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校园之窗

大连海事大学探索课程思政新方法:融合多元素 彰显专业“味” 发布时间:2022-06-05 来源:人民网 光明日报

“想要船舶柴油机稳定可靠地运行,必须靠燃油、滑油、冷却等各个工作系统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就像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乃至每一个中国人,都做到了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这么积极的成果。”在大连海事大学的一堂网络直播课上,该校轮机工程学院教师苏玉龙在讲授船舶柴油机知识时,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

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确定了《轮机概论》等数十门课程试点“课程思政”教学,其中大部分是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专业课、通识课。2021年,《轮机概论》入选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

“对于法学专业学生而言,《轮机概论》这门课程专业性很强,原以为会比较枯燥,但是老师把课程内容和我们熟悉的领域相结合,引导我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去理解。比如,老师从轮机工程领域前沿知识、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鼓励我们积极投身相关国际法律法规立法事业,为增强我国航运业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海商法专业2018级本科生姜晓运说。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初北平教授说,“我们要将思政的‘盐’适量、恰当地‘调味’进专业课、通识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孤岛困境”如何破解?实践育人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天然鸿沟”怎样跨越?这是大连海事大学在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中一直追寻探索、奋力书写的时代问卷。

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以协同理论为指引,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全面支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运作,打破长期以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之间的“孤岛现象”,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

与此同时,以特色理念为指引,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和综合运用特色思政元素,探索打造“红色+蓝色+绿色”的教育教学载体,重点涵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红色基因、海洋强国蓝色基因、生态科创绿色基因。

学校还以实效原则为指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改进方法,着力提升思政育人针对性、生动性、亲和力、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据了解,目前,大连海事大学共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7门;全校3109门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已融入思政教学元素,实现全覆盖,涌现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全国模范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打造出150余人组成的航母级思政课程团队和1500余名专业课教师组成的全员型思政课程队伍。大连海事大学学子的报国志向也变得更加宏远,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海洋、爱好科技,毕业后从事交通运输艰苦岗位和到不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在20%以上;研究生支教团23年如一日奔赴青海、西藏等地的9县17校开展扶贫支教,受到团中央和地方高度认可。

“基于协同理论、特色理念、实效原则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我们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融合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不仅全面提升了学校立德树人能力与水平,而且通过模式输出与经验分享,辐射带动了兄弟高校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培养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郑少南说。

(本报记者 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