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军事天地

围观一场特战队员“海选” 发布时间:2022-04-20 来源:人民网 解放军报

一天内,兰钊昆接了100多个电话。

虽然事先有心理准备,这位第77集团军某特战旅人力资源科干事还是直呼“没想到”。

“特战部队广揽精英,邀你一起加入,凡符合基本条件的战友均可自愿报名。”1月20日,第77集团军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一则在集团军内部选调特战队员的公告。公告的末尾,附上了兰钊昆的电话号码。

这则公告一出,官兵们便相互转告:特战旅要“海选”了!

“没错,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报名”“是的,不需要营连推荐”“通过淘汰选拔后就会下达兵员调动命令”……尽管来电咨询的内容大都明晰地写在报名须知上,但大家第一次看到选拔公告,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疑惑。

那段时间,尽管对着电话说得唇焦口燥、声音沙哑,但战友们高涨的热情让兰钊昆难掩兴奋:“从‘海选’引起的反响看,我们这次干对了。”

一场怎样的“海选”

在第77集团军某特战旅调研采访,记者看到了这则“海选”公告。不到200字的“选调指南”上,列出了报名所需的基本条件。

看到这些条件,记者不禁心生疑虑:“都说特战队员是‘尖刀上的刀尖’,这些标准是否过于简单了?”

“我们有过同样的顾虑。”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在确定报名标准的时候,他们曾举棋不定,不知道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门槛”——标准太高,怕符合者寥寥无几;标准太低,又怕招来的差距大。

“其实,标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在讨论中,某特战营营长李刚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过去特战基础训练所淘汰的士兵中,不少人的考核标准甚至可以达到优秀。他们退出的原因,往往是吃不了特种兵的这份“苦”。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并非要招募现成的特战队员,而是要招揽一批想要成为特种兵的‘种子’。”经过反复斟酌,他们终于统一意见:按照成为一名特战队员最基本的标准,设定报名条件。

对照最终发布的公告,李刚向记者逐条解释了每项标准的含义:自愿服役至下一个军衔级别,是为了保证特战岗位兵员结构长期稳定;无训练伤病史、心理疾病史和恐高症,是基于遂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需要;而身高、学历要求,则是出于能够操作部分武器装备考虑;至于基础体能成绩,考虑到特战队员的训练强度,故将标准设定为步兵专业考核“优秀”分数线。

“对于训练尖子而言,想要满足这些标准并不难。”李刚话锋一转,“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为一名特战队员很容易。”

正说着,李刚向记者展示了80名入围者将要参加的“猎人集训”方案。在接下来1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从未经历过特战专业训练的战友们将要完成40余项课目训练,其中包括极限体能、极限生存、极限心理等诸多极限训练内容。

“无法完成训练,淘汰!考核不合格,淘汰!意志薄弱,淘汰!”李刚说,“猎人集训”是特种兵培养周期中淘汰率最高的一个环节,想成为一名特战队员必须迈过这道坎。以往总会有人因受不了种种训练之苦,而选择放弃。

“你认为在这次集训中,会不会有人中途退出?”面对记者的发问,李刚皱着眉头思索了几秒,随后大手一挥:“应该没有。不,肯定没有!”

“如此有信心?”记者问。

“我们拭目以待!”李刚说。

“海选”因何举行

培养一名特战队员有多难?该特战旅训练营教导员杨华茂很有发言权。

“没有谁生来就是特种兵。”杨华茂告诉记者,特战岗位对官兵的体能、技能、智能综合要求极高,分配到特战旅的新兵需要先在训练营接受特战基础训练,通过一系列极为严苛的考核后,才能被编入特战营。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年时间,最后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新兵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对此,杨华茂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给你一块矿石,你要一点点冶炼,才能把它锻造成一把锋利的尖刀。”

特战队员培养周期长、产出少所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特战岗位长期存在人才缺口。为填补这一缺口,该特战旅此前的做法是“掐尖”:即协调友邻单位推荐选送军事基础素质拔尖的士兵,经集团军机关批准后调动补充到特战旅。

“这就好比等别人炼出‘好钢’后,我们直接拿来做‘刀尖’。”正说着, 该特战旅人力资源科科长游洲两手一摊,“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游洲告诉记者,以往他们去友邻单位“掐尖”,不少营连都会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生怕本单位的训练尖子被“偷”走。“这也不难理解。”游洲苦笑着说,“有谁肯把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拱手让人呢?”

“能否改‘友邻单位推荐’为‘士兵自愿报名’呢?这样一来能够让有意向成为特种兵的战士,越过营连设置的门槛直接报名。”就这样,一个新的兵员调配方式在游洲的脑海中萌生。按他的话来讲,就是要发布一则“海选”公告,像招揽贤才那样广招特战队员。

经过数月调研、论证和酝酿,今年年初,发布公告的想法最终形成一份《兵员调配建议方案》,并以特战旅党委的名义,呈递到集团军领导案头。

“这样的做法有无政策支持?”“若是把尖子‘掐’给了特战旅,会不会对其他单位建设带来不利影响?”随后的论证环节中,有人提出疑问。

“根据相关规定,集团军有权限调配内部兵员”“此次兵员调配涉及面很窄,其带来的影响并不大”……经过深入研究,发布公告的建议最终获得通过。

“人力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合理调配,把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该集团军一名领导说,包含探索优化兵员配置在内的一系列课题,已在去年被他们纳入“集团军党委高质量发展5年规划”。这场“海选”,便是他们的一次有益探索。

“海选”召唤了什么

初春,该特战旅训练场上,一座冰封了整个冬季的水塘悄然解冻。

凌晨3点,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80名通过“海选”步入特战旅大门的准特战队员们,从温暖的被窝里一跃而出,跳进冰冷刺骨的水塘,接受抗寒冷训练。

这是“猎人集训”中的一项内容。在这场被特战旅官兵称作“就是铁人进来也要掉层皮”的集训中,类似的训练课目不少。

“从前来报名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我没想到会这么苦!”每天20个小时的超负荷训练,让上等兵苏鹏飞极度疲惫。一次长途负重奔袭,他跑着跑着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作为代价,他的脸上留下一处巴掌大的挫伤。

对于这群准特战队员们而言,睡眠是稀缺品,果腹同样是奢望:在集训队,开饭就像开盲盒,谁也不知道发到手中的补给箱中装着什么。

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种种痛苦,准特战队员们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没人逼你留在这里,只要把臂章埋了,你随时可以离开!”每天训练结束后,集训负责人吴佳桦都会对准特战队员们激将一番。

这位参加过委内瑞拉特种作战学院“猎人集训”的作训参谋,深知激将法的意义。按照集训规则,只要无法继续坚持,准特战队员们便可以将“特种兵”臂章,埋进营区内一片被称之为“墓地”的园子里,随后退出“猎人集训”。与此同时,他也将失去成为一名特种兵的资格。

在这片“墓地”中,记者见到一块块立起来的小石块——它们被称作“墓碑”,上面记录着历届退出集训的队员编号和退出时间。

转眼,此次“猎人集训”已经临近尾声。正如某特战营营长李刚预料的那样,截至目前,没有一名队员选择放弃,即便许多人身上已伤痕累累。

“‘海选’召唤的是热爱和梦想。”吴佳桦说,相比过去分配到旅里的新兵,这批自愿报名前来的战士们都怀揣着成为特种兵的强烈意愿。“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低估梦想和热爱的力量。”

“海选”催生了什么

由于训练中不慎受伤,胡津铭连续在考核中垫底,基本确定无缘成为特战队员。

面对这一结果,这位来自勤务保障旅的列兵却很乐观。因为,他已规划好了未来3年的军旅生涯。

“既然‘士兵选调’的口子已经打开了,那么就算今年不行,明年我还可以继续报名。明年如果还是落选,还有后年……”言语间,胡津铭的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斗志。

与胡津铭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原本,某旅防空营上等兵甘奕打算“干满两年就回家”。看到“海选”公告后,他改变了主意:“如果能成为特种兵,我会选择长期服役。”

“当务之急是尽快补齐短板,务必在年底晋升为下士。”铆定目标,甘奕像是变了一个人,凡是训练总会冲在前面,同班战友们无不惊讶于他的改变。

同样被“海选”改变的,还有某旅合成营下士马栋梁——虽然训练成绩在营里名列前茅,可在与集团军500多名高手的激烈竞争中,他还是败下阵来。最终,他未能进入那80个人的集训大名单。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落选后,马栋梁再未以训练尖子自居。轻装出发的他,不久后接连刷新了几项个人训练纪录。

“不逼自己一把,很难知道还有多少潜力没被激发出来。”记者在训练场见到马栋梁时,他满身尘土。说话时,他黢黑的脸上露出一排大白牙:“相信明年,我一定能够入围。”

不仅是战士们对“海选”的未来充满期待,该集团军人力资源处干事李彦魁也信心满满。

自“海选”公告公布之日起,李彦魁一直在跟进调研。在他看来,这次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此举不仅为战士们提供了一次跨单位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也填补了特殊岗位的人才缺口,可以说是一次‘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成功对接。”李彦魁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特别是近段时间,一封封咨询函更加印证了李彦魁的判断——得知该集团军首开“士兵选调”的先河,不少友邻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慕名来函,想要借阅相关实施方案作为借鉴。

“既然这条路子走得通,那么就不妨再拓宽一些。”李彦魁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接下来,我们还希望通过‘士兵选调’的方式,为集团军所属陆航、无人机、电子对抗等岗位广招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精准化调配。”

“或许不久后,‘士兵选调’的范围不再仅限于一个集团军,甚至不限于一个军种,继而让更多士兵能够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畅想未来,李彦魁认为,类似的“海选”一定会越来越多。(李佳豪、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