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紧盯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明确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在军队医疗机构就医的医疗待遇,界定军人跨军地就医的具体情形,打通远离军队医疗机构单位军人及其家属就近就便到驻地医疗机构就医渠道,实现军人配偶免费医疗、军官军士父母和配偶父母优惠医疗,继续实行军人、军人未成年子女免费医疗,充分体现军人职业尊崇。
为推动《规定》落地落实,全军各级医疗单位闻令而动,以务实举措提升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实效。近日,记者探访3家军队医疗单位,从点滴细节中感受《规定》带来的新变化。
——编 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平时保健康 战时保打赢
本报记者 刘博通
“多亏了你们,我终于可以重返部队了。”不久前,海军某部青年军士小林哽咽着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小林常年驻守在海岛,被诊断为青光眼,严重影响了工作。因岛礁偏远复查不便,为了不耽误工作,多年来小林自行点药维持。近几年病情加重,他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后,来到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就诊。
该中心和医学部领导得知情况,为小林开通了绿色通道。患者紧急入院后,该医学部主任医师王大江团队高效、快速为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后,制定了目前国际先进的微创青光眼手术方案。经过医护团队诊疗和无微不至的照料,小林病情稳定,顺利返回海岛值勤。
作为我国最先开展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内窥镜泪道微创手术的专家之一,眼科医学部主任医师陶海接诊了不少前来就诊的官兵。“我们将更好地为基层部队官兵服务,为官兵健康保驾护航。”陶海说。
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党委时刻牢记“姓军为兵”使命担当,推动进一步扩大优先就诊范围、加强急诊服务保障、完善门诊服务功能等措施落细落实,坚持“部队需要,官兵期盼,医院优先开展”的原则,多措并举提升为军服务实效。
春暖花开,万物生长。3月上旬,第三医学中心专家服务队来到武警猎鹰突击队,结合特战队员的职业特点,为官兵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和具体建议。
“这是踝关节损伤,需要做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理康一边问诊,一边向队员们讲解预防、治疗训练伤的方法。“踝关节损伤在训练伤中占了很大比重,可以运用针灸、拔罐、正骨等方式,帮助官兵尽快恢复。”王理康说。
“为了更好满足基层官兵医疗保障需求,我们常态化组织专家医疗队开展巡诊工作,为部队官兵送医送药,指导基层部队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训练伤的防治工作。”该中心主任杨海伟表示,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探索完善“定制服务”巡诊模式并形成常态机制,进一步提升为军为战服务质量。
在第三医学中心,门诊大厅设置了军人及家属导医咨询台,“军人优先”“军人家属优先”标识明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保障给广大军人及家属带来满满的获得感、荣誉感。
“这次父亲看病,不仅暖心快捷,还能减免不少费用。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关爱,更加以身为军人而自豪。”武警猎鹰突击队一级上士张超激动地说。近日,张超的父亲在山东一家医院检查时发现肺部出现阴影,需进一步诊断。张超得知后心急如焚。张超所在部队与第三医学中心沟通后,第三医学中心立即安排专人协调,开放绿色通道加急处理。张超的父亲抵达北京仅2小时就顺利入住病房,治疗正在积极进行中。
“为更加方便军人军属就医,我们正在加速建设‘为军服务信息化查询平台’,开设专门窗口,为军人以及军队相关人员提供退返费、二次报销、协调专家号等一站式服务。”该中心政委于兰河表示,“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我们将一如既往用精湛的技术、细致的服务,诠释军队医护人员的使命与担当。”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旅卫生营——
真情系官兵 巡诊到边关
本报记者 李龙伊
3月下旬,西藏阿里地区寒风凛冽。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旅卫生营的军医们相互搀扶,迎着风雪在高原上艰难行进,去往汽车难以到达的某边防哨所巡诊。
这支驻守高原的卫生营,由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所属10余个医疗单位抽组精干力量组成,包含了高原官兵需要问诊的各个科室,职责是守护高原官兵的身体健康。驻守高原以来,他们深入一线、不落一兵,足迹踏遍了阿里的座座军营,践行着人民军医服务打赢的铮铮誓言。
“高原地区天寒地冻、出行不便,战士们要想去城里看病,要费很大力气,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每一次的边防巡诊。”担任此次巡诊医疗队队长的卫生营营长李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军医们走遍了西部边疆数千公里的边防线。
巡诊路上,医生张瑛和超声技师李璐每到一个营区,第一件事就是开启设备为官兵做检查。阿里军分区某边防连连长看到军医们连轴转地工作,关心地说:“大夫,你们给最近身体不舒服的官兵检查下就行,不然太辛苦了!”
张瑛对他笑了笑,坚持要把检查覆盖到每名官兵:“边防官兵守卫国土才是真的辛苦,保障你们的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某边防连巡诊期间,前哨上的一名战士高渗性脱水,情况紧急,危及生命。张瑛和医疗队的军医们立即对这名战士实施心肺复苏,由于救治工作紧张且持续时间长,医疗队员们也出现了缺氧头晕、体力不支的情况,大家一边吸氧,一边全力投入救治。经过8小时的抢救,将这名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军医们离开这座军营时,官兵们依依不舍地向他们敬礼。这些年轻官兵坚毅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医疗队的每一名队员,更加坚定了队员们用心用情为兵服务的信念。
服务练兵备战,是军队医院的职责使命。为了不耽误官兵的正常训练任务,在某边防连开展巡诊时,军医李和文跟随巡逻小分队一同巡逻,为他们实施伴随保障。
路上,李和文要和官兵们穿越一条垂直落差近500米的陡坡。背着数公斤重的药品和仪器,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爬山,李和文每抬一次脚都异常艰难,但他咬牙坚持着,一直没有掉队。
突然,巡逻队伍最前面传来呼声。“李医生,我们排长头痛,刚才摔倒了!”有战士喊道。李和文喘着粗气大步向前,跑到排长小郭的身边。
“这几天连续熬夜加班,再加上今天巡逻路上风大,所以排长状态不好。”一旁的战士向李和文描述可能的病因。
治疗就地展开。李和文迅速取出心电仪,为小郭检查生命体征,同时指导同行的卫生员喂他服用药物。几个小时后,小郭的头痛缓解了,身上也逐渐恢复了力气。
夕阳西下,李和文跟随队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区。军医们凑过来问候,李和文感慨道:“能让战士们消除病痛,心无旁骛地开展训练,付出多少辛苦都值得!”
中部战区总医院——
让战友安心 让军属暖心
本报记者 李卓尔
“孩子手上的问题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我们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孩子的手治好,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近日,2岁的阳阳(化名)被家长带到了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医疗区骨科诊室。还没坐好,家长就着急地将孩子的手举到接诊医生面前。
阳阳出生时被发现患有左手拇指手指关节分叉,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严重影响了生活。阳阳的父亲是海军某防空旅的一名军人,长期在外工作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接诊后,医院的数位专家从武昌院区紧急跨江前往汉口医疗区商定手术方案。在两院区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手术。
“想不到手术效果这么好!非常感谢这里的医生,现在孩子手指外观好看,功能也恢复了,费用还减免了,我们夫妻俩终于安心了!”术后,孩子父亲感激地说。
安心,来自对军人家庭各项保障政策愈加完善的肯定。今年1月1日,《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施行,将免费医疗保障服务范围扩展到军人配偶、军人未成年子女,军官军士父母及其配偶父母享受优惠医疗。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门诊大厅,一对母女也对新政策连连称赞。杨女士的丈夫在某特战连服役,女儿一直以来体弱多病,她时常带着孩子来这里看病。近期,她发现自己的挂号单上多了“军队保障”的字样,拿着挂号单就可以快速就诊、取药、报销费用。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新政策不仅提升了军人的获得感、荣誉感,也让我们军属倍感幸福!我和孩子常来这里看病,以前看病往往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现在一两个小时就看完了,费用也报销了,减轻了家里的经济压力。”杨女士说。
“《规定》施行后,我们全力保障军人军属就诊优先,军人军属在军队医院看病更加便捷高效。”中部战区总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维护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权益,医院优化看病流程,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确保军人军属就诊挂号、检查治疗更便捷。
在自助挂号处,家住武汉的军属王女士通过试运行的“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挂号系统”扫描自己的武汉市社会保障卡,系统读取其个人信息后,王女士很快约上了专家号。
“为给军人军属就诊提供便利,我们探索升级挂号系统。已经录入个人资料信息的军属,均可通过该系统快速挂号。”该院军人门诊护师吴梦笛介绍,军人军属只需在挂号自助机上扫描军人保障卡或者社会保障卡,即可完成身份认证和挂号。此外,他们还对导诊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前来就诊的军人军属了解政策、便捷就医。
近期,该院还对武昌院区和汉口医疗区进行改造升级;增设军人门诊窗口,缩短军人军属就诊等待时间;同时调整增加专区医护人员数量,确保为军人军属提供优质高效的门诊服务。
中部战区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施行后,医院精心完善服务措施、积极优化诊疗流程。下一阶段,我们将紧盯军人军属就诊体验满意度,继续努力为广大军人军属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保障,让咱们战友安心,让军属暖心!”
版式设计:张芳曼
(罗国金、刘一波、覃丽萍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7日 06 版)