蔚县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公开招标选定山西大地控股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为蔚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单位,通过生态建设、耕地提质改造、产业植入等一系列“组合拳”,整治耕地面积3万余亩,完成沟道两侧荒山荒坡绿化面积3.75万余亩,惠及群众10万余人。“一湾碧水、两岸良田、满山林果”的景象初步显现,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荒滩变成了平展展的耕地,荒山穿上绿装,村里的路硬化了,自来水也进家了。”蔚县阳眷镇大台村村民马世忠高兴地说,县里还引进了油葵,铺设了灌溉管道,油葵花一开,好多人来这里旅游、拍照,“村民的收入就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
太行精神代代传,红色“引擎”动力足
从山西省阳泉市沿着天黎高速南下,太行绝壁风光在两侧不断后退。在晋中市左权县,从羊角乡政府所在地到左权将军纪念亭需要一个小时车程,前来缅怀的群众仍络绎不绝。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灰墙白瓦的平房中,毛泽东用过的办公桌、周恩来同志用过的书架等历史文物,静静地述说着那段戎马倥偬的岁月。山脚下西柏坡纪念馆展厅内,游客轻触屏幕便能翻阅当年的图像资料。
红色太行,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长治市武乡县围绕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红色旅游。一下高速公路,两边都是红色主题的路标、雕塑。八路军文化园、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里不仅有《反扫荡》《太行山》等大型实景剧演出,还有射击体验、坦克小火车等体验项目。武乡县境内的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已成为山西红色旅游的经典目的地。
武乡县党史办主任温海明说:“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就有4.1万人参加八路军,2.1万人为国捐躯。”红色旅游与绿色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让武乡县步入发展快车道。在该县小庄村,25眼土窑洞变身乡村风格浓郁的民宿酒店,受到游客青睐。“以前只能在家种地,现在在村里‘打零工’,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村民陈素萍说。
老区振兴,产业先行。2021年,《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发布,支持太行革命老区以产业促发展。
太行山下,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一家蔬菜工厂内一片忙碌。早6点,测温湿、察长势;晚10点,归集数据、改进水肥,负责番茄种植的王晓庆称自己是“新农人”。
去年底,王晓庆带着技术从北京回到辉县市老家,与当地的孟电集团一起,推行碳中和示范项目。按照作物温度和气肥需求,电厂的二氧化碳、余热等通过管道送到蔬菜工厂,让二氧化碳成为番茄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
工厂园区内,一束束番茄根茎从装满椰糖基质的圆盘里攀爬而出,伸向高空,叶片下是一串串番茄。这里的番茄6月底即批量上市。蔬菜工厂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全程数字化管理,既保证了质量,也提高了产量。
沿着太行山南麓,来到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魏家庄村,红旗渠一干渠穿村而过。近年来,魏家庄村靠着发展特色旅游业实现了乡村振兴,过去一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66万元。
“村集体经济由‘弱’到‘强’,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我们干劲更足了。”魏家庄村村民魏存昌计划着继续壮大他的采摘园。
山西平顺县西沟村
青山长青 村庄“上新”(喜看老区新变化)
本报记者 乔 栋
越往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边走,越深入太行山的脉络。沿着国道转十来道弯,西沟乡便出现在眼前。山依旧是石头山,水依然是浊漳水。路旁,申纪兰耕种过的那片玉米地,又翻腾出鲜嫩的绿。
60年前,以李顺达、申纪兰为代表的西沟人,在这片土地上背土上山、先易后难,栽了阴坡栽阳坡,硬是让这寸草不生的石头沟变成了绿水青山。改革开放后,西沟人又办起村办企业,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
农业互助合作,是西沟的名片。又一个10年过去,西沟村所在的平顺县脱了贫。从附近制高点金星峰俯瞰西沟,山花怒放,白墙民宅、阡陌交通点缀其间,现代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掰着手指头兴奋地告诉记者:“你看那42座香菇大棚和采摘园,还有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都是宝贝哩。”四季飘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根考说,光香菇大棚,就为村民人均每年增收两万元。
从西沟展览馆出来,顺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不一会,便行至血泪凹、革命岩。它们宛如太行大峡谷间的一串明珠,红色遗址和绿水青山融合在一起,给游客带来心灵震撼。平顺县委书记连树斌介绍:“我们建成了西沟村劳模文化园,带动了周边的东坪民宿基地、神龙湾村等地的乡村旅游。”
在互联网时代,西沟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西沟乡的太行数字示范基地,吸引了100多名年轻人返乡。作为电子商务示范县,平顺县在每个村都设有电商服务网点,打通了电商下乡的“最后一公里”。“以前在网上买东西,一周左右才能送到村里,现在基本是隔天到达。山里的连翘、党参、小米等农特产品,也通过电商走出了深山。”平顺县商务发展中心主任刘培培介绍。
傍晚时分,太行深处炊烟袅袅。从附近的数据标注基地下班回来,锅里热气腾腾的黑小米粥已成稠状。今年22岁的刘乐非、刘乐凡是一对双胞胎姐妹,2021年7月,姐妹俩成为基地的第一批员工。数据标注的工作让她们俩感到很新鲜。“我妈平时也看淘宝直播,我自豪地告诉她,这是您女儿工作的一部分。”刘乐非说。
在一代代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西沟已换了模样,焕发着勃勃生机。
河北内丘县岗底村
农技助力 智慧兴村(喜看老区新变化)
本报记者 张腾扬
初夏时节,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掩映在绿树青山之中。
岗底村长期以来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全村215户人家,荒山就有8000亩。1996年,“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到这里传授林果种植管理技术,助农致富增收,革命老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苹果园里,李保国教授的爱人郭素萍正带领团队给果农们介绍大苗建园的管理试验。2016年,李保国教授在果园里做试验,不承想试验田刚建起没多久,他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为完成大苗建园试验,郭素萍带着团队在此攻关,如今大苗建园技术已见成效,亩产达到2881.1公斤。
目前,岗底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吃上“科技饭”的岗底果农还赶上了“直播销货”的潮流。4月27日,岗底村一处果园内,村民刘海燕正手拿剪刀给果树疏果。在某视频平台拥有1.7万粉丝的她,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进行着直播。
2013年,刘海燕听取李保国教授的建议,从公公婆婆手里接下4亩果园,由超市经营者变身普通果农,现在“一天不见果园就想得慌”。每年10月,她的果园能结七八万个苹果,至少卖六七万元。
“过去,只有周边的村民过来采摘;有了短视频宣传,数百公里外的网友都会自驾来村子里采摘。”如今,很多快递公司都在岗底村设点,刘海燕的苹果卖到了全国各地,“我要运营好短视频账号,帮助更多果农扩大销路。”
近年来,岗底村推进太行山苹果特色小镇智慧旅游项目,利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手握一部手机,便可游遍岗底村。“我们村将继续运用新科技手段,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吃生态饭,走生态路,端金饭碗。”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
不竭的精神动力(一线感悟)
刘鑫焱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有个“马定夫村”。1943年,日伪军对这里发动袭击,八路军新编第10旅第30团政委马定夫奋勇抗敌:“有我们就有群众。”在人民军队的顽强抵御下,1000多名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马定夫伤重牺牲。为了纪念他,当地改名为“马定夫村”。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吕梁儿女,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培育和造就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精神,热血铸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朔州市右玉县,党员干部与群众一道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累计种树1.3亿多棵,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晋城市陵川县锡崖沟村,地处晋豫两省交界,高山深谷,几代人自力更生,用锤子、钎子在悬崖峭壁上“抠”出7.5公里的“挂壁公路”,也凿出了发展之路、幸福之路;长治市武乡县岭头村,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群众在电商扶贫的快车道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始终保持赤子情怀,才能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只有拼出来的幸福,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行走在太行革命老区,路旁的标语催人奋进,村村落落都在发展变化着。昂扬斗志、埋头苦干,历久弥新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必将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本版统筹:苏显龙 季健明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