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平昌2月15日电 题:隋文静与韩聪:因为彼此,追梦不止
新华社记者张寒、刘阳、严蕾
身侧是江陵冰上运动场临时搭起的颁奖台,一旁有各自身披国旗绕场而行的另两对选手,唯独隋文静和韩聪滑到了冰面中央,用花样滑冰的方式向四面看台上的观众一一致敬,然后面向彼此,鞠了一个无比郑重的躬。
这是平昌冬奥会这片冰面上结束的第二个花样滑冰项目,被视为中国双人滑新一代领军的“葱桶组合”以短节目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却因为自由滑单跳上的两处瑕疵稍有遗憾地摘得银牌。他们距离34岁的德国老将萨维琴科和她这个奥运赛季的新搭档马索特,只有0.43分的微弱差距。
节目终了时镇定,等待分数时微笑,一直对彼此演着“无所谓”的两个人,终于在不发奖牌的颁奖台上哭了出来。牵手十年,他们彼此之间最明白,这块银牌有多重,即便它不是金色的。
15岁的时候,韩聪第一次见到隋文静,他当时的反应是皱起眉,带着八分怀疑和十二分不情愿反问他的教练栾波:“这是我舞伴?”彼时在哈尔滨冰上运动基地,启蒙晚的隋文静除了身材娇小,看不出任何练花滑的优质潜力,韩聪记得她“扎着两个大辫子”,做着基础的滑行练习,“蹬左腿,然后抬老高,蹬右腿,又抬老高”。
三岁的差距那时根本就是少年与儿童的差别,韩聪一度觉得自己不止是多了一个搭档。“有时得看着她训练,得叫她吃饭,出国比赛得帮她拿东西,还得提醒她多穿衣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人打趣说他俩像父女,而22岁的隋文静还能在冬奥会的赛后混采区跟韩聪开起“爸爸,节日快乐”的玩笑。
不过,只要站上冰场,隋文静就完全是女版的拼命三郎。当年在哈尔滨,一块冰很多人用,温度又非常低,来不及浇冰的冰面就像是凝固版的黄土高坡,千沟万壑的,简单滑行都难得顺畅,隋文静却单跳抛跳照做,从无丁点迟疑。
韩聪一开始抛跳技术也不好,动不动就把舞伴摔在地上。“别的女孩摔完了都得调整一下,她每次拍拍冰碴子就滑过来,等我接着练。”
从小一起长大,生活中的隋文静可以在韩聪面前毫不掩饰地表达内心的任何情绪波动,这份友情可以是一言不合就争吵,也可以是无需和解就亲密如初;但到了冰面上,不管是比赛时还是训练中,曾经像女儿一样依赖韩聪的隋文静却大气包容得远超过她的年纪。
2009年,第一次登上国际赛场的隋韩成为那个赛季国际滑联青年组赛事的最大发现,白俄罗斯和德国的两站比赛中,他们都以甩开第二名20多分的成绩夺冠。东京举行的总决赛上,他们短节目和自由滑依然遥遥领先于亚军,严格的栾波却毫不留情地指出不完美之处,“韩聪,你那个抛跳出手太高了”。不等韩聪说话,隋文静先把责任揽了过去:“教练,是我的问题,我如果控制好了,就不会摔。”
就是这样嬉笑打闹着长大,又彼此尊重、支持着作为独立个体的搭档,隋韩在事业上也逐渐迎来更大的“成长”。
赢得过三届世青赛冠军的他们2010年兼项征战成年组就在中国杯大奖赛上获得亚军,美国站进入前三,首个成年赛季即入围总决赛并拿到第三名。
2012年年初,隋韩问鼎四大洲锦标赛冠军,那是他们参加的第一个成年组世界大赛。后来两人又在2014、2016和2017年三度加冕这一赛事,但直到2015年世锦赛摘银,隋韩才真正开始被视为低谷中的中国双人滑未来的脊梁。
如果说错过索契冬奥会曾是隋韩最大的遗憾,那么2016年波士顿世锦赛再度摘银后的那段经历,便是两人从“年少成名”到“一夜长大”的转折点。
那年5月,隋文静接受双脚韧带手术。韩聪永远记得她躺在床上被推进手术室时的表情。“她试图向我们微笑,但最终没做到,然后流下了眼泪。我能做的只有安慰,和在门外等她。”
他见过最勇敢的女孩,从没惧怕过任何困难、滑起冰来不怕死的隋文静,在被推进手术室前留给他的无奈表情,令韩聪在心里暗下了一个决心。
那台进行了四个小时的手术后,隋文静面对的是一个月的卧床休养和两个月的陆地康复,韩聪则在每周去医院陪她吃饭、散步之余,一个人埋头训练,练完男伴的计划再练女孩的,三个月里一天都没耽误。“有时候我会向别的组合借个女伴练托举,那女孩比小隋重,所以训练效果还不错。”
2016年夏天,韩聪带着术后的隋文静参加了一场表演,开始只是他一个人在冰上,编排却仍是双人滑的节目,他甚至做了个托举,一个人的托举。“最后,我推着她上冰,很多人都哭了。”2017年赫尔辛基世锦赛夺冠后的发布会上,韩聪讲起这段故事,在场的人都笑了,他也笑,还有小隋。
现在让韩聪回想,他想不起身边那个小女孩何时长成了冰迷眼中“女王范儿”的隋文静,但他记得二人携手奋斗的每一个点滴,记得奥运赛季前决定要演《图兰朵》时小隋坚定而兴奋的面庞。
冬奥会双人滑决赛这天,等待了四年的选手们仿佛集体“开挂”,纷纷刷新自己的赛季最高分,但即便两个跳跃跳“崩”仍滑到观众都起立鼓掌的,只有隋韩。作为领奖台上最年轻的一对,也许只因有韩聪在旁,隋文静那句“2022,你们等我”,才格外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