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传承文化 传递信心——他们眼中“博物馆的力量”(上)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的力量”,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何谓“博物馆的力量”?是穿越朝代更迭、千年不灭的实物见证,还是斑驳褪色、依旧熠熠生辉的青春印记?
在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里,在日益频繁的文明交流中,迸发着来自过去、当下与未来的磅礴力量。
文化传承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之际,由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承办的主题展览“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即将揭开面纱。崇阳铜鼓、秦公镈等文物将惊艳亮相,跨湖桥骨哨、楚季编钟等重要的音乐考古新发现也将逐一登场……
“这一展览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代表性音乐文物,完整梳理了我国早期乐器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礼乐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征。”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说。
近年来,诸如此类向各地博物馆邀约、借展而特设的大型主题展览并不在少数。全国各地文博单位呈现出种类齐全、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收藏多元的显著特点。
“博物馆的力量,源于文化的力量,来自时光的积淀。”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河南博物院立足文化内核,深入研究博物馆藏品、创新展示传统文化元素,让河南博物院更有力量,让传统文化更具活力。
在辽宁省沈阳,有一家独特的共青团博物馆,收藏有3000余件共青团奖章、证书和入团志愿书等。在玻璃展柜中,一个个奖章、奖牌,一份份发黄的入团志愿书、申请书,真实地诉说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的百年历史征程。
今年68岁的陆君祥是一名退休的党校教师,酷爱收藏的他经过多年收集筹建了这家共青团博物馆,在家人的协助整理下,把3000多件关于共青团历史的藏品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进行展示。
“在藏品中能清晰地看到共青团员百年不变的初心和家国情怀。”陆君祥说,希望这家博物馆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获得前进的力量,坚守初心和使命,走好自己的成才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均衡发展,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中国建筑科技馆近日收到46幅《百年武汉老建筑》系列作品,并将作为展览补充内容常设展出。在武汉市中心,这座开馆不到两年的年轻博物馆已累计接待观众近50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卡”地。
武汉市民刘先生在参观后说:“中国地大物博,建筑风格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也各不相同。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们不仅能够以轻松的多媒体方式接受建筑的科普学习,观摩建筑模型,还能从另一个角度观赏老建筑之美。”
交流互鉴的力量逐渐深入人心
博物馆不仅是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机构,也是珍藏着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开展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平台。
成都平原的水泽孕育了灿烂又独特的古蜀文明,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接续努力,让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遗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近年来,金沙遗址博物馆以“金沙-古蜀文明”为依托,深化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古蜀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纵向和横向对比,至今已联合国内外30余所文博机构,举办了数十个专题展览,向世界展示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世界代表性古代文明的展品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姚菲感慨万千。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文物开始走出国门,赴境外知名博物馆参展,成为我国对外交流最活跃的省份之一。2012年以来,湖北省博在美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文物外展33项,并引进意大利、新加坡、美国、捷克等10个国家展览37项。
“博物馆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在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发挥着巨大的力量。”方勤说。
展示形式日益丰富、对外交流硕果累累,当今博物馆已高频次地成为“国家文化客厅”,充分发挥文物“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和力量。通过举办进出境精品展览,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80岁的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在谈到“博物馆的力量”时说:“我平生皆乐于造访文物胜迹与博物馆,博物馆所营造的文化场景,使人沉醉于历史现场感,更是激发民族之独特审美情感。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中华文化,有赖于博物馆的力量,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执笔记者:喻珮,参与记者:童芳、孙仁斌、罗鑫、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