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中华文苑

《辽河人家》王非笑(长篇小说连载五十七) 发布时间:2022-04-22 来源:中华风采

尕秃子没文化,小时候干啥都听他老叔赵广信的。这回二叔家三个当老板的财主请他给操办二叔的八十大寿,怎么办他可就拿不准定盘星了。他就得请他认为最有本事的老叔做幕后指挥,出谋划策。所以赵解放前脚走,他后脚就跑到县城,找他老叔赵广信讨教给他二叔办寿的事儿。

赵广信一听尕秃子牵头张罗给他二叔办寿,觉得这小子还有点儿人味儿,就帮他策划一番。计划能来多少人祝寿,得办多少桌酒席,谁负责办席,谁负责请客(QIE),谁雇厨师、礼仪主持、乐队,谁负责设账桌接礼……这一切事宜,要没有他老叔,尕秃子长这大没操办过大事儿,还真登不开套。赵广信说一项尕秃子指派一个人,酒席当然是跟二叔一锅叫马勺的俩儿子抗美和援朝的事儿。厨师就请华家窝堡的张大勺,人家是包办酒席的专业户儿,人手和设备都是配套的。主持人可得老叔在县城请个高手,乡下那些屯不错支客人见不得二叔那些有头有脸的儿子和儿媳妇儿。账桌不能用他们家人,收礼金就用大胖儿媳妇儿小丽,这孩子小账儿来的快,还靠勺。写礼账得请个教书先生,就用潘校长,他的字写的好。策划好了,尕秃子回去就开始运作。

乡下办席主要是大鱼大肉。抗美和援朝早就留个心眼儿,大哥尕秃子不出头自己家也要为老爹办寿,早早就喂了两口只喂粮食不喂任何添加剂的大肥猪,还养了一群小笨鸡儿,卖了两只小肥羊儿……都是绿色食品。厨师来了现宰杀,一码上新鲜肉。其他山珍海味,新鲜蔬菜,啤酒白酒,都是大老板赵解放由省城采办,专车送到元宝屯。

尕秃子回来就把张大勺号下了。晚了怕被别人请去。

下请柬的事儿,赵广信有招法,二哥二嫂的儿子孙子不用请。主要是在外地的兄弟姐妹和侄男哥女,赵广信只需给三哥四哥打电话,自己带自己的闺女儿子来给二大爷祝寿。这招儿可真高,保证本家族百十口人都能到场。外人不请别人,只请王老党的遗孀张秀英和她的后老伴儿潘校长潘晓鸣。二哥的指导员刘鎏是赵解放的老丈人,不请自到。

正月初六初七两天,二哥二嫂的七郎八虎就陆续到齐了。七个儿子七个儿媳妇儿不算,还带个干孙子王小宝和干孙子媳妇儿,凑足了七郎八虎,这二老太太可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太君了。因为老妈和大嫂都走了,二嫂小花儿自然升到元宝屯赵氏家族最德高望重的老太君之位。

初六一早儿,老儿子赵卫国和老儿媳妇儿崔茗就开这宝马轿车,拉着录像摄影器材赶到家了。他们俩大学毕业就领证结婚了,赵卫国接过老丈人的古玩店,当了大老板。崔老板两口子后继有人,当了甩手掌柜的,开始了国内国外游山玩儿水的日子。崔茗到底还是与赵卫国夫妻同床异梦,不管古玩店的事儿,考取了京城一家媒体当了记者。这回老爷子八十大寿,她以记者的身份出席。

赵卫国卸完录像摄影设备,就接到了六哥赵保家的电话,他和王小宝领着媳妇儿四个军官乘高铁到沈阳了,半小时后抵达县城西客站,让他开宝马接站。哥儿俩早就约好初六到家,没曾想高铁速度这么高!他就是出门就上高速公路玩儿命的蹽,也蹽不过高速火车。不过赶不上也不能认输,宝马也不慢,咋叫宝马呢!沈阳到县城三百华里,元宝屯到县城七十华里,高速公路不堵车,可以超速行驶,他还真就在火车进站前两分钟赶到了西客站。

高铁下车的人还真不少,大多是远道儿而来为爹妈或爷爷奶奶办六十六大寿的孝子贤孙。人们都出站了,两位年轻的高级军官领两位靓丽的女军官风度翩翩地走出候车室。赵卫国先抱住六哥转一圈儿,又抱住王小宝转一圈儿,才不伦不类地给二位女军官敬个军礼:“嫂子们好!”虽然没见过面,也早就知道了她们是嫂子了。保家和卫国与王小宝早就各论各叫,王小宝管赵广义叫干爷爷,因为赵广义是爷爷王宝山的连长,是爹爹王大宝的干爹,自然是自己的干爷爷。何况是赵爷爷逼着自己完成学业,实现了自己从军的梦想,这干爷爷可比别人的亲爷爷要亲千百倍喽!然而,他跟赵保家、赵卫国是同龄人,他们一直称兄道弟,站了赵家八虎之位。赵卫国敬礼问候完,嫂子们还礼:“赵老板好!”她们也早就知道赵保家的老弟赵卫国大学毕业又考了个硕士学位,可他没端铁饭碗,却接了老丈人的珠宝古玩店,当上了大老板,成了百万富翁。都敬礼问候完了他才彬彬有礼地问道:“请问那位是我六嫂?”

“哈哈哈……”四个人都笑了。没用介绍,赵保家挎上自己的夫人,赵卫国才分清家人和外人,又恭恭敬敬深施一礼:“拜见六嫂。”

“记者呢?”六嫂知道这身兼作家和记者两个头衔儿的妯娌是才女,好想见面。

“扔家了,为老爹筹划着装呢!她特意为老爹老妈买的唐装。”赵伟国说。

四个人上了赵老板驾驭的宝马,一路风驰电制很快到了家。这俩不念清华上军校的学子,到了培养将军的学府就被两位靓丽的女同学号上了,开始都没分谁是谁的朋友,四个人同出同入,以后逐渐加深感情才确认自己的对象。他们都是高分考入军校的,励志军事科学。两位校花都是将军的女儿,四人毕业又同时分到一个军事科研单位当了设计师。单位的地址和名称都是军事秘密,别说老疙瘩,就是爹妈也不能告诉。这军事秘密赵广义太明白了,他告诫所有家人谁也不许打听老六的事儿。现在他们都是校官了,离将军只一步之遥。他们也和老疙瘩一样,暂时不要孩子,所以赵广义七个儿子只有一个孙女,四个孙子。因为儿子们都赶上了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基本国策时代。

他们到家,儿媳妇儿拜见公婆,王小宝夫妇拜见爷爷奶奶,四个小媳妇儿这个梯队先到齐了。两位女军官和一个女才子,不能说孰高孰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惺惺相惜。她们却没有一点儿小看四嫂五嫂这乡下女人的的心态,因为是这二位妯娌在老人膝前替他们尽孝。孙氏姐妹这些年在二大佰嫂刘胜利的栽培下,跟丈夫一路打拼,有钱了,也就有了见识。所以,见了两位军官和女才子也不感到自惭形秽,落落大方地接待他们,亲亲热热欢聚一堂。老娘见四位小媳妇儿如此相敬如宾,心说:“这可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初七,第一梯队三个大儿子媳妇儿也提前一天回来了,他们都是一家三口开车回来的。老大赵抗战两口子都是专家学者,在专家门诊一线上救死扶伤。昨天,大年初六在家休息,还被指名道姓请到病房抢救一位省委领导干部,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还能做十年高官,这是何等神圣的职业啊!这可是妈妈自幼让他背汤头歌最希望的呀!所以,两口子都成了医学方面的书呆子,谁也不会开车,是女儿赵金枝开车拉他们回来给爷爷祝寿的。女儿也是医科大毕业留校任教的,快三十岁了,升到副教授还没有男朋友,成为爷爷奶奶的一块心病,她爹妈可从来没寻思过她的婚事,用自己的工资为女儿买了一辆她最喜欢的宝马。到家一看和她小老叔儿的宝马一模一样,爷俩立刻开上高速公路飙车。原来小老老爷子进城接大老老爷子赵广信夫妇和他们的音响设备,因为定的他们出乐队助兴。赵广信的大儿子大女儿自己都有车,他们拉着上大学的弟弟妹妹回家给二大爷拜寿。女教授去接二叔的老丈人,她应该叫老爷的刘鎏和他的保姆转正的后姥姥。大老板赵解放夫妇最低调,数他有钱,数他的车档次低,两口子平时遥哪儿联系业务就开一辆沈阳产的金杯牌面包儿车。省委干部赵建国夫妇开一辆红旗,是按级别配的公车。

晚上,三爷儿赵广礼夫妇,四爷儿赵广智夫妇,一家开好几辆轿子把闺女儿子孙子孙女都带回来了,给二老爷子拜寿。板儿厂大院儿成了停车场,高档的,中档的,一般的轿子,面包车……停一当院子。红的,白的,黑的……形形色色的轿车引来元宝屯的孩子大人都到板儿厂来看车展。

人们说这赵八路苦尽甘来,也是赵家祖辈行善积的阴德。也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赵八路这辈子应验了。”七个儿子不用说了,从小看着他们长大的。这七个儿媳妇儿,孙氏姐妹都是元宝屯头排媳妇儿。那些当专家的,当记者作家的,在省里当干部的,在部队当校官的儿媳妇儿,可让元宝屯人开眼了。

初八早晨,人客(QIE)基本到齐了。厨师只负责中午的酒席,这么多人的早餐还得自家筹办。好在孙氏姐妹有给板儿厂工人做饭的经验,她们起早蒸一大锅馒头,炖一大锅辽河套地区最上讲究的家常菜猪肉炖粉条子。坐堂客(QIE)不管有多高的身份,多体面的岗位,都是家人。先吃一顿自家工厂食堂的大锅饭,尝尝家的味道,这帮人吃的可够香的了!老哥儿几个少哥儿几个都是吃这饭菜长大的,一边吃一边忆当年。最有新鲜感的是赵保家和王小宝的两位夫人,她们都是将军的女儿,头一回吃乡下的饭菜,比将军的家宴和军营的伙食别是一番风味和香甜。那崔茗虽然自幼锦衣玉食,跟赵卫国这么些年,二人食宿都是赵卫国打理,品尝孙氏姐妹的厨艺,更有家的感觉。三爷儿,四爷儿那邦人更不应说了,猪肉炖粉条子吃的都忘了晌午坐席了。

吃完早饭,尕秃子赵金祥就把他那班人马刀枪儿带过来了。他们老哥儿仨,少哥儿六个,龙虎彪豹四个孙子还有大胖儿和二胖子三胖子四胖子四个重孙子,尕秃子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小辈儿大老爷子了。他们这辈儿别人都没孙子,只两代人,他整出四代人,别说赵家,整个元宝屯也是最牛的!

老大老爷子没了,这少大老爷子尕秃子可就呼风唤雨了。所有的粗拉儿活儿都是他这帮人干,干不过来三爷儿四爷儿那些打工族熟悉农村活儿的就伸手儿。厨师来了就忙活中午的寿宴,这厨师自带一班配套的人马个个都是光屁股奶孩子撒楞手儿。中午说声开席,上菜的上菜,上酒的上酒,服务员都是人家专业的,不用家人伸手儿。

正式拜寿还没开始,老疙瘩赵卫国就配合他当记者的媳妇儿崔茗忙活起来了。先录像后摄影,人太多这全家福一次照不下,赵卫国出主意一家一家地拍照。老辈大老爷子大老太太没了,他们这股儿就由少辈大老爷子赵金祥召集他们四世同堂照全家福。老哥儿五个老辈老爷子,数他们这股人多。这帮机耕大户的庄稼汉子,个个虎背熊腰,五大三粗,可让城里来的青少年开眼了。前排坐着老哥儿仨三对老夫妻,身后站着龙虎彪豹和金山金海的儿子六对小夫妻。大胖领着媳妇儿和二胖子三胖子四胖子在爷爷奶奶们前面席地而坐。排好座次崔茗就开始抢镜头,拿下第一张全家福。

大老爷子这股全家福照完了,就是三老爷子和四老爷子分别领他们的儿子孙子照全家福。老老爷子赵广信的全家福最有意思,老两口领四个孩子加上大儿媳妇儿和大姑爷儿一共才八位,小儿子和小女儿大学毕业还没结婚。他们的全家福按乐队造型,爹爹打架子鼓,妈妈操电子琴。像当年走穴在歌厅表演一样,别开生面。

最后才是主角二老爷子的全家福,这可是最气派的全家福。首先是赵八路赵广义穿上压箱底儿的老军装,没穿老儿媳妇儿特意给他买的大红唐装,胸前挂满军功章,老伴儿可是老儿媳妇儿用鲜艳的盛装包装的。这雄赳赳气昂昂的赵八路跨个花枝招展的老太婆,在儿孙们的簇拥下,成为亮点。七郎八虎不问身价,不论职位,只按顺序雁翅排开。大孙女站在爷爷奶奶身后,四个孙子辉煌在左,灿烂在右。最显眼的是四位现役校官,他们的军装和老八路的传统军装演绎着时代的沧桑。别看他们人数不多,质量可是最高的。祖孙三代二十三口全家福,给赵八路赵广义叱咤风云又坎坎坷坷的人生和他的妻子小花儿相夫教子贤孝持家的生平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后拍照一张不是全家福,而是记者兼作家崔茗让赵卫国把赵广信、刘鎏、潘晓鸣三位作家聚拢来与穿一身旧军装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赵广义和四位年轻校官的合影。因为他们都和抗美援朝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怀。他们集体创作的《金达莱》出版了,是崔茗帮助打通某出版社的关节,使这部反映抗美援朝圣战的光辉著作问世了,给后人留下一部宝贵的精神遗产。

照完相就开始拜寿了,这回是尕秃子指点主持人按顺序拜寿。主持宣布切蛋糕,吹蜡烛,赵广信一家就开始周而复始地演奏《祝你生日快乐》,全场演唱。接着是别开生面的上寿,重孙子大胖媳妇儿小丽抱个大纸壳箱子,像选举投票箱一样,装上寿的红包,潘校长负责接过红包往箱子里投。老寿星不缺钱,子子孙孙们要的就是这喜庆气氛。先是自己的儿子们和干孙子王小宝七郎八虎八对儿夫妇上寿,一人一份红包都装得鼓鼓的,细心人猜想可能是五位数。二一拨是大老爷子一股儿人,尕秃子带队上寿,这红包儿可就薄厚不等了,预先都沟通好了,儿子辈儿一千,孙子辈儿五百,最少的是三老爷子、四老爷子、老老爷子一人一百,表示表示就中。都是按顺序,一家一家祝寿。家人完了是亲友,都上完寿,就开始了寿宴,举杯同庆。

潘晓鸣和小丽可没入席,他们那一箱子红包得销放了。小花儿领他们到屋里将红包儿一一开封,入账。先开厚的,一包一万,八对儿夫妻就是十六万,赶上贪官办寿了!侄男哥女亲友,一千的,五百的,三百二百一百的,划拉划拉四万多,共计二十多万。县长办寿账桌上也不敢收这么多礼金,政策这么严,那个大官儿还敢设宴敛财?赵八路是大侄儿给他张罗的,拿大头儿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媳妇儿。其他侄男哥女亲友千八百的虽然在元宝屯来说,是冒高儿的寿礼了,但与儿子们比只是零头儿。儿子媳妇儿腰包儿都鼓鼓儿的,给老爹八十大寿上寿万八千的,不过是小菜儿一碟儿。

寿宴结束,人客(QIE)散尽,三老爷子,四老爷子,老老爷子老哥儿仨也带着自己那波人马,打道回府了,客(QIE)走主人安。

赵广义没让儿子孙子们走,还有刘鎏夫妇,潘晓鸣夫妇,王小宝夫妇。儿孙亲朋故友凑齐了不容易,赵八路谋划明天一早带领家下男丁庄严地升一回旗!

 

     

                              六 十   升旗

 

他们在静静的辽河边上赶着自己的牛群,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中国人的伟大梦想。他们

用生命谱写一曲静静的辽河英雄救美的爱的赞歌。

 

老叔赵广信年前就通知赵卫国,说是赵家的少辈儿赵大爷儿尕秃子赵金祥张罗给二老爷子赵八路赵广义操办八十大寿。要招集本支一百多口子子孙孙正月初八都回元宝屯给二老爷子祝寿。

赵广信是老辈儿老老爷子,赵卫国是少辈儿老老爷子。赵卫国打小儿除了听妈妈的话,就听老叔的话。接到老叔的电话他就猜想,说是本家大哥尕秃子赵金祥张罗给他二叔办寿,幕后策划人一定是老辈儿老老爷子赵广信。这爷儿俩小时候无论干啥好事儿坏事儿,都是老叔装枪大侄儿放。老叔说大侄儿让他通知全体族人大小孩伢正月初八都要回元宝屯来给二老爷子祝寿,老叔的通知不啻皇家圣旨,谁敢不来!

赵卫国琢磨这祝寿活动,爹爹一定少不了要安排一次升旗。因为每当重大节日,爹爹都要领着在身边儿的儿子孙子升旗。在别人看来,赵八路因为对国家有功而没得到功臣待遇,精神受了刺激,才像精神病似的戴上军功章穿上旧军装,魔魔怔怔地领着儿子孙子在院里升旗。只有妻儿深知老英雄心中永远飘扬着一面红旗。这次给爹爹祝寿一定要陪爹爹好好升一次旗。让爹爹心中的红旗更鲜艳,让后人更进一步理解这红旗的内涵。所以,他先跟当记者的妻子说明此事,让她搞一面新的五星红旗。升旗要唱国歌,爹爹除了升旗要带领儿子孙子唱国歌,平时还爱哼唱老老年儿的红歌儿。最爱哼唱的两支歌儿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他让崔茗带上音响设备,多录几首红歌儿,让爹爹的升旗活动搞的更尽兴。

果不其然,祝寿的都走了,爹爹把自己的儿子孙子干孙子还有赵广信夫妇,刘鎏夫妇,潘晓鸣夫妇留下,搞一次全员升旗活动,再让他们走。为了把这次升旗搞的更加隆重,赵卫国和崔茗夫妻俩与四位搞军事工程的校官头天晚上就把升旗设备进行了改装。原来升旗都是让儿子用绳子把旗拉上去,然后站好队向国旗行军礼,唱国歌。这次,军官们都是学工科的,毫不费力就安装了自动升旗装备。为了明天一早升旗顺利进行,先试车。赵保家按电钮,崔茗放国歌音乐。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着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如同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升国旗,唱国歌。赵八路在院子里升好几十年旗,这回有本事的儿子搞起自动升旗,音响伴奏,老八路的心也跟着升腾起来。

翌日,朝霞满天,晴空万里,赵八路院里响起久违了的东方红乐章。赵八路赵广义身着旧军装,胸前挂满军功章,率领七个儿子,四个孙子,一个干孙子,列队升旗。

历来都是赵八路领着儿子孙子升旗,队伍里从来没有女人,连老八路的妻子小花儿也只能站在旁边儿观光。今天,却有两名女兵参加升旗,她们是赵保家的媳妇儿和王小宝的媳妇儿。因为她们和丈夫一样佩戴着校官的军衔,她们是正规军人。连当教授的孙女,当记者的老儿媳妇儿都无此殊荣。只有四个孙子笔挺的站在队伍前边儿像模像样儿地跟着爷爷向国旗敬礼,高唱国歌。因为他们会走路就跟着爷爷升旗唱歌。他们的动作跟他们的爹爹一样娴熟,都是老八路培训出来的。已经上中学的两个小孙子见了四位军官,心生敬意,对爷爷说:“爷爷,我们俩高中毕业,也考军校!像六叔一样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赵八路心中坦然,后继有人喽!

大孙女和老二媳妇儿虽然没列队,她们可是主角。一个录影,一个摄像,她们是真正的记者,和摄影师。她们要尽善尽美的留下老八路和他的子孙最珍贵最完美的画面,收录在家族史册中。

为了观光赵八路升旗,赵广信、刘鎏、潘晓鸣这三套马车及他们的夫人都没走,他们站在尕秃子赵金祥率领的坚守在元宝屯的赵氏机耕种田大户队伍中观礼。他们虽然没有行军礼,却都跟着唱国歌。

尕秃子和其他观礼的家人只不过是看热闹,和其他元宝屯来看赵八路升旗热闹的人们不同的是,他们是家人。

而赵广信、刘鎏、潘晓鸣三位业余作家,可对这奇特的升旗活动,产生了无边的联想。首先让他们想到的是老兵赵八路赵广义这七个儿子的名字,不单单是对战争岁月,对战斗生活,对牺牲的战友的纪念。抗战、解放、建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升国旗,唱国歌,标志着老兵心中永远飘扬着一面红旗,并要将这面红旗在子子孙孙中传承下去。

崔茗受赵卫国的指使,接连放音乐。唱完《国歌》唱《五星红旗迎大风飘扬》,接着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后唱了好久好久没人唱过,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很少有人听到的,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天天唱的《社会主义好》。这三首红歌是赵八路放牛时经常哼唱的,赵卫国也跟着爹爹哼唱过的,所以他点了这三首歌,没想到在场的老年人都跟着欢快地唱起来,因为当年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会唱这三首歌。

升完国旗,唱完国歌,有伴奏带领唱,家人和元宝屯来看热闹的人们都跟着唱起来。前两首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人们还经常在电视里听到过。最后一首《社会主义好》可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不但没人唱,就是在电视上和收音机里也看不见听不到了。所以,四个孙子辉、煌、灿、烂,和他们的同龄人没有一个会唱的,也没有一个人听到过这么好听的歌儿。可老年人,不管是男女,也不管是老少,都是从人民公社唱到打倒四人帮。这《社会主义好》的歌词,这《社会主义好》的旋律,过来的人们一辈子也忘不了。所以,不管是列队升旗的,还是观礼看热闹的,都齐声跟着伴奏带高歌。连三位业余作家都忘了联想,跟着忘情地高唱《社会主义好》。唱歌儿的人们只顾高兴地唱,自己都不知道唱歌儿时想的啥?

只有赵广义和刘鎏两位老八路一边儿唱,一边儿想着改革开放不管到哪一步,也是社会主义好!

赵广信和潘晓鸣在唱着《社会主义好》的同时,看着那不会唱的赵八路的四个孙子辉、煌、灿、烂好奇地看着大人都唱,不知道大人为什么都这么熟悉这首歌儿?为什么都唱的这么好?又开始了作家的思考,老八路的抗战、解放、建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七个儿子标志着祖国的百年沧桑,他这辉、煌、灿、烂可就象征着祖国的未来了。

升完旗,唱完歌,吃完早饭,远道的儿子孙子们和宾客们都走了。赵八路赵广义的八十大寿庆典落下帷幕,他和老妻小花儿仍然不跟城市里那些儿子们进省城或京城去住儿子们在沈阳和北京给他们买的高楼,不去享受儿子们给他们雇的保姆的呵护。他们在元宝屯还有俩开板儿厂的儿子,还有俩可爱的长大励志当兵的小孙子。他们还有自己的奶牛场,还能创收,还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们绝不离开元宝屯,绝不离开辽河套的黑土地。他们要在静静的辽河边儿上,赶着自己的牛群,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中国人的伟大梦想。他们用生命谱写一曲静静的辽河英雄救美爱的赞歌。

 

 

  540000字)2016523日草于金月湖畔非笑堂。

                     63日整理于金月湖畔非笑堂。

作者简介:

王非笑,本名王和。1939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农家。1963年毕业于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分配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钢厂工作。1971年调回老家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汽车队修车钣金电焊工,1984年调昌图县文化局剧目室任专业编剧。1999年退休。退休后开始写乡俗长篇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婆婆丁》(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墙头草》《昙花》《毛毛狗》《静静的辽河》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