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随着气温回升,清晨的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早早热闹起来。今年4月初动工的紫云自治县温泉小镇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村委会大厅里村支书黄恒礼正组织8个村民小组组长召开视频晨会。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我们每天都要组织排查汇总近期返乡人员数据信息。”通过村委会大屏幕,黄恒礼线上主持会议。
“我们组目前暂无返乡人员,但后天有1名村民因家中确有急事要处理,将从浙江台州返乡,我已将返紫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告知对方,需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对后续落实‘五天三检’、居家隔离政策等进行跟踪管控。”黄鹤营村打扒河组组长蒋应华说。
现在,在黄鹤营村,无论是在省内外还是田间地头,党员干部群众之间通过数据联通,轻松实现线上交流,不再受时空阻隔。
去年以来,借助中国电信的技术和平台力量,黄鹤营村积极探索搭建“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的数字乡村平台,在“兵支书”黄恒礼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带领下,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推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乡村建设更有“理”。
近几年,黄鹤营村依托其猫营河、打扒河环村而居、山川秀美的优势,2020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乡村旅游日渐红火。
“‘五一’期间,我们接待游客400多人次。借助数字乡村平台,我们通过云广播、安全监管功能,轻松实现景区内场景监管。”黄恒礼说,发现村民或游客违规垂钓等行为,可以通过云广播对其进行喊话劝导。当事人现场就能听到喊话,同时,村干部会立即赶往河道边,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在村委会带动下,黄鹤营村已有50多户村民自愿把家门口安装的摄像头和数字乡村平台连接起来,实时监控,更方便村支两委管理。
在作为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的板当镇硐口村,数字乡村平台则被运用到乡风文明建设中。
硐口村村民无须下载软件,只需关注“紫云微党建”后登录本村数字乡村平台,运用平台搭建的“文明随拍”功能,让宜居乡村创建从“突击式”转为“常态化”“普遍化”。
5月5日下午,1位住户未按规定,将车辆停放在进村的主干道上。由于车上无车主电话,村民发现后,立即通过“文明随拍”上报。
上报后,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立即在平台系统上接到有代办事项需处理的“系统提示”信息,随后,按照车牌信息登记找到车主。很快,车主将车辆挪走,上传已挪车照片反馈到系统,系统收到“处理完毕”指示后,形成处理闭环。
吴应超说,通过数字乡村“文明随拍”,让大家主动参与宜居乡村治理,也让干部群众互相监督,乡风文明渐成。
不仅如此,硐口村种有蓝莓1万亩,在蓝莓栽苗、管护关键时期,村干部将县里、镇里蓝莓产业专家和村民代表纳入“产业会商”板块,对蓝莓病虫害管理开展在线会诊等,让数字乡村平台得到更广泛应用,有效助力蓝莓等产业监管。
如今,在黄鹤营村、硐口村等乡村积极有效探索下,紫云数字乡村平台真正为实现基层减负,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数字乡村平台正在成为推动乡村基层有效自治的关键一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达 金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